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菲 譚 宇 曾賽群 高慧萍
冠狀動脈重度狹窄是一種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其多支血管病變者1年內死亡率約為單支病變的2倍,且其常合并其他復雜的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狀動脈疾病的金標準,但因其有創(chuàng)且操作較復雜,無法用于常規(guī)篩查。三維斑點追蹤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能實時跟蹤心肌斑點的三維空間運動,從而更準確地評價心肌局部及整體運動[1]。目前3D-STI對于心肌運動的臨床研究多集中在梗死心肌的節(jié)段及整體應變,以及評價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ㄒ韵潞喎Q冠心病)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術后心肌功能改善方面。本研究旨在探討3D-STI診斷靜息狀態(tài)下非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的應用價值,為臨床尋找一種無創(chuàng)篩選冠狀動脈多支重度血管病變的方法。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行冠狀動脈造影的100例疑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18~80歲,平均(58.7±12.5)歲。按照冠狀動脈造影的結果將患者分為:多支重度狹窄組40例(兩支及以上主要冠狀動脈管腔直徑狹窄≥50%,且至少1支冠狀動脈狹窄≥75%),男25例,女15例,年齡24~80歲,平均(62.3±12.4)歲;單支重度狹窄組30例(任意1支主要冠狀動脈管腔直徑狹窄≥75%),男15例,女15例,年齡18~78歲,平均(59.2±11.8)歲;對照組30例(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無狹窄,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均無異常發(fā)現(xiàn)),男20例,女20例,年齡18~60歲,平均(49.6±9.7)歲。納入標準:①均因胸痛、胸悶等癥狀疑診為冠心??;②冠狀動脈造影前均行三維超聲心動圖檢查;③年齡≥18歲;④臨床情況穩(wěn)定。排除標準:①心肌梗死;②嚴重的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③心律失常;④超聲圖像質量欠佳者。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使用GE Vivid E 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M5S和V4探頭,頻率1.7~3.3 MHz。受檢者取左側臥位,于胸骨旁及心尖部掃查,記錄并存儲心尖部四腔、兩腔、左室長軸切面,以及二尖瓣水平、乳頭肌水平及心尖部左室短軸切面的二維超聲圖像,幀頻50~70幀/s,記錄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將整個左室包括在圖像范圍內,得到心尖四腔或兩腔切面的理想圖像后,囑患者屏氣,連續(xù)采集4個心動周期的錐形圖像后獲得左室三維全容積圖像,幀頻≥40%心率。應用3D-STI圖像分析軟件,分別在左室舒張末期和收縮末期選取心尖部心內膜和二尖瓣瓣環(huán)連線中點2個點,程序將自動勾畫左室心內膜和心外膜邊界,若輪廓勾畫不滿意可以進行手動調整,確定追蹤良好后,儀器自動生成17節(jié)段牛眼圖,測得左室整體縱向應變(3D-GLS)、左室整體圓周應變(3D-GCS)、左室整體面積應變(3D-GAS)和左室整體徑向應變(3D-GRS)。
結 果
三組間年齡、服藥史(他汀類藥物)、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史、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ST-T改變病例數(shù)及LVESV、LVEF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LVEDV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多支重度狹窄組和單支重度狹窄組年齡、LVESV及服藥史、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史、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ST-T改變病例數(shù)均明顯高于對照組,LVEF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多支重度狹窄組與單支重度狹窄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與對照組比較,多支重度狹窄組和單支重度狹窄組3D-GLS、3D-GCS、3D-GAS、3D-GRS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單支重度狹窄組比較,多支重度狹窄組3D-GLS、3D-GAS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多支重度狹窄組與單支重度狹窄組3D-GCS、3D-GRS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和圖1~3。
