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上采取胰島素泵方法的效果。方法 將2018年6月—2019年6月劃為實驗階段,選取該階段范圍內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在依照隨機排列表法做兩組分組處理之后,其中50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法(參照組),另外50例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治療(研究組)。對兩組患者有關治療療效指標做觀察和統(tǒng)計。結果 研究組患者胰島素使用量要少于參照組,同時治療費用更低,血糖恢復時間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皆有很大改善,并且研究組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后2 h血糖都要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0%明顯要比參照度的16.0%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胰島素泵是治療糖尿病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關鍵詞] 糖尿病;胰島素泵;皮下注射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3(a)-0067-02
糖尿病指在血糖慢性、持續(xù)性增高狀態(tài)下,所誘發(fā)的一種慢性綜合性疾病,致病根本原因在于胰島素量分泌的不足或是功能缺陷,而且隨著疾病發(fā)生進展,還會繼發(fā)眼、神經、腎、心血管組織等病變,最終各項功能發(fā)生衰竭[1]。現(xiàn)如今,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使得糖尿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一旦患病,患者需終身服用降糖藥物或打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水平的穩(wěn)定。胰島素泵是一種模擬機體合成分泌胰島素方式、能間歇性分泌胰島素的儀器,將其用于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對患者病情緩解更具價值?,F(xiàn)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通過實驗研究對比、評價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在依照隨機排列表法做兩組分組處理之后,參照組患者有50例,分別是27例男性和23例女性;患者年齡42~79歲、年齡均值是(61.2±5.3)歲;病程介于6~38個月間、病程均值是(22.1±1.3)個月。研究組患者有50例,分別是28例男性和22例女性;患者年齡值自41~79歲、年齡均值是(60.5±5.1)歲;病程介于6~40個月間,病程均值是(22.5±1.4)個月。組間數(shù)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能積極配合研究、依從性良好;②與糖尿病臨床診斷相符;③患者自身與家屬均知情同意、自愿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有精神疾病史;②對所用藥物有禁忌證、嚴重過敏反應;③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④心腦血管疾病者;⑤合并感染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參照組? 采取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方法,選用諾和靈R做皮下注射,4次/d;動態(tài)性結合血糖監(jiān)測結果對藥物使用劑量進行調整,直至用藥干預到血糖值降低到: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
1.3.2 研究組? 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結合患者具體體質情況確定使用劑量,于距臍部5 cm處,連接導管,皮下埋置針頭,持續(xù)且緩慢的注射胰島素。初始使用胰島素泵時,輸注的胰島素量是0.5 U/(kg·d),其中50%胰島素總量是基礎量,50%胰島素總量是追加量,就以胰島素泵持續(xù)泵入胰島素基礎量,于進餐前追加給藥。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胰島素使用以及恢復情況。記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的不良反應。血糖水平的監(jiān)測方法為:抽取患者用藥前、后空腹靜脈血,采用離心機做離心處理,取其血清,經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做分析[2]。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胰島素使用量及有關治療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胰島素使用量要更少于參照組,同時治療費用更低,血糖恢復時間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的變化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皆有很大改善,并且研究組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后2 h血糖都要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0%明顯要比參照度的16.0%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在我國當前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加上糖尿病發(fā)病率愈漸增高的情境下,臨床已經開始普遍重視起對血糖控制的有效方法了。雖然一直以來,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的藥物有很多,但是想要理想地控制血糖水平還是比較難的,且在治療過程當中,低血糖的發(fā)生很難避免,但是一旦發(fā)生低血糖之后,便會造成嚴重的心血管、中樞神經損壞[3]。而且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患者機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水平的一個狀態(tài),會對胰島細胞造成損傷,使得胰島素抵抗加重,發(fā)生惡性循環(huán)[4]。最終造成機體和其它組織器官的功能性損傷,發(fā)生血管、微血管等并發(fā)疾病。
因此,對糖尿病的治療,應通過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法,逐漸改善患者身體體質、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
使用胰島素管控血糖水平的效果我們有目共睹,也是臨床普遍采用的藥物。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又發(fā)現(xiàn),不同胰島素的給藥途徑,給患者帶來的治療效果也都各不相同。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泵注是兩種常見的給藥方法,雖然說前者的治療效果不容置疑,但是卻涉及到多次給藥,而且會對患者正常的活動造成限制,因反復穿刺加大其疼痛感,逐漸使患者不耐受,甚至產生厭煩感,降低治療的順應性,不僅如此,多次、反復的穿刺還會加大局部感染發(fā)生率,發(fā)生胰島素外漏、針刺傷和低血糖等并發(fā)癥[5]。這均會在整體上降低患者的治療效果。
胰島素泵是臨床近年來新推出的一種給藥方法,該種給藥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在臨床治療上,僅設置有基礎量和餐前給藥量,之后24 h便持續(xù)性自動輸注胰島素,由此來將患者血糖水平管控在一定范圍之內。同時,胰島素泵給藥還能對肝糖輸出予以調節(jié)干預,使得高糖毒性得以降低,也就是說胰島素的釋放更符合患者原本的生理,強化外周組織對糖的再利用率,不斷恢復平穩(wěn)的血糖水平。而且胰島素泵于皮下埋針,可有效規(guī)避多次、反復穿刺而造成的局部感染、針刺傷等問題發(fā)生,由此一來,因治療的舒適性增強、安全性增高,所以患者治療的依從度更高,應用范圍也更大。
由該次實驗數(shù)據(jù)便可見,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的患者不僅血糖水平恢復快、更為平穩(wěn),而且治療費用并不高、治療不良反應率也更低。
綜上所述,提示胰島素泵是治療糖尿病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趙學文.胰島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J].黑龍江醫(yī)學,2019, 43(5):458-459.
[2]? 徐影,安洪賓.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采用胰島素泵短期強化療法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9,31(4):12-14.
[3]? 李英娥.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胰島素泵短期強化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8,45(24):76-80.
[4]? 黃秀巧,廖海明,李晉瑩.標準化健康教育在初發(fā)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期間的應用[J].廣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37(2):218-221.
[5]? 陳夢嘉,徐愛仁,王井玲,等.1型糖尿病患兒胰島素泵長期治療的用藥指導[J].醫(yī)藥導報,2018,37(11):1342-1344.
(收稿日期:2019-12-12)
[作者簡介] 陳娟(1980-),女,山東濰坊人,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內科診療,心血管疾病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