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艷
摘 要: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讓幼兒自由的表達,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目標,也是幼兒步入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媒介,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對此,本文從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運用媒體教學、給予交流空間、開展多元游戲幾個角度出發(fā),探討有效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語言表達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3B-0037-02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讀物,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在語言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的觀察、思考和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幼兒迅速積累詞匯,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此我們對幼兒語言活動的有效開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引發(fā)師幼互動
多元情境法,即在集體性語言活動中創(chuàng)設生活問題、人物問題、情節(jié)問題等多元問題情境,以激發(fā)幼兒的傾聽興趣,讓幼兒結合情境感受不同語氣語調所表達的不同意思。
(一)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就是運用生活中的案例,創(chuàng)設真實的或模擬的生活問題情境,使幼兒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樂意傾聽,并投入到語言活動中去。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幼兒在課堂上獲得熟悉感,幫助幼兒更好更快地理解語言情景,促使幼兒勇于表達自己。
在中班幼兒語言活動“不怕冷的大衣”中,老師不可能拿出一件大衣讓幼兒們穿,但是老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幼兒進入課堂情境,比如老師說:“小朋友們,大家好好想一想,我們平時冬天穿的大衣是不是很厚?。俊弊層變郝?lián)想自己在冬天時穿的衣服,然后將生活經(jīng)驗帶入課堂。幼兒還會聯(lián)想自己冬天穿的很厚著衣服但還是非常冷,為什么會有不怕冷的大衣呢?經(jīng)過老師對生活方面的提示,幼兒也會逐漸地對老師授課內容產生興趣,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人物情境
人物情境就是在語言活動中,以故事人物呈現(xiàn)問題,激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以及學說故事對話的欲望。一般我們可利用圖片、頭飾、手偶等創(chuàng)設人物問題情境,有時也可利用故事作品人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例如:在中班語言活動《問路》中,教師首先出示故事角色鼠先生,提問:“這是誰?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鼠先生穿得這么整齊,他要干嘛去呢?會去誰家做客呢?”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幼兒傾聽故事的愿望和興趣。
又如,在中班語言活動《昆蟲運動會》中,教師可以向幼兒出示各種昆蟲的圖片,通過不斷創(chuàng)設人物問題情境——“這個動物適合什么運動?”——讓幼兒把昆蟲想象成運動員,根據(jù)昆蟲的各種特性說出該昆蟲適合參加的運動項目。比如老師出示知了的照片,幼兒根據(jù)蟬叫聲,讓知了做裁判;老師出示螳螂的照片,幼兒根據(jù)螳螂兩只大鉗子讓螳螂表演中國傳統(tǒng)武術;老師出示瓢蟲的圖片,幼兒根據(jù)常識知道瓢蟲愛吃葉子上的害蟲,所以讓瓢蟲舉行爬桿吃瓢蟲的比賽。讓幼兒在帶領下回答問題,在想問題答案的時候就是幼兒提高思維能力的時候,思維能力提高幼兒表達能力也會有相應的提高。
二、運用媒體教學,推進自主表達
語言活動媒體化即借助各種媒體化手段,為幼兒提供生動的畫面信息,讓幼兒有話可講,引導幼兒完整、連貫地講述,說出故事大致情節(jié)。媒體化手段主要包括:自制插入教具、自制大圖書、自制故事PPT、故事或兒歌動畫等。
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有進行定格放大、反復顯示畫面,提供視、聽結合,把看、昕、說統(tǒng)一起來的功能,如:故事《小猴賣圈》教學中,整個情節(jié)都圍繞著小猴怎樣根據(jù)小動物描述的圓形物品的用途賣給小伙伴相應東西而展開。幼兒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教學中,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自然能心情愉快的表達自我想法,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三、給予交流空間,體驗交流樂趣
創(chuàng)設活動室生活環(huán)境、游戲環(huán)境、個別化環(huán)境時,運用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標識、符號,引導幼兒認識常見標識,并知道它們表示一定的意義。比如,還可以在教室里創(chuàng)設一些箭頭指示,用特殊的符號或者圖片代替文字,用標識化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對各區(qū)角和進區(qū)規(guī)則一目了然。
首先,老師要認真傾聽別人講話,為幼兒作出表率,使幼兒懂得別人說話時不插話。語言活動課堂上老師必定要提問幼兒,當幼兒回答問題的時候,切忌三心二意或者突然批評上課有小動作的幼兒,應靜下心來認真聽完幼兒回答完問題再講話。老師這樣做,會給幼兒一種“我很看重你,你的話對我來說是重要的話”的感覺,同樣會在幼兒內心產生同理心,也會像老師那樣認真對待其他說話的幼兒。當老師認真聽完幼兒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可以直接指出自己的行為讓幼兒學習:“小朋友們,你們看到我聽你們講話的時候的樣子了嗎?我聽你們講話的時候,都是認真地看著你們,將你們說的話記在腦子里,這樣才是最好的聆聽者。”
其次,老師可將某些幼兒樹立為榜樣。在我們的語言活動中,老師及時地給予個別幼兒肯定,使幼兒在有意和無意間進行同伴間的模仿,以有效提升幼兒相關能力的發(fā)展。在良好的傾聽習慣中,幼兒間的交流也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從而體驗交流的樂趣。
四、開展多元游戲,推進語言發(fā)展
要增強幼兒完整表達的能力。延伸活動游戲化即集體性語言活動延伸活動環(huán)節(jié)采用游戲法,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語言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在游戲中學習完整講述。
(一)故事表演游戲
這是在故事教學延伸活動中,引導幼兒開展幼兒故事表演,引發(fā)幼兒學說角色對話的興趣。例如:語言活動《三顆星星》中,老師安排故事表演的環(huán)節(jié)。老師:“接下來,我們來扮演一下故事中的三顆星星,誰愿意來?”孩子們一一舉起小手,老師邀請了三個小男孩來扮演三顆星星,還有一個小女孩扮演太陽媽媽,其他幼兒扮演行人和駕駛員。孩子們根據(jù)故事內容,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了角色的動作、情節(jié)表演,都體會到了遵守交通規(guī)則過馬路的安全感與愉悅感。
(二)自制繪本游戲
自制繪本游戲是讓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用圖畫或符號畫下來并講給別人聽。在語言活動中,老師可以讓幼兒把自己聽到的想到的經(jīng)歷的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畫在紙上,裝訂起來制成一個小繪本,把里面的故事說給同伴們聽。
如在節(jié)假日里,幼兒和父母一起出去游玩后,可以讓幼兒把所見所聞的場景繪畫下來,以繪畫記事本的形式整理成繪本。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就可以讓幼兒看著自己的小繪本一頁頁地與同伴交流分享,在分享中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建立人際關系的橋梁,是走向社會必備的技能,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系列推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有效措施,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實施的切實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崔溶霜.情境創(chuàng)設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35).
[2]孫萍.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
[3]敖玉冰.淺析學前教育如何培養(yǎng)幼兒語言思維能力[J].新絲路(下旬),2016,(11).
[4]司曉紅.淺談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J].成才之路,2010,(30).
[5]孫茜.幼兒園教師在講授幼兒語言課時出現(xiàn)的幾大誤區(qū)[J].中國校外教育,2012,(27).
[6]朱平.淺析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