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旺
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難達到新課改中的要求,無法很好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幫助教師“因材施教”,初中物理教學必須要進行革新,著重針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進行教學.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組建物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
在初中課程中,物理屬于比較重要且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科.物理是一門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科,且實踐性與邏輯性較強.加上初中生個體差異較大,有些學生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較強,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就如魚得水;但是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弱,思維邏輯能力也不強,遇到較抽象的物理問題就無從下手.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的物理成績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采用組建物理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來說,教師在進行小組組建的時候需要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不能夠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進行小組劃分.物理教師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行為方式等多個因素,避免由于小組劃分不合理導致合作學習無法進行.教師需要明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秉承著這一原則思想,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進課堂之中,并且能夠進行自主思考,交流學習.例如在進行“大氣壓強”這一課程教學的時候,由于教材中給出的資料只有“馬德堡半球實驗”,通過這一個內(nèi)容學生是無法很好地去了解大氣壓強的,所以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在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在一旁要積極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得出大氣壓強其實是因為空氣受到重力的作用而產(chǎn)生的,進而得出大氣壓強會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這一結論.由于這一結論是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得出的,一方面學生能夠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通過這個過程體會到物理的魅力,從而更有熱情去學習物理、學好物理.
二、劃分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教學
想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那么就必須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制定出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教學目標起的是引導作用,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制定的時候必須要進行層次劃分,從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際水平以及潛力出發(fā).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多元化的目標,這同樣也是“分層教學法”的原則之一.但是在實際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只針對學生的物理成績進行層次劃分,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不合理的.這樣的劃分依舊是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容易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情況.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需要針對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目標制定.所以初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目標制定的時候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例如,針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當是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進行提高,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的拓展學習;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應當能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重視課堂評價,進行分層評價
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往往是初中物理課堂中容易被忽視的.但是實際上來說,課堂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更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分層教學法”中的課堂評價,也應當是分層評價.即承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不以統(tǒng)一標準要求學生.對于初中生而言,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所以教師也應當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勵學生積極進行物理學習.這要求教師首先要重視課堂評價,對課堂評價制定一個科學完善的標準.這個標準并非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標準.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標準為是否理解課堂教學內(nèi)容并且能夠應用;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標準為熟悉課堂教學內(nèi)容,掌握基礎知識.并且以這個標準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可以提高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能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起到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來說,初中物理是一門新的學科,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韓曉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2]整華勇.分層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