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欽潤 尚江峰
【摘? 要】司法解釋已確認董事被無因解任時獲得經(jīng)濟補償?shù)臋嗬?。法院裁量?jīng)濟補償時,不能機械地依照法律或章程中的規(guī)定,還需要考慮董事報酬、業(yè)績等其他事項,具體標準不宜定得過高,還應辨別和剔除董事違法行為等因素。
【Abstract】Judicial interpretation has confirmed the right of directors to receive economic compensation when they are removed without cause. When the court considers and decides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the court should not mechanically follow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 or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but also consider other matters such as directors' remuneration, performance and so on. The specific standard should not be set too high, and factors such as illegal acts of directors should be identified and eliminated.
【關鍵詞】無因解任;董事;經(jīng)濟補償
【Keywords】removal without cause; directors; economic compensation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2-0013-02
1 引言
我國公司法“司法解釋五”對董事無因解任制度作了框架性規(guī)定,關于解任后的經(jīng)濟補償問題,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依據(jù)法律、行政法規(guī)、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綜合考慮解除的原因、剩余任期、董事薪酬等因素,確定是否補償以及補償?shù)暮侠頂?shù)額”[1]。但具體操作上的諸多疑惑,還有待進一步澄清。
2 董事無因解任經(jīng)濟補償?shù)囊罁?jù)
董事與公司之間法律關系的性質(zhì)是董事要求公司給予補償?shù)姆ɡ硪罁?jù)。董事與公司的關系,在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各有不同的理論解說,英美法系認為是信義義務關系,英國《2006年公司法》規(guī)定了董事對公司的信義義務[2]。大陸法系則大多認為兩者是委任關系,并適用民法委任關系的法律規(guī)定。我國《公司法》并未對兩者關系的法律性質(zhì)作出明確規(guī)定,而是直接規(guī)定了董事信義義務和忠實義務的具體內(nèi)容。因此,在我國《公司法》規(guī)范中,并無直接的董事解聘補償?shù)姆梢罁?jù),學理上,國內(nèi)學者大多都以信義義務的理論來解釋董事與公司的關系問題。按照信義義務的法理,董事作為受托人,在履行信義義務的過程中,應忠于職守,積極維護委托人的利益,同時,也有權收取相應的報酬,報酬的確定通常是信托雙方意定的結果。因此,關于董事的報酬以及董事解任時的經(jīng)濟補償,在信義義務的框架下有其充分的法理依據(jù)。
按照最高院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法院對解任董事的經(jīng)濟補償應首先考慮法律規(guī)定。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了股東會選舉董事并決定其報酬,董事對公司有報酬請求權,法律邏輯上,當董事被解任時對公司享有經(jīng)濟補償請求權,但《公司法》中這一規(guī)定較為寬泛。其次,行政法規(guī)和公司章程中的相關規(guī)定也是法院裁量的依據(jù)。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性文件,具有較高的法律約束力,公司章程中可以對董事的報酬等事項進行規(guī)范。然而,法院在作出具體裁判時,不宜徑直認定公司章程中的報酬事項和補償事項。在股份公司中,受到信息披露、證監(jiān)會監(jiān)督等諸多因素影響,董事的薪酬以及解任補償相對來說較為合理,但在有限公司中,董事往往由大股東兼任或指派,薪酬和解任補償不盡合理,法院應區(qū)分不同情況并進行有效調(diào)整。最后,合同約定也是法院裁量經(jīng)濟補償?shù)囊罁?jù)之一。此外,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往往在董事會中設置一些反收購的條款,其中,涉及董事薪酬問題和解任后的經(jīng)濟補償問題,這些也是法院裁量時應考慮的內(nèi)容。
3 董事無因解任經(jīng)濟補償?shù)目剂恳蛩?/p>
法院在裁量解任補償時,按照法律規(guī)定,應首先考慮解任的原因。董事掌握著公司的經(jīng)營管理權利,其從事違法行為也往往更為隱蔽。因此,各國對董事違反義務的行為都科以嚴格的法律責任。對于董事實施違法行為的,往往會被追究法律責任,以及解除職務。此時,董事應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而不是董事對公司行使解任補償請求權。當董事被無理由解除職務時,對于任期未能屆滿的董事而言,其擔任董事的目的落空,有權要求公司給予經(jīng)濟補償。
