林冬梅,張清齊,張紅曉,陸巧燕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心血管介入治療指的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所需承擔的手術危險性較少,且恢復所需時間更短,但是,對于更年期患者而言,因為其情緒較易發(fā)生的改變,大多都會出現焦躁、懼怕,十分嚴重的甚至是具有抵觸,為此,對這類患者施予更為科學的護理十分關鍵[1]。文章抽選時間開始由2018年11月~2019年8月我院的64例患者,并對其實施分組,現將實際情況介紹如下。
將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8月納入的64例心血管介入治療更年期病例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2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在42歲~61歲之間,平均(54.19±4.16)歲;實驗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在44歲~61歲之間,平均(54.16±4.12)歲。2組患者各項基礎資料進行對比,沒有十分顯著性的差異,可作比較,P>0.05。
對照組:對患者施予常規(guī)的護理:引導患者進行所有檢測,全方位掌握患者的疾病史、過敏史等;隨時檢測患者的身體情況與其生命體征,立即對各類異常進行處理。
實驗組:對患者施予心理護理:
(1)在術前各項護理:對心血管類疾病患者,其在進行手術以前,具有更多的壓力,由于其處在更年期,加上憂慮手術,較易引發(fā)負性心理,十分嚴重的還會引發(fā)冠脈痙攣。對此,護理人員應先全方位掌握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對患者解釋手術方式、安全性等,還可以給患者解釋術后得到十分良好恢復的病例,提升患者對于治療的自信心。激勵患者親屬多多地給患者給予激勵與撫慰,以清除出患者的焦躁感、懼怕感??梢越柚韵聨最惙绞剑孩倬裰С郑鹤o理人員應增多與患者間進行交流,提升其信賴感,讓其能夠更為良好地對各項護理與治療進行協作與配合;②借助松弛法:持續(xù)進行多于20次的呼吸,頻率每分鐘共10次~15次,在進行鍛煉期間,應集中起注意力,清除出全部雜念,每日進行1次~2次的鍛煉,單次10 min~15 min;③借助音樂法:給患者放映部分輕音樂,以把心理或是社會因素引發(fā)的負性情緒全部清除,提升應激能力,單次2 h,每個星期共進行5d;④借助暗示法:即為環(huán)境或是人借助隱喻方式把某類信息傳輸至人體,個體沒有意識地被這類信息所影響,且進行相對應的行動。在這一整個過程中,某類假設被主觀意愿所肯定,盡管并不一定具有依據,但是,因為主觀心理已經進行了肯定,在心理方面,就會朝這一內容逐步靠近,更為適宜應用到更年期患者。
(2)在術中各項護理:把患者推至導管室中,護理人員再一次對其解釋各項配合關鍵點、所需注重的各項事項等,清除其心理負擔。防止出現噪聲,同時,不可以隨意探討患者的病情,恰當地告訴患者手術相應的進展,讓其更為放心。
(3)在術后各項護理: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進行檢測,告訴其主動向上的心態(tài)對于康復的關鍵性。全方位掌握患者睡眠有關的情況,保障其睡眠更為充分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SDS評分、SAS評分;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總分即為90-100分;滿意總分即為80-89分;一般滿意總分即為即 60-79分;總分越高總體滿意率愈高。
數據用SPSS19.0這一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護理體滿意率用[n(%)]表示,x2檢驗;SAS評分、SDS評分用(±s)表示,t檢驗,P<0.05時有意義。
實驗組總滿意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總體滿意率(n)
護理前兩組的S D S評分、S A S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兩個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在護理前后SDS評分、SAS評分(±s,分)
表2 比較兩組在護理前后SDS評分、SAS評分(±s,分)
組名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32) 53.09±8.56 43.53±6.97 59.16±6.21 45.72±9.66對照組(n=32) 50.38±11.40 48.81±11.38 58.34±6.67 53.37±8.08 t -1.078 2.239 0.504 3.44 P 0.285 0.030 0.616 0.001
在臨床中,許多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都是突然性發(fā)病,沒有十分充分的心理準備,加之患者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知識缺少掌握,擔心手術及預后,心理負擔較多。因此,對介入治療的更年期患者進行相對應的心理護理十分關鍵[2-3]。
現階段,各項醫(yī)療技術得到了十分迅速地進步,使得介入治療所引發(fā)的并發(fā)癥更少、康復十分迅速、效果十分良好等,這類優(yōu)勢讓其被大量地運用到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4]。心臟介入是應激源之一,會對患者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而心理護理能夠促進患者各類負性情緒(比如,焦躁、懼怕等)最大限度地得到緩解,增強其預后與生活質量;同時,心理護理還可以在護患間構建更為和諧的關系,讓患者更為信賴護理人員,讓患者能夠主動向上地去應對應激;另外,心理護理還要求患者親屬要多多地對患者施予激勵、撫慰,讓患者盡早得到恢復[5]。
綜上,心理護理對于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更年期患者而言,能夠在促進其負性情緒最大限度地得到緩解的前提下,提升其對于護理的總體滿意率,建議臨床推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