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 劉銳
摘要:讀文要知人,知人易懂文。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創(chuàng)作背景,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以《沁園春·雪》的教學為例,探討“知人學文”的道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毛澤東;《沁園春·雪》;知人學文
讀文要知人,知人易懂文。充分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教學才充滿著情感,教學才事半功倍。下面以《沁園春·雪》的設計和教學為例,說明“知人學文”的道理。
【設計思想】
我到廬山文化游,無意中見到毛澤東手書的《沁園春·雪》,那毛體草書特有的豪放風格,一下把我吸引住了,聯(lián)想到給學生上這首詞時的激昂情境,我心潮澎湃,也對教學有了新的設想。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之前的遵義會議已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他率領紅軍到達陜北,一次大雪之后登高望遠,寫下了這首詞。上片繪北國風光,贊壯麗河山;下片評歷代帝王,抒凌云壯志。一經發(fā)表,就成為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峰。這首詞之所以有如此的高度,是因為詞人有著遠大的抱負、寬廣的胸懷和高超的文學修養(yǎng)。
(一)毛澤東的遠大抱負
詞的上片前三句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大氣磅礴,意境開闊。接下來,“望”字統(tǒng)領以下七句,一直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這里展現(xiàn)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如果說上片的前十句是寫實景,那么后三句則是用想象的虛景翻出一派新氣象,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艷麗無比,詞人的贊美激情溢于言表。這樣美如畫的江山,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何嘗不心動,何嘗不想把她建設得更加美好?
果然,下片的前二句是上文寫景到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句。接下來“惜”字也領起以下七句,詞人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古代帝王,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評議具體形象。最后三句點出全詞的主旨,“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表現(xiàn)了毛澤東的堅定自信和偉大抱負。歷史上的英雄都成了過去,真正的英雄是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
(二)毛澤東的寬廣胸懷
毛澤東是偉大的。在本詞中,詩人自信卻不自大,自我卻不排他。與他在1925年所作《沁園春·長沙》的中的“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張揚相比,本詞有了更多的大氣和包容。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中的“惜”“略”“稍”是這種大氣寬廣的具體體現(xiàn)?!跋А奔饶荏w現(xiàn)出后來者居上的氣概,超越歷代英雄的自信,也能表達出對他們的褒揚之意,肯定他們的歷史功績,肯定他們是無數(shù)英雄中的杰出人物,只是沒有做到完美。這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史觀的。即便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本人又何嘗能十全十美?“略”和“輸”就更能體現(xiàn)這種包容了。說他們只是在“文治”方面有那么一點點不足,但不影響他們是大英雄,是美玉,是微瑕美玉。當然瑕不掩美。沒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寬廣胸懷,是難以做到的。
(三)毛澤東在文中的精準用詞和表現(xiàn)出的深遠意境
這首詞寫雪景,形象可感,如在目前;評價歷史人物,也精辟生動,耐人尋味。用語更是非常凝練、貼切,極富表現(xiàn)力。
首先是副詞的表現(xiàn)力強??础拔薄邦D”“略”“稍”“只”的運用?!拔┯嗝А?,一“惟”字就把萬里雪飄后只剩下白莽莽一片的景象盡收眼底;“頓失滔滔”,一“頓”字把千里冰封后的嚴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略”“稍”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英雄的不足,用語的分寸感極強;一“只”字看出了詩人對成吉思汗給予了不同于前四者的評價。
其次是動詞“封”“飄”“望”“看”“舞”“馳”“遜”“輸”的靈動使用。以“望”字為例,它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并且有很大的想象成分,顯現(xiàn)了詞人自身的形象,使讀者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情懷。其他的動詞精妙之處,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
另外還有形容詞的精準形象,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都是渾然天成,美不勝收。正是詞人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和千鈞的筆力,才把他那雄才大略表現(xiàn)得酣暢淋漓,意味深長。
這首詞是領袖的言志之作,編者將之安排在初三第一單元第一篇的位置,正好符合初三學生激情澎湃的年齡特征和求新好奇的青春氣息。教學本文,可以此為抓手。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領袖的超人之智慧,不朽之偉業(yè),再通過誦讀感悟其大氣之精髓,必定能讓學生學得生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是本設計的創(chuàng)意與追求。
【創(chuàng)意設計】
一、教學設想
讀毛澤東的作品,能讀出并理解其偉人氣魄,就算是成功了。這首詞通過朗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緒,通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的激情,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因此通過精妙神奇的導入,激起學生的好奇之心,讓學生帶著崇敬的心來學習本詞,然后用朗讀貫穿教學全過程,以評議關鍵詞語作抓手,讀議結合,以讀促議,以讀促理解。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內涵;
2.領會詞人的偉大胸襟、堅定信念,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毛澤東主席是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他讓占世界總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的偉大功績后人無法企及。那我們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他老人家的一首詞,一起來見證偉人的與眾不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學生齊讀。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品讀前三句,重點在“封”和“飄”字上。
2.品讀中間七句。
(1)“望”體現(xiàn)了什么?
