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文 周名啟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在課桌前奮筆疾書地記錄”,如果還是一成不變地沿用到現(xiàn)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然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探討基于信息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勢在必行。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種子期”,在“種子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將會促進學生今后的閱讀學習。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意義
語文這門被學生稱為“無趣”的學科終于可以在信息化時代被“解救”了,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會讓語文變得有趣。語文教師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挖掘語文閱讀中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運用情景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腦海里總是會出現(xiàn)天馬行空的想法,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想法,運用信息化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興趣。
(二)運用合作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同學進行分享,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一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學會10個生字,還要通過課文了解到水的特征、水的三態(tài)變化,了解水與人類、水與自然的關系。教師可以借助這篇課文教育學生愛護水源、保護水源。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讓學生小組合作,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制作“水變成汽”的實驗,并且對學生提出問題:“想一想,汽去哪兒了,又會變成什么?”在課后,我還指導學生做“汽變成小水珠”的實驗。我指導學生用水杯裝上水并進行加熱,再蓋上一個透明的玻璃蓋,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玻璃蓋上產(chǎn)生了一層小水珠。這樣簡單有趣的小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對本課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運用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各有千秋,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的學習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文中“穿戴、打扮”的意思,與學生交流文中的句子。語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這所小學中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和學生們經(jīng)常去的地方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學生把照片中的小學和自己記憶里的小學進行對比,會發(fā)現(xiàn)很多平時忽略的地方。另外,在課前教師引導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并且利用信息技術準備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頻、圖片資料、掛圖或者生字卡片,讓學生在課上一起討論擁有不同民族的學生的小學會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總結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應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為學生構建有趣的語文閱讀課堂情景,不斷地改革語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艾斌艷,郭銀輝.“聯(lián)系策略”在繪本作文中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繪本作文《我喜歡我》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7(33).
[2]戴婭.小馬過河,深淺不知:淺談對小學語文低年段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14(4).
(責任編輯:吳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