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燕 劉海泉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00后”大學生日益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三合”育人方式,即整合新思想理論體系,實現(xiàn)有趣的學習;結(jié)合新時代中國實踐,實現(xiàn)有用的學習;融合新時代技術(shù)手段,實現(xiàn)有痕的學習,增強“00后”大學生的獲得感。
關(guān)鍵詞:“00后”大學生;“三合”育人策略;路徑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22-0052-0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而當前“00后”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如果不用科學理論和先進思想武裝頭腦,就可能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中迷失方向,因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從戰(zhàn)略高度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育人工作,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一、“00后”大學生的新特點
(一)思想開放與幼稚并存
“00后”大學生的成長背景是經(jīng)濟全球化,其思想更加開放、包容,樂于嘗試新事物,但進取心相對不足,忽視傳統(tǒng)優(yōu)秀價值觀的傳承,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對時政關(guān)注不夠,政治向往比較淡薄,很少思考國家最新的路線、方針及政策將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物質(zhì)富裕與精神匱乏并存
“00后”大學生的生活條件相對富裕,比較注重享受,追求課余生活的豐富性,具有超前的消費觀。很多大學生都會選擇做兼職以提前接觸社會。他們嚴重依賴網(wǎng)絡,在現(xiàn)實中情感爆發(fā)較少,不愿意在公開場合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抗壓能力差,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經(jīng)常懷疑迷茫與失去方向,很容易陷入負能量之中。
(三)全球視野與功利主義并存
“00后”大學生樂觀向上,敢于創(chuàng)新,積極享受網(wǎng)絡帶來的知識獲取的便捷,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擁有或期待國外游學經(jīng)歷。但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又存在很強的功利性與目標性導向,推崇實用主義,只看重學習的結(jié)果,而相對忽視學習的過程,習慣性地尋找捷徑與衡量收益成本,期待在有限時間與精力內(nèi)獲得高額回報。
(四)更強的以自我為中心
“00后”大學生一方面在學習生活中行為乖張,獨辟蹊徑,追求自由,傾向于以自己的思維方式評判他人,不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團隊合作精神,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另一方面又個性鮮明,喜歡爭強好勝,渴望表現(xiàn)自我,敢于表達想法,甚至為追求目標而特立獨行,關(guān)注點主要集中于自身感興趣的事物,不愿意或者不會聽取他人意見和建議,比較喜歡對施教者進行反諷。
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育人的必要性
第一,相當多的“00后”大學生面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密的邏輯理論體系,簡單片面地認為這一理論生動性不夠,對自身成長益處不多,天然形成了抵觸心理。對于我黨這一最新創(chuàng)新理論中提出的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00后”大學生由于自身缺乏對世情、國情、黨情的了解,在閱讀學習中很容易產(chǎn)生莫名的壓力。
第二,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成長的“00后”大學生,更傾向于并習慣于簡短文字與圖片,以及借助網(wǎng)絡空間進行閱讀學習。在中國高中依然文理分科的格局下,理科背景大學生占絕大多數(shù),他們在上大學之前對政治、歷史方面的知識接觸不多,對一些歷史政治事件不太清楚,這導致“00后”大學生對于新思想的學習敬而遠之。
三、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育人的創(chuàng)新途徑
(一)整合新思想理論體系,實現(xiàn)有趣的學習
“00后”大學生學習新思想的主陣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需要增強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首先在統(tǒng)編教材的邏輯體系基礎之上,重新整合具體章節(jié)內(nèi)容,進行專題化教學。教師教學前首先提煉并闡明本專題理論學習與當代大學生的關(guān)系及大學生力所能及的努力目標,或者通過時間線的方式,讓學生對理論演進過程有直觀了解,特別是教學開始時,可以制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時間軸,便于大學生總體把握教材內(nèi)容;或者利用幾何圖形協(xié)助展示文字以及理論的邏輯關(guān)系。在課件設計中,盡可能讓文字展示更加多樣化,如調(diào)整字體大小顏色,或利用知識框的形式鏈接概念內(nèi)容。通過這些內(nèi)容整合,進一步引起“00后”大學生學習新思想的興趣。
(二)結(jié)合新時代中國實踐,實現(xiàn)有用的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jié)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之志。因此,思政教育需要與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貼近生活、關(guān)注學生,及時回應學生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添加案例版塊,利用一些具體的、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際案例來解釋政治理論,便于“00后”大學生去理解,進而掌握理論的內(nèi)涵及社會意義。引導當代大學生發(fā)散思維,告訴大學生當代中國發(fā)生的偉大變革,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的指導思想,為什么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擔負起領(lǐng)導人民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為什么社會主義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并不斷完善發(fā)展,使其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思考。同時可以適當添加西方名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評價,幫助大學生客觀認識理論。需要指出的是,新思想中的案例需要及時更新,做到與時俱進。
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帶領(lǐng)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社會實踐,在生活中讓“00后”大學生切實地掌握鮮活的新思想。只有這樣,新思想才能真正達到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融合新時代技術(shù)手段,實現(xiàn)有痕的學習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fā)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diào),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帶來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全媒體的資源服務新思想育人,如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提供一些配套音頻、視頻、文獻資料鏈接等輔助學習資料供“00后”大學生在課后通過網(wǎng)絡進行觀摩查閱。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筆者在參觀全國各地的革命歷史博物館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館內(nèi)精美的自制視頻材料,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供課堂教學使用。另外,對于由中宣部策劃的,與新思想相關(guān)的重大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也可配套學習觀摩,《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建軍大業(yè)》等,通過這些影視作品讓當代大學生掌握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脈絡,并且在網(wǎng)上提交讀后感和觀后感,借助全媒體技術(shù)進行充分自由討論。
習近平強調(diào),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1]。
參考文獻:
[1]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Analysis of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SHI Xiao-yana, LIU Hai-quanb
(a. School of Tourism and Event Management; b.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are increasingly showing new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can increase the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through "Three-in-one" education, that is, to achieve interesting learning by the integration of new ideas and theoretical system, to realize useful learning by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and to bring about marked learning by using new technologies.
Key words: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Three-in-one" education; path discussion
收稿日期:2020-02-07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2019年度本科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作者簡介:施曉燕(1982-),女(漢族),福建云霄人,本科,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劉海泉(1980-),男(漢族),江蘇大豐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