表1 各組一般資料及常規(guī)超聲參數(shù)比較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3D-GLS診斷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780,當截斷值為-12%時,其敏感性為85.1%,特異性為63.4%;3D-GCS的AUC為0.690,當截斷值為-13%時,其敏感性為62.3%,特異性為74.5%;3D-GAS的AUC為0.770,當截斷值為-21%時,其敏感性為61.7%,特異性為80.2%;3D-GRS的AUC為0.750,當截斷值為32%時,其敏感性為69.6%,特異性為76.7%。3D-GLS與3D-GCS、3D-GAS、3D-GRS中任一聯(lián)合應用時,其診斷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的敏感性均提高,但特異性下降。見表3和圖4。
表2 各組3D-STI參數(shù)比較()%
表2 各組3D-STI參數(shù)比較()%
組別對照組單支重度狹窄組多支重度狹窄組F值P值3D-GLS-14.02±3.17-11.25±3.54*-9.30±2.21*#16.332 0.000 3D-GCS-16.74±4.23-13.50±3.61*-12.28±5.17*14.776 0.000 3D-GAS-25.90±4.649-22.57±6.81*-18.60±5.88*#14.129 0.000 3D-GRS 42.24±11.35 33.77±10.68*29.12±10.89*13.807 0.000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單支重度狹窄組比較,#P<0.05。3DGLS:左室整體縱向應變;3D-GCS:左室整體圓周應變;3D-GAS:左室整體面積應變;3D-GRS:左室整體徑向應變
圖1 對照組3D-STI圖
圖2 單支重度狹窄組3D-STI圖
圖3 多支重度狹窄組3D-STI圖
表3 3D-STI參數(shù)診斷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的截斷值及診斷效能
圖4 LVEF和3D-STI參數(shù)診斷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的ROC曲線圖
討 論
冠狀動脈多支狹窄更易引起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或猝死,且多支血管狹窄患者被發(fā)現(xiàn)時大多數(shù)冠狀動脈已完全閉塞或彌漫性嚴重狹窄。LVEF對患者的臨床決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臨床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患者的LVEF并不一定降低。原因為LVEF僅反映了左室容積的變化,而對心肌缺血時心臟的細微形變無法準確評價。3D-STI能夠反映心肌形變,并能全面、準確地評估左室整體和局部功能。冠狀動脈狹窄時,心內膜下肌纖維首先出現(xiàn)缺血表現(xiàn),而心內膜心肌主要由縱行纖維構成,因此其對長軸應變影響最大[2]。
目前關于3D-STI診斷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臨床價值的評價不一,有研究[3-4]認為STI獲得的GLS在冠心病的早期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另有研究[5]則認為3D-STI診斷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高,推測可能與不同研究的納入對象、分組標準不同有關。3D-GLS反映心內膜和心外膜纖維的收縮,3D-GRS反映心內膜纖維的收縮,3D-GCS反映周向分布的中層纖維的收縮,3D-GAS反映心內膜面積的變化。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時,心肌耗氧量和血流量減少,致心肌細胞和心肌收縮蛋白受損,致心肌代謝紊亂,因此STI技術顯示心肌形變特性降低。劉佳霓等[6]研究發(fā)現(xiàn),與正常組比較,中、重度狹窄組左室各項整體應變值均明顯減低,輕度狹窄組左室各項整體應變值減低不明顯,說明整體應變值能夠反映冠狀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多支重度狹窄組和單支重度狹窄組的3D-GLS、3D-GCS、3D-GAS、3D-GRS和LVEF均下降(均P<0.05);與單支重度狹窄組相比,多支重度狹窄組的3D-GLS、3D-GAS均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既往研究[7]結果相似。ROC曲線分析顯示3D-GLS、3D-GAS、LVEF的AUC分別為0.780、0.770、0.600,且3D-GLS與3D-GCS、3D-GAS、3D-GRS任一指標并聯(lián)合應用時,敏感性均高于單一指標。因此,可以認為3D-GLS在診斷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時可能較LVEF更敏感,且3D-GLS與其他指標聯(lián)合應用時可進一步提高診斷敏感性。面積應變代表了心肌收縮時心肌面積縮小的百分率,是心肌縱向和圓周方向的應變復合,因此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室壁的運動情況。既往研究[8-9]表明面積應變不但可以發(fā)現(xiàn)重度冠狀動脈狹窄引起的缺血心肌節(jié)段,而且有助于識別輕、中度狹窄的冠狀動脈病變,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和可重復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當3D-GAS最佳截斷值為-21%時,其預測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的特異性較高(80.2%),提示3D-GAS對診斷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3D-STI對靜息狀態(tài)下冠狀動脈多支重度狹窄有一定的診斷價值,其中3D-GLS、3D-GAS診斷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