充滿了沖天豪氣,想象著如何主宰江山。這是何等遠大的視野、寬廣的胸懷!
(2)品析“惟”“頓”用法的精妙。
要點:“惟”寫出雪飄后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的景色;“頓”寫出冰封后的凜冽寒威。
(3)品析群山、高原句的精妙。
要點:這里用了對偶、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山脈想象成銀蛇在舞動,把高原幻化成白象在奔馳,如果說長城大河句是靜態(tài)美,則這幾句展現(xiàn)的是動態(tài)美。
3.品析上片后三句。
問題:這三句也是寫景,與前十句有何不同?
要點:分別是實寫,虛景。
4.品讀下片前二句。
問題:這二句在文中的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二句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使全詞渾然一體。用“折腰”更能體現(xiàn)出無數(shù)英雄被祖國的壯麗山河傾倒,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也不例外。
5.品讀中間七句。
(1)“惜”字的作用與上片哪個詞相近?
明確:與上片的“望”字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2)作者對前四位帝王的評價和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態(tài)度是否一樣?哪些詞能表現(xiàn)出來?
明確:不同。對前四位是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上的惋惜,而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態(tài)度惋惜之中近乎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xiàn)在“略”“輸”和“只”這三個詞語上。
6.品讀主旨句子。
問題:“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明確:“風流人物”指的是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看今朝”中的“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斗志。抒發(fā)了詩人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凌云壯志。
7.全班朗讀全詞。
(四)研讀課文,拓展深入
1.學生自主朗讀本詞。
2.研讀本詞的表達方式。
問題:這首詞上下兩片的表達方式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聯(lián)系?
討論明確:上片描寫與抒情相結合,描繪了北國的壯麗雪景,熱情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fā)了詩人的豪邁情懷。下片議論與抒情相結合,既談古,又論今,把古代與今天作比較。熱情歌頌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抒發(fā)了詩人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上片是基礎,是鋪墊;下片是水到渠成的升華。正是上片寫景的大氣磅礴,氣象雄渾,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滿懷,才能自然引出下片由景而產生的議論。由祖國壯麗山河聯(lián)想到無數(shù)英雄為之傾倒,并進而對歷代英雄人物加以評說,蘊含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最后由評論到贊揚,點明主題,抒發(fā)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3.研讀這首詞的語言特點。
這首詞的語言凝練、貼切、極富表現(xiàn)力
(1)望、看、惜——貫穿全文
(2)飄、舞、馳——動詞生動
(3)紅、素、妖嬈——形容詞形象
(4)莽莽、滔滔——疊詞的韻律
(5)惟、頓、略、稍、只——副詞恰當
(6)比喻、擬人、對偶——修辭貼切
(五)賞析課文,朗誦內化
第一輪,朗讀、背誦。
1.學生自由朗誦兩遍。
2.男女生對讀。
3.輪讀。
(1)男生朗誦上片;女生朗誦下片。
(2)一男生朗誦前三句;眾女生朗誦上片中間七句;眾男生朗誦上片最后三句;一女生朗誦下片前兩句;眾男生朗誦下片中間七句;全班同學齊讀最后三句。
4.全班齊聲朗誦。
5.背誦比賽。
師點撥:對于詩文,能夠背誦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第二輪,對比閱讀:提供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和本詞作比較閱讀。
1.延展課內內容,深化教學目標。
2.比較兩首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拓展學生視野,深入體會一代偉人冠絕古今的氣魄。
(六)板書設計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鎮(zhèn)中心學校,六安市清水河學校)
[責編: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