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陽
摘 要:教師需要在應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具有團隊的概念,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溝通,并合作解決問題。
關鍵詞: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53
合作學習是符合當下的教育理念和新《課標》要求的學習方法之一,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合理應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學習。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暢所欲言,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學習效率會有所提高。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由于小學生的世界觀還未完全形成,對世界的認知不夠,思想、心智都比較幼稚,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興趣不高,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低,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如果能夠?qū)⒑献鲗W習應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不再枯燥乏味,并且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減少對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需要先從學生的興趣方面入手進行語文教學,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十分生動。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習能力的不同來對學生分組,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從而在交流討論的同時共同進步。
二、開展合作學習時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更新
首先,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還是秉承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因為小學語文知識相對比較簡單,部分教師認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成績能夠有更大的幫助。部分教師認為合作學習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教學意義,對學生的成績影響并不大,所以并不會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的理解有偏差,合作學習所產(chǎn)生的影響比較深長,光依靠學習成績難以觀察出來,從而導致合作學習沒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其次,部分應用了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重視,只是簡單地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卻很少注意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問題。剛開始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時候,學生并沒有合作學習的意識,不知道如何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教師也只是注重學習的結(jié)果,并沒有從課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教學,對實際學習情況也沒有太多了解,學生很難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逐漸失去了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
2.合作學習的分組不夠合理
雖然合作學習是學生分組進行學習,但是不合理的分組也會使學習效率下降。雖然學生都是同一個起點,但是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師需要在進行分組的時候,多觀察每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根據(jù)座位分成小組,這樣的小組會因為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導致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如果正巧這個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夠優(yōu)秀,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導致組內(nèi)成員的學習效率降低,合作學習就沒有發(fā)揮出原本的優(yōu)勢,學生也逐漸兩極分化,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討論不出結(jié)果,無法理解所學知識,讓這些學生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
1.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目前來說,大部分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系統(tǒng)地研究合作學習教學方法。首先,學校要對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教師也需要在培訓的過程中,主動學習、掌握合作學習的知識和內(nèi)涵,從而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其次,要改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這是改變教師教學觀念的根本,讓教師減少在學習過程中只重視學生成績的教學行為,而是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思維,才能幫助學生對合作學習產(chǎn)生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并且進行小組討論,解決所存在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對學生個體和小組團體進行獎勵,產(chǎn)生激勵效應,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團隊的意識,從而幫助教師能夠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2.合理分配小組和角色
如何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是教師需要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小組是為了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效率,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更多的了解,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以及興趣愛好進行分組,最好是能夠根據(jù)學生間的差異將學生分為A、B、C、D四個級別,每個小組將不同級別的學生組合,讓每個小組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差距較小的情況下進行學習。而在教學探究的小組活動中,不同的成員也可以承擔不同的角色,可以將學生分為收集資料、上臺發(fā)言、提出問題等幾個不同角色,分工明確,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為了讓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更好地提升,教師可以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更換不同的角色,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不同位置的差異,并且有著展示自我的機會。
3.開展小組合作預習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進行基礎預習,提前對所學知識有所了解,上課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也能夠得到解決。如果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沒有進行課前預習,那么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就會變得更加難懂,很難理解所學知識,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知識的預習,對于學習的背景有所了解。在知識預習環(huán)節(jié)也可以進行分工合作,背景故事、文中難懂字等分別讓小組內(nèi)的不同成員去完成,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先進行一個預習討論,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預習也會更加主動。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預習,首先從絲綢之路的背景來進行了解,其次就是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歷史,以及絲綢之路所存在的意義,對這三個方面進行預習,學生還可以將文中所沒見過的生字進行查詢,對課文的理解更加全面,學習起來也會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互助互補,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感。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意識到無論是小組還是班級,都是一個集體。教師也需要為學生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以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黃國華《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年第9期。
[2] 陳朝賢《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未來英才》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