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玲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下,延期開學已成定局,針對“停課不停學”的各種議論聲音已經漸漸平息。學校和老師們經過一個月的實踐,開始思考如何使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最大化,使其劣勢甚至是傷害最小化;如何在這特殊情況下,讓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
關鍵詞:“停課不停學”;項目式學習;家校合作
雖然“停課不停學”是特殊時期的臨時性舉措,但憑借其給教育教學領域帶來的顛覆性沖擊,無論如何都不容小覷。曾經做為輔助手段的信息化教學就這樣不容拒絕地進入每個老師、每個學生的生活。在四個星期“停課不停學”的實踐中,一邊有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一邊有教育部幾次下發(fā)通知矯正、糾偏,另外還有教育教學實踐者的探索與思考。 現(xiàn)以深圳市大鵬第二小學為例,淺談“停課不停學”模式下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一、教學功能的理性定位
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模式,其功能的定位至關重要。關于“停課不停學”的意義和操作策略,從中央到地方,連續(xù)出臺政策性指導意見。 在組織教師對文件進行全面的學習和研討之后,我們對“不停學”達成共識: 網上授課的教與學,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與學。 這是基于網絡平臺、虛擬空間、松散的師生關系的教學,是全學期教學的一部分,是教師在信息時代拔節(jié)成長的最佳契機,是建設更加和諧的家校關系的最佳契機。
有了這樣的共識,學校通盤考量,加強頂層設計,校本化定位了“網上教學”的功能:開學后各學科都不會重頭再講,但會嚴格落實與網上教學的銜接;更加強調學習知識與培養(yǎng)習慣雙軌并行;嘗試開展多學科合作的綜合性學習;用精簡、有趣、靈動的教學形式保障教學效果。
二、課程資源的科學取舍
在“停課不停學”模式下,各網絡平臺競相上馬,各類授課資源層出不窮。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之際,我們組織各科組教師網上教研。
首先厘清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導下,梳理、吃透整本教材,再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確定教學內容和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之間保持互動,對于教學進度的把控、教材內容的取舍、作業(yè)的設計、反饋的有效形式等,都在不斷地調整、優(yōu)化。
中央電視臺的“同上一堂課”以及深圳市教育局的“空中課堂”,教學資源豐富,名家名師授課,異彩紛呈。但經過實踐后,老師們發(fā)現(xiàn)有些是不合適自己學生的。于是,從第二天開始,就陸續(xù)有老師調整了授課方式,讓這些網上授課資源成為自己教學的輔助,學生很快適應了網上課堂的節(jié)奏。
三、網上教師的積極作用
無論線上線下,教師永遠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效果。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老師們走進了全新的、也很陌生的教學模式中, 從起初的慌亂到漸入佳境,老師們在新環(huán)境下,熱情被激發(fā),智慧被點燃。他們?yōu)榱耸畮?、二十分鐘的課,要準備幾個小時;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不知花費多少心思;為了批改作業(yè),熬花了眼睛……但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與不一樣的自己不期而遇。
(一)倡導項目式學習
考慮到學生在各學科之間轉換,加之課堂時間僅有20~30分鐘,這多少會讓教學產生蜻蜓點水的效果。此時,“項目式學習”可以讓零散的、碎片化的教學得到統(tǒng)整。比如“春天你好”主題項目式學習設計,就是以語文、綜合實踐為主導,音樂、美術等學科共同參與,把文學經典、自然科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融為一體,從多角度深化了學生對“春天”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們展示的學習成果豐富多彩,既有圖文并茂的手抄報,也有童趣盎然的繪畫,還有輕快的歌舞、靈動的健身,更有對“疫情散去,春暖花開”的向往。
語文課品味、誦讀經典詩詞;綜合實踐課探究二十四節(jié)氣,研究春緣何為四季之始;音樂課學唱《春天在哪里》;美術課更是把春天定格在畫紙上……經過這樣的項目式學習,孩子對春天的認識是多維的、理性的、唯美的。
少先隊組織的“紅領巾云行動”也是項目式學習。每個小隊有自己的主題,參與活動的孩子動腦、動手,有時是愛鉆研的小學者,有時是利落的小廚師,有時是歌唱的百靈鳥,有時是健身小達人……
(二)作業(yè)內容和形式的研究
網上教學作業(yè)怎樣布置才更有效?英語科組對布置作業(yè)的內容、形式和評價進行了有價值的研究:從“玩轉A4紙”到“美食拼盤”,從“玩具總動員”到“爭做小主播”,生動活潑的形式不斷點燃學生的熱情,再加上老師、家長的到位的點撥,從圖片、視頻里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簡直讓人驚訝。
(三)優(yōu)化學習小組的建設
網上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監(jiān)管是最大的難題。家長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凸顯。然而,對正處于成長期的小學生來說,小伙伴是他們相互的“重要他人”,此時學習小組的建設顯得更加重要。根據(jù)線上特點,我校教師對班級線下學習小組進行優(yōu)化,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小組凝聚力,用多樣的展示突出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在合作、互助、借鑒、比拼中,學生鍛煉了自己,成全了他人。
四、家校合作的全新空間
網上教學期間,學生端跟隨老師學習的有時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學生的家長。很多家長是陪伴著孩子同步學,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更了解了孩子學習的情況。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與老師溝通,商量對孩子更有效的策略,家校關系更加和諧。
學校更多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組織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促進親子關系;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自主閱讀、自主搜集資料、自主探究等。這些活動難度不太大、內容不太多,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少不得與家長合作。這樣,家長與孩子的共情多了,親子關系也更加和諧。
學習成果的展示更加多維。 比如三(1)班的“網上運動會”,比賽項目不僅有學生個人項目、集體項目,還有親子項目,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和每個家庭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孩子與家長一起合作、一起展示,其樂融融。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待云開霧散、春光爛漫時,我們或許會帶著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自己走向全新的教學生活。就讓在疫情期間的歷練與成長,成為“停課不停學”模式最大的紅利吧!
(責任編輯:吳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