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剛
摘 要: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優(yōu)秀道德遺產(chǎn),因此,在現(xiàn)代教育中,德育應貫穿教育全程,新《課標》更是將德育擺在了教學首位。中學是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應該根據(jù)課程特點,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關(guān)鍵詞:初中教學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67
一、德育的概念
廣義的德育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如社會德育、家庭德育、學校德育等。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指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的通過體驗、實踐等方式對學生施加政治、思想及道德上的影響。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百年教育,德育為先”,“以德育人,桃李芬芳”,我國正處在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階段,新《課標》更是將德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德育在教育事業(y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僅可以塑造學生心靈,還是素質(zhì)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德育是衡量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老師在教學中需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滲透德育。
三、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
(一)以身作則滲透德育
一個好老師,不僅在學習上影響學生,更會在人格上有感召力?!白釉唬浩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痹诮逃虒W過程中,老師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的個人素質(zhì)是德育滲透的關(guān)鍵因素。老師不僅僅可以教會學生知識,其人生觀、價值觀、對生活的態(tài)度都會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老師的素質(zhì)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zhì)提高,更會對其“三觀”的形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傳播正能量,發(fā)揮表率作用。
(二)通過教學過程滲透德育
1.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各科的教學過程中都可以利用課程滲透德育,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新研讀和更深入剖析,挖掘潛在的德育因素,發(fā)揮語文教學文本的德育功能。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岳陽樓記》學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通過魯迅的《故鄉(xiāng)》學會打破隔膜,勇于逾越鴻溝,執(zhí)著地探求人生新路;通過《秋天的懷念》讀懂母愛的偉大,感悟人生的價值。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大家都以不同的身份體現(xiàn)著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例如,為征服太空而魂歸太空的七名宇航員,為征服南極的科特一行,為報國而投身汨羅江的屈原。學生可以從語文學習中感受愛國、追夢精神,確立遠大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掌握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學生磨礪意志、闊展視野、豐富生活的過程。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使學生思維更寬闊,人文素養(yǎng)更高。如,在九年級unit3學習中學生要掌握“be allowed to”的句型,還要學會遵守社會和學校的規(guī)定。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辯論“May girl students get their ears pierced?Why or why not?”通過該問題的討論,可以讓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對生活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同時老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讓學生流露真情;在Unit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唱歌,鍛煉學生的膽量,并從音樂中感受藝術(shù)之美,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愛好,通過愛好陶冶情操。
“德行的實現(xiàn)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德育不能僅局限在課堂中,要依據(jù)學生的愛好開展課余活動,豐富學習生活。在教學生活中對學生的德育要適當、適時,做到“潤物細無聲”,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德育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