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全周
摘?要:在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大旗下,初中語文教學的評價標準越來越呈現(xiàn)出多維化、多極化的特點。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引導學生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有針對性的提升自我,在評價教學的研究方興未艾之時,教師科學的評價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較快地進入語文學習狀態(tài),建立起語文學習的信心。
關鍵詞:人格養(yǎng)成;蘇霍姆利斯基;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形式;評價行為藝術化
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成功的人格,人格養(yǎng)成專家葉長強先生,將全息人格分為道、德、知行、時間、契約、行為、結(jié)果、情感、抉擇九個部分,以生命進化為前提,在外在和內(nèi)在和諧的格局內(nèi)呈螺旋狀成長模型。有鑒于此,有學者提出另外的觀點,認為學習活動是師生間、學生間、學生與教材間以及學生與其他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在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中充滿著偶發(fā)的、不可預知的因素,因此,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在教育活動開始前就對學習結(jié)果做出明確規(guī)定,而應在教育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目標,并不斷修正目標,使之隨時適應新的情況。簡言之:既不應有預先統(tǒng)一的目標,也不應有恒定不變的目標,應當為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職能是發(fā)展人的個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和發(fā)展。
評價式教學在我國新課程標準教育改革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各地探討研究教育教學中回避不了的重點話題,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和研究意義。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他一生觀過2700名學生,給每位學生建立一張觀察卡,他還寫的一本《學生的精神世界》,他的教育學被譽為是真正意義上的“活的教育學”。這種對學生深入的觀察和分析,是研究評價式教學的很好的途徑,也是永保評價式教學這一汪“活水”要汲取的“生長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結(jié)合學生實際,進一步踐行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自我認知的能力,突破自身缺憾,
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一、確定評價主體
新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評價的對象也是學生,因此對學生的研究要充分做到位。只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格及其心理特征,進而把握學生的成長需求,才能切實的展開語文教學評價工作。初中學生正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學生的認知、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環(huán)境不同,個性心理必然存在差異。
因此,對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評價,絕不能站在成人的高度和標準去衡量,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將語文教學代入到人文關懷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放手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結(jié)合語文課文,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結(jié)合寫作,疏導學生的情感,通過評語的形式對每個不同的個體進行心理疏導,讓語文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成為孩子的“良師”更是“益友”。
二、確定評價標準
結(jié)合評價主體的特點,評價標準的建立應在結(jié)合評價主體的同時,充分考慮到語文學科的特點。思想表達之優(yōu),思維拓展之寬,文字傳承之妙,皆語文之功。上課之初,學生怎樣才能學得好、怎樣才能是待提高,應該有個度。這就需要給各項評價定出指標,否則評價難以進行。
因此結(jié)合語文本學科的優(yōu)勢,確立一套獨具特色的評價標準。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設立語文學科下的特色教育,包括詩詞特色班、成語特色班、漢字特色班、書法特色班、作文特色班、閱讀特色班等等,結(jié)合不同的學習方向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既優(yōu)化了師生資源、化整為零,又豐富了學生課外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語文素養(yǎng)。學科的多樣性帶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也結(jié)合了學生個體的差異。
三、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語文的評價方式一定是多樣化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能增進教學生機,促進學生發(fā)展。筆試的評價應引導學生理解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要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筆試需要改革試題的內(nèi)容和形式,塑造生動活潑的真面目。試題內(nèi)容要真實性、情境性。除筆試外,還可采取口試、課堂活動、日常觀察等,如檔案袋評價、延遲評價、合作評價、體態(tài)語評價等。每種評價方式各具特點,教師應結(jié)合評價內(nèi)容及學生學習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姆绞?,以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映學生的進步歷程。
課堂的評價帶動的不僅是一個有效課堂的當堂收獲,更應指出課下的努力方向。好的課堂評價絕對不能模式化、概念化、教條化的,而必須是特色化、人文化、趣味化的。實踐證明,那些語文學習積極性不高或主動性差的學生,往往是一些得分低、教師評價較差的學生。課堂上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有針對性。首先,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要分層評價。同一個班里分別存在著優(yōu)、良、中、差幾個層次的學生。他們自身的素質(zhì)、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發(fā)展都不相同。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差異。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學活動的方式要面向全體,照顧到每一個層面的學生,并且對他們進行分層次評價。其次,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要多角度,由過去的老師單一評價轉(zhuǎn)移為同學們互相反問作出評價,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他們在合理地評價中得到知識的提升。
四、評價行為的藝術化
教學中評價語言藝術內(nèi)容豐富,含義深刻,不僅帶給學生獨特的感受,也能激勵學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并進行肯定評價,營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語言。恰當運用課堂評價語言,能讓課堂充滿生機,煥發(fā)出人文氣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針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開展多樣的評價活動。以激勵為主的的評價要送給那些膽怯的學生,以鼓勵為主的評價應送給那些后進生,以引導為主的評價要送給那些愛思考的學生,適當?shù)挠哪徒o那些愛搗蛋的學生。合理的駕馭課堂多樣性的評價方式,不僅需要更多細心,更需要更多的耐心。把每個學生都看作是天才,你才能感受到語文教學的無窮魅力。
教師的語言猶如春風雨露,點點滴滴都灑落在學生的心頭,滋潤學生的心靈。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否合理、準確,是否富有藝術性,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興趣。教師能在評價中啟發(fā)、點撥學生,就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總而言之,在當下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趨勢下,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需要科學的教育評價系統(tǒng),這也是教育改革進一步推進、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內(nèi)在要求。是否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實施科學的教育評價,決定著語文教學對初中生素質(zhì)培養(yǎng)教學目標的成敗。而教學評價的形成,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