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亮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笨梢娬Z文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文因道存,道以文顯”。語文教學中文和道是密不可分的。德育因素往往也借助文學形式、間接地表現出來。它常常寄寓于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觀事實等具體的內容之中。
語文作為表情達意的信息載體以及它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負載著一定社會理想、政治信念、階級觀點、人生哲學、道德情操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分。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從而受到教育。
二、德育滲透于語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和兼顧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質教育,找出德育與語文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的路子。
(一)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語文課本選人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就內容而言,有反映社會生活,贊美人情美的;有描繪自然景物,謳歌祖國河山的;也有講述寓言童話故事,闡明道理的??梢哉f,語文課本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滲透德育。例如,教師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篇文章時,應當以講解愛國主義作為核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這樣教學能夠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讓學生通過體會文中深摯的父子之情,認識到親情的可貴;在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中,讓學生認識皇帝及其大小官員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教育學生無私無畏,敢于講真話,做一個誠實的人;教學冰心的《小桔燈》,則可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學生樂觀向上、充滿自信,可見,只有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我們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二)選準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方法
語文課的“聽、說、讀、寫”都有各自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關鍵是語文教師要對它們進行不斷總結、提煉與改進。
1.“聽”
教師的語言是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知識的重要信息源,它能對學生思想與心靈產生直接影響,同時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也要體現出對學生的情育、智育和德育。教師課堂導語的設計,教師課文的范讀,文章的講解分析,問題的提出與討論等等,都應給學生以一種繪聲繪色、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在教師語言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例如,教師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一首古詩時,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一幅美麗的瀑布畫面,并且配上柔美的樂曲,學生在觀看之后閉上雙眼,在聽樂曲的過程中對瀑布的壯觀美進行想象,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想象美的能力。
2.“說”
語言的性質是人文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既有信息的溝通,又有情感的交流。而人的交際主要依賴于“說”。因此學生“說話”的口語訓練也是一個很好的德育滲透的途徑。
3.“讀”
要求學生認真地“讀”課文,要“讀”得入情。語文課文總是情感熏陶與理性教育互相交融,理中有情,就像“隨風潛入夜”的春雨,能夠通過反復“讀”出味道。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充滿激情的朗讀,讓他們進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情感境界,在忘我中得到升華。
4.“寫”
學生語文學習,“寫作”非常重要,寫作指導、批閱、講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與德育密不可分。因為,學生的寫作是展現學生內心世界的一種形式。學生動筆寫作,都應有文思文格,有文情、文理。文情文理需要學生將自己的觀點、情感融入字里行間,借助意象進行表達,這種情理由選擇到定位的過程也是一個心理德育的過程。
(三)抓好語言文字的德育訓練
作者每寫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動機,或闡明某種觀點,或抒發(fā)某種情感,或說明某個道理。不過,這些內容不是像畫家和演員那樣直接用形象表現出來的,而是蘊含在語文文字之中。因此,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接受品德教育,必須在“有機滲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中,從引導學生“讀文”入手,進而達到“悟道”的目的。語文教學滲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例如講授《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有些學生對于“戰(zhàn)士火中救朝鮮兒童”這一動人場面無動于衷、認為不值一提。我引導學生注意戰(zhàn)士救人時的一系列動詞:“蹦”“撲”“摸”“拉”“抓”“跑”“鉆”,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戰(zhàn)士不怕危險救朝鮮母女的堅定決心和英勇氣慨,慘烈的場面使學生震撼。借此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在別人身處困境時能勇于上前相助,做到見義勇為。
(四)強化結合生活實踐的德育要求
通過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能力,這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良好品德體現在生活實踐中,使他們逐步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新人。除激發(fā)學生情感、動之以情以外,還要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對學生導之以行。如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勇于說真話的人。這些都可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身體力行,提高道德素養(yǎng)。
(五)突出名言警句的德育功能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許多多晶瑩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警句。不論詩詞、散文或小說、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它們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出類拔萃的文學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課文的思想內容就是通過其中的一段話來體現的。對于這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加以重點誦讀和理解。例如學習《岳陽樓記》時,我不僅讓學生領略作者對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寫,同時也讓他們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