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依
摘 要:為提高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成效,就有必要將趣味性寓于作文教學過程中,以興趣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讓學生在寫作素材上有更多的積累,在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上有更多見解。所以本文主張多措并舉的去拓寬小學生的寫作思路,增強寫作興趣,實現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趣味性 作文教學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35
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將趣味性寓于小學作文教學中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出小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授課效率,所以廣大教師們有必要通過多種方式增強趣味,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和主動性,更好的激發(fā)小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寫作積極性。
一、當前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現狀
1.小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不夠
素材的積累是小學生作文水平的主要影響原因之一,作文缺乏素材的積累就容易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縱觀當下的作文教學,很多教師還注重于去講解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把這些范文的立意與結構進行解析,對文字進行探討,卻弱化對于素材的積累,這種教學上的側重導致一些小學生的作文言之無物。
2.在作文教學理念上的落后
一些教師墨守成規(guī),認為自己的教學是長期經驗所得,沒必要將一些興趣教學融進去。這種固執(zhí)的想法讓小學生產生了學習寫作就是為了應試的認識,也容易讓學生對作文帶著應付心態(tài),這樣被動的學習寫作,其效果不言而喻。
3.實踐教學的不足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作文是對生活的一種理解和感悟,這就需要小學生對于實際生活具有一定的觀察,并具備一定程度的思考。否則小學生們的作文就可能無病呻吟,或平淡無味。產生這樣現狀的原因就是一些教師缺乏對于小學生觀察和理解生活的實踐引導教學,使得小學生沒有意識到觀察和思考生活的必要性。
二、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趣味性的對策
1.教學理念要轉變與提升
教學理念決定著教育的方向與成效,所以為了讓小學生對作文更有興趣,必須抓住轉變和提升教學理念這一本質問題,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提升小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們要注重將一些具有創(chuàng)意的話題進行導入,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例如在講解想象類作文時,可以先給小學生們播放一小段視頻,然后進行簡單解說,之后就鼓勵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作文片段的創(chuàng)編,不要限制學生們的發(fā)散思維,之后要求學生將上述寫好的片段補充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最后讓學生們自己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這可以在興趣的推動下有效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此外,教學理念的轉變還需要廣大教師對于作文教學課程的精心設計,以及適時的有針對性的點撥方式。
2.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讓語句積累更具趣味性
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水平,就要增加小學生的閱讀積累,這樣就需要教師認識到閱讀重要性,用鼓勵閱讀扭轉小學生的作文字句平淡,作文內容空洞的問題。具體的操作過程就是要讓小學生對于詞句的積累更富趣味化,比如可以將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運用其中,也可以讓小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閱讀同樣幾本書,之后讓每組之間以一個涉及這幾本書的固定命題進行寫作,看哪組運用書中的詞句或意境更多,哪組就獲勝。這樣在競爭與興趣的雙重推動下,會讓書本內容更好的灌輸到學生頭腦中。
3.讓有趣的實踐活動加深對生活的印象
對社會與生活的認識,都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帶來大量的素材來源。具體建議包括:一是適時的帶領學生參與到一些社會實踐中,比如節(jié)假日活動的感想,觀察大自然,觀察學校周邊景物等,拓寬學生在作文寫作上的視野;二是除了一些學校開展的節(jié)假日活動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分別寫出自己的“超市見聞”“廣場見聞”等,讓學生習慣于用筆觸去書寫自己的想法。三是可以引導學生從細微處去觀察生活,善于用筆去記錄身邊發(fā)現或發(fā)生的小事。這種對于生活的用心觀察和熱愛,既能提升作文水平,又能提高人文素養(yǎng)。教師從中擇優(yōu)選出優(yōu)秀的作文,整理到一起形成文冊,還可以讓學生形成踴躍表現自己的文字,積極爭取入冊的氛圍。
參考文獻:
李小雪《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趣味性探討》,《讀寫算》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