董事在無因解任的情況下,經(jīng)濟補償?shù)臄?shù)額還應考慮其剩余任期。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董事的任期不得超過三年,董事在任職期間被無因解任的情況下,剩余任期的長短決定了其補償數(shù)額的多少。剩余任期長則補償相對多,剩余任期短則補償相對少。董事向公司提供服務,同時,從公司領取報酬,類似于職工與公司的勞動關系,公司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時應考慮違約金或經(jīng)濟補償問題,董事被無因解任時同樣應給予相應補償。通常情況下,董事的經(jīng)濟補償主要受到剩余任期長短的影響。
法院在裁量經(jīng)濟補償?shù)臄?shù)額時,不能單純地考察剩余任期的長短,還應綜合考慮董事完整地履行剩余任期的可能性。如果董事僅僅為獲得解任補償金而在公司繼續(xù)任職,則法院應酌量降低其補償數(shù)額。
董事無因解任時的經(jīng)濟補償還要考慮董事的報酬。董事與職工身份存在較大差異,董事在公司中的報酬可以是年薪制,也可以是其他浮動的計算方式。當董事待遇是固定年薪制算法時,董事解任補償金的計算相對簡單;當董事待遇與公司績效掛鉤時,董事解任補償金則較為復雜,法院需要綜合考慮公司的營利情況、其他董事的報酬現(xiàn)狀等問題。此外,有時董事在公司還會享有期權等激勵措施下的待遇,如何裁量此時的董事解任經(jīng)濟補償,則需要更為專業(yè)的第三方機構提供專家意見予以解決。
4 董事無因解任經(jīng)濟補償?shù)难a充規(guī)范
董事被無因解任時的經(jīng)濟補償是對董事任職目的落空的補償,從法律規(guī)范的角度來說,我國《公司法》對董事與公司關系的界定并不清楚,對董事被解任時所給予的補償問題,采取的是更為務實的態(tài)度,而不是糾纏于法律關系的屬性問題。實踐中,董事可以被股東會無因解任,股東會決議通過后,董事的權利僅僅是要求提供經(jīng)濟補償,而不是其他方面。當然也應當承認,法律關系性質(zhì)的不明確一定程度上也對董事的經(jīng)濟補償問題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作為補充,司法實踐中,法院在裁量經(jīng)濟補償?shù)臄?shù)額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進一步地完善:
第一,充分考慮雙方合意。公司章程是公司與董事合意的最主要表現(xiàn),實踐中董事經(jīng)濟補償問題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公司章程。在章程之外,董事與公司的聘用合同,也是董事經(jīng)濟補償?shù)闹匾罁?jù)。盡管董事不是雇員,但根據(jù)德國法律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的保護目的與董事利益有密切關系的,依然可以類比適用[3]。限于公司章程的地位和作用,其對董事報酬和董事解任經(jīng)濟補償?shù)囊?guī)定相對寬泛,而在董事與公司的聘用合同中則有較為詳細的條款,法院在裁量時應予以考慮。同時,在有限公司中,股東兼任董事的情形下,應考慮為避稅等目的的高額補償金的規(guī)定,法院裁量時應予以區(qū)別。
第二,董事的經(jīng)濟補償金不宜確定過高的標準。董事的解任補償金具有救濟的性質(zhì),按照民法的一般原理,補償不是賠償,賠償原則上應填補當事人的損失,補償則并不以填補損失為目的,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法律上的公平。在社會公眾的理解中,董事是公司管理者,領取高額的公司年薪,對其無因解任時領取過高的經(jīng)濟補償似乎并不合理。同時,董事的報酬是在董事提供合同所定工作量和貢獻情況下的對價,董事解任補償金應低于其剩余任期的報酬。如果董事與公司約定了高額的離職補償金,法院應酌情調(diào)整。
第三,董事的解任補償應考慮董事的業(yè)績。董事是公司經(jīng)營管理工作的中心,董事在任期屆滿前被解任,所給予的補償應從多個方面考慮。從董事的角度看,如任期為三年,但在最初的半年即被解任,則意味著其損失較大,應給予的經(jīng)濟補償較高,而如果在最后半年被解任,則意味著獲得較低的補償。但從公司的角度看,如果董事在任期的第二天即被解任,是否意味著公司應對其接近三年的任期報酬予以補償?董事僅僅工作一天即被解任,說明董事缺乏能力、沒有業(yè)績,公司對董事的經(jīng)濟補償應是象征性的,而不是付出高額的經(jīng)濟補償金。
此外,法院裁量董事解任經(jīng)濟補償金時,還應考慮是否存在董事濫用職權的情況,股東是否與董事串通以謀取不正當利益,以及公司的營利能力、支付能力與董事解任補償金是否相適應等。實踐中,有限公司操作相對不規(guī)范,董事兼任經(jīng)理的情況并不罕見,此時,公司與經(jīng)理簽訂聘用合同,公司與董事間大多并無協(xié)議,甚至董事并不單獨領取報酬,當經(jīng)理由于某種原因離職時,其作為董事也同時被公司無因解任,此時董事的解任補償金應如何計算。實踐中缺乏相應操作依據(jù),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
【參考文獻】
【1】法釋〔2019〕7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五)[Z].
【2】[挪威]馬德斯·安登斯,[英]弗蘭克·伍爾德里奇.歐洲比較公司法[M].劉綜田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版,2000.
【3】[德]托馬斯·萊賽爾,呂迪格·法伊爾.德國資合公司法[M].高旭軍,單曉光,劉曉海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