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娜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政策的深入開展,教育界各個階段的教師都逐漸重視起來課堂教學效果質量的提升。中小學的思想政治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huán),為了提高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將課堂內容和形式進行完善。結合當前信息化時代的技術手段,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將圍繞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增強中小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展開研究。
關鍵詞:中小學 思想政治課 信息技術 教學效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5.048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同時得到了發(fā)展和增強,我國社會逐漸邁入了信息化的階段。因此,信息技術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對人們的實際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捷。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得到了落實,中小學的思想政治課堂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然而,傳統(tǒng)的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中卻存在著諸多教學問題,教學問題制約著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
一、當前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存在的教學問題
1.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程式化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受到了教師的重視,中小學教師開始意識到思想政治課堂開展的教育意義。然而,當前的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中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教學問題的存在影響了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使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無法得到保障。教學過于程式化是當前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存在的主要教學問題。大部分教師意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性,開始著手進行思想政治課的設計,然而教師對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課堂過于表面化,教師沒有抓住素質教育的內涵和真諦,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中小學思想政治教師過于注重課堂的教學形式,卻忽視了教學效果的關鍵性。比如,教師為了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在班級中開展的娛樂教學的實踐活動,然而課堂的整體卻更加偏向于娛樂,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意義沒有達到,教師沒有將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進行貫徹落實。教學過于程式化的弊端在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時也有著體現(xiàn)。比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時,為學生展示了過多的課件內容,課堂時間被具有趣味性的課件占據(jù),然而教師卻忽視了引導學生從課件中進行學習,因此課堂變得空有外殼,沒有內涵。程式化是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存在的主要教學問題,影響了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2.教師的主導性過強,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當前的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普遍占據(jù)了課堂的主導地位,導致了中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忽視。由于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滯后,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沒有與時俱進。因此,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存在著較強的自我意識,教師忽視了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講求時效性,因此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具有關鍵的教學意義。通過及時地溝通交流,教師可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自身的課堂教學得到完善。然而,當前大部分的中小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過強,師生之間的關系并不密切,導致了學生無法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同時,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中小學生一直都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當充分地發(fā)揮出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然而,中小學教師對學生開展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的主體,從而降低了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課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教師對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課堂多為背誦、做題等形式,教師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視野和內容也局限于課本教材之中,導致了中小學生學習知識面受到限制,不利于提升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信息技術增強中小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策略
1.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堂的教育目的在于為中小學生樹立起來完善的價值體系、人生觀念、法治觀念、道德修養(yǎng)等。因此,學生是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的主體。教師應當重視起來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傳統(tǒng)的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模式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開展直白式的授課,導致了學生無法從課堂中促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將以往的教學形式和教學觀念進行突破。為了確保中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出教學的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的課堂體驗。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入,情境教學法的形式也得到了創(chuàng)新和完善,有助于教師將更加生動的思想政治課堂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材中《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的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在多媒體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教學的情境。教師可以將我國各式各樣的民間藝術以視頻、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多媒體中,如剪紙、皮影戲等。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了生動形象的民間藝術情境,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多姿多彩,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直觀地學習中感受到了我國民間藝術的魅力,有助于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培養(yǎng)。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2.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社會中充滿著激烈的競爭與合作,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培養(yǎng)起來綜合素質能力,使中小學生可以在社會中站穩(wěn)腳跟。中小學思想政治課堂的最終教學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得到有力的保障。因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進行應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信息技術手段有著大量的教學優(yōu)勢,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更加多元化的課堂,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在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中,創(chuàng)新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力等素養(yǎng)的發(fā)展同樣重要。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有效的課堂思考情境,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同時確保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得到尊重。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材中《做聰明的消費者》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為學生展示不合理消費的視頻內容。在學生對多媒體中的內容進行觀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果你是視頻中的主人公,你會選擇如何購物?”“你認為合理消費有什么重要性?”通過多媒體的情境展示,學生認真地進行了學習觀看。同時,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訓練。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有助于學生對合理消費的觀念更加認同。同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效果在觀看和思考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發(fā)揮,確保了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增強了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3.運用信息技術鞏固優(yōu)化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
教師應當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進行完善,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廣度應當?shù)玫窖由?,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起來學生在課下的學習效果。教師應當將小學生的課后學習重視起來。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應用,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更加有效的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思想政治課堂中重點的學習內容制作為微課視頻,在課下發(fā)送到學生手中,提供給學生復習觀看。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材中《同伴與交往》的內容時,課堂結束后,教師便可以將教材中的“我們的好朋友”“說話要算數(shù)”“當沖突發(fā)生”這三個板塊的中心內容為學生進行整理,并將微課視頻發(fā)送給學生的復習。學生可以對微課視頻進行反復學習和觀看,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知識得到鞏固優(yōu)化,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需要對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信息化時代的技術,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思想政治課中,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邱秋云《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2] 雍自元《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3] 任成全《試論如何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