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是作文創(chuàng)作的源泉。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過于被動、過于落后,導致寫作教學效果低下,限制著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來源于生活,國內(nèi)外的大多數(shù)經(jīng)典文學作品,均是建立在對生活的感悟與體會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學應聯(lián)系實際生活?;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以促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實踐
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指將與學生相關的生活化內(nèi)容引入課堂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當前我國實行的是素質(zhì)教育,因此教師也應該注重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與生活是一體的。這樣學生也能在學習中體會生活、在生活中融入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有知識,并且將很多知識運用到寫作中。但是從當前的作文教學來看,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寫作思路不清晰、文章主題不明確??梢?,改革作文教學方式勢在必行。為此,筆者接下來就對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分析,以期能為改革作文教學方式提出一點建議。
一、 生活化教學策略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提升兒童興趣,豐富課堂內(nèi)容
好動、愛玩乃是兒童具有的天性,其對生活當中的趣事普遍存在很大興趣以及好奇心。語文教師在實施作文教學期間,可利用兒童具有的這種特點,實施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這樣更容易被兒童接受以及理解,同時對提升其寫作興趣有著很大幫助,從而促使兒童學習效果以及質(zhì)量得到提升。其實,生活能夠給教學帶來大量的教學素材。畢竟書本當中的東西十分有限,但生活卻每天都發(fā)生變化,這都能夠給課堂教學帶來取之不盡并且新鮮的素材。作文課上,語文教師可引入平時生活當中常見的一些事物以及事件,讓兒童把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進而增加其對生活的思考以及洞察力。同時,比較各種素材期間,還能加深兒童對于某個觀點的具體理解,進而在其寫作之時,可以產(chǎn)生深刻體會。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理解能力
在傳統(tǒng)教育形式下,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灌輸式教育是小學課堂教學普遍采用的形式,并且老師因為具有一定的授課壓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關注程度不夠,且小學教學評價體系滯后,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表達能力不強,那么作文就有困難。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較少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這對于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融入體驗生活,豐富學生情感
學生的情感和思想也必須要在生活中產(chǎn)生和積累。因此,學生只有積極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去體驗和感悟,才能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在寫作中讓文章具有思想。例如,我們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義務掃除活動,走到大街上清理街上的垃圾,當街道被大家清理得干凈清爽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自豪感,自身也會增加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在生活中不僅自己注意保護環(huán)境,還會勸勉別人愛護環(huán)境。這些情感會在學生的寫作中得以體現(xiàn),讓文章不僅僅描述出掃除的場景,更會體現(xiàn)出學生對保護環(huán)境的迫切愿望,讓文章有內(nèi)容、有思想。
二、 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尋找作文與生活的結合點
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通過選取一些可以與生活實際貼近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將課堂內(nèi)容與實際主動聯(lián)系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所能表達的含義和更深層次的情感體會,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寫作與日常生活中的聯(lián)系。寫作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應當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們能夠易于動筆并且樂于表達;引導學生們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在寫作中表達自身真實的情感。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共鳴
充沛的情感一直是語言生動的必要條件,也是進行語言表達的主心骨,更是寫作的動力。為此,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講、寫、做、畫、演”等形式設置適當?shù)慕虒W情景,讓學生通過具象的生活情景,對抽象的情感產(chǎn)生直觀的感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了解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從而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也為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描繪生活,寫自己感興趣的事、親歷的事、注入自己真情實感的事,讓飽滿的生活體驗豐富學生的心靈、拓寬寫作的空間、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zhì)量。
(三)讓學生在作文中回歸生活
生活離不開語文,小學語文知識更是從生活中提取而來的。因此,教師應重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生活化,引導學生回歸生活、觀察生活,并從生活中提取素材。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留心去觀察生活,并通過自身對生活的觀察擴大視野,真正理解和掌握生活知識與語文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將其應用到作文中,作為寫作素材,從而在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基礎上,同時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
三、 結束語
作文教學生活化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對學生作文進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反復訓練,學生才能建立對生活和作文的真正理解,從而自覺地養(yǎng)成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生活,熱愛生活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吳雪玉.淺議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94.
[2]叢蓉.淺談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64-65.
[3]王堅英.以作文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81-82.
作者簡介:
潘小濤,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天池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