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語言文字練習,促使學生提升語言建構和應用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通過詞語練習、句式練習、讀寫練習這種層層遞進的訓練方式,讓學生一步步提升語言能力。
【關鍵詞】 語言文字練習;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
語言建構和應用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展開語言文字練習,促使學生打好基礎。然而,太過于枯燥的語言訓練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訓練若不符合學生的學情,那么學生的能力也很難得到提升。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采用適合小學生性格特點,并且符合學生學情的語言文字訓練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用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和發(fā)展。
一、詞語練習,學習構詞方式
在指導學生展開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候,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首先要從詞語練習開始,讓學生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將一些有特點的詞匯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并思考是否能用類似的方式進行構詞。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步掌握了漢語的構詞方式,為下一步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時候,鼓勵學生找出作品中形容顏色的詞語,并觀察它們具有什么特點。學生首先找出了“深藍、淡青、淺綠、杏黃”等表示顏色的詞語,此后便開始分析它們的構詞特點。學生發(fā)現(xiàn):“前面一個詞往往是形容顏色狀態(tài)的,比如‘深、淡、淺就是這樣,而后面的一個詞則是具體的顏色?!薄澳敲础狱S,‘杏是怎樣修飾‘黃的呢?”學生認為:“這里用的是比喻的方法,指的是像‘杏子一樣的‘黃?!贝撕蠊膭顚W生拓展思考:“那么,你還知道哪些形容顏色的詞語,它們也都是用了類似的構詞方法嗎?”學生嘗試思考,并提出:“比如‘金黃,就是像金子一樣的黃顏色,和‘杏黃的用法是一樣的?!边€有學生提出:“比如蔥綠、橘黃、墨綠、瓦藍之類的,我覺得也是這個類型的?!睂W生不僅搞懂了這些詞的構詞方法,而且詞匯量也隨之得到了提升。
在詞語練習中,除了圍繞構詞方式展開訓練以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展開同義詞辨析的活動,又或者思考某些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是否會有什么特殊的意思。這些方法也都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展開詞語練習,積累更多的生字生詞。
二、句式練習,體會情感變化
在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之后,就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展開句式訓練了。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找出文章中的某些句子,思考是否能將其替換成其他句子,并且思考替換之后句子所表達的情感是否還和原來一樣。這樣就能讓學生逐步掌握漢語中的各種特殊句式,同時提升語文基本素養(yǎng)。
學習三年級上冊第14課《不會叫的狗》的時候,鼓勵學生將其中的兩句問句拿出來進行對比:“‘你怎么不叫?‘你難道不知道狗是會叫的?這兩個句子都是問句,那么,你覺得它們在語氣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學生在對比后提出:“‘你怎么不叫?是真的提問,對方不知道答案,所以要問。‘你難道不知道狗是會叫的?這里是反問句,其實說話的人并不指望對方回答,自己已經(jīng)有了答案。”此后給學生介紹反問句的特點,并鼓勵學生將反問句轉(zhuǎn)化成其他的句式,并說說在語義上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提出:“可以轉(zhuǎn)化成‘你應該知道狗都是要叫的。但是我覺得這樣就沒有強調(diào)的語氣了,似乎體現(xiàn)不出強硬的感覺?!蓖ㄟ^對比分析,學生理解了反問句的特點。此時鼓勵學生思考普通的疑問句和反問句可以分別用在怎樣的場合中。
葉圣陶提出,所謂訓練不是只讓學生拿起書來讀,提起筆來寫,就算了事,而應該講究方法,讓學生通曉明白,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率。所以在指導學生學習句式的時候,也不能僅僅讓學生誦讀或抄寫,而應該鼓勵學生展開替換練習,又或者展開角色扮演,切身感悟不同句式的效果。這樣的練習方法比較有趣,符合小學生的學情,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讀寫練習,凸顯個性色彩
讀寫結合的練習也是語言文字練習中的常用方法,在教學中要積極把握機會,在學生的情緒得到激發(fā)的時候,鼓勵學生參與到讀寫結合的練習中,在練習中,引導學生展開仿寫、擴寫、續(xù)寫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個性化特點。針對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讀寫比賽,看看誰的作品更出色,這也能起到激發(fā)促進的效果。
在二年級上冊第9課《黃山奇石》一課中,學生學到了不少比喻句,發(fā)現(xiàn)比喻句的使用能讓文章變得更為生動,能提升讀者的閱讀效果。此后鼓勵學生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采用仿寫的方式描寫一下自己見過的美麗景色,并思考怎樣將比喻句巧妙地融入作品中。學生展開了思考,有學生認為:“我會在描寫一些人們不清楚形狀,而我也表達不清楚的東西時使用比喻句,這樣就能表達得更清楚了,讀者閱讀的時候也會更輕松的。”該學生嘗試描寫校園中的古樹:“它半邊是枯黃的樹枝,半邊卻是郁郁蔥蔥的,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個脫了半邊衣服正在曬太陽的老者?!痹谶@段描寫中,學生將人們不熟悉的老樹展現(xiàn)了出來,讓沒有看見過老樹的讀者也能了解老樹的狀態(tài)。在讀寫實踐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葉圣陶認為,語文教材就是一個例子,要用這個例子讓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讀寫結合的活動做到了這一點,能讓學生通過模仿例子等方式充分利用文本展開再創(chuàng)造,從而起到知識內(nèi)化的效果。
學者張志公認為,語言是一個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練,只有訓練才能熟能生巧?!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語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著重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方式就是展開語言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能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地展開語言文字訓練,則能讓學生借助實踐活動逐步提升語言應用能力,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繆建鋒.以核心素養(yǎng)導向為背景探析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08).
[2]于廣林.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