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麗
摘 要:群文閱讀,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立足于課題“1+X”的研究方向,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找準它們之間有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探索學生愛閱讀、會閱讀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群文閱讀;課內閱讀;課外閱讀
群文閱讀就是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并圍繞議題對其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在群文閱讀中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既不脫離課本,又能增加閱讀量,獲得閱讀的技巧,它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立足課內,抓好課堂主陣地
抓好課堂基礎教學是教育的根本。學生只有得法于課內,才能得益于課外。
1.研讀教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讓教材單元群文閱讀的教學更有實效性,重點在于組合文章上?,F(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織單元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往往選編了幾篇課文,這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極大的便利。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時,就以“作家筆下的人物”為議題,對本單元教材進行重組。以單篇精讀的形式教學了《“風辣子”初見林黛玉》,教給了學生閱讀這類文章的基本方法,然后把教材中的另外幾篇文章——《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刷子李》《金錢的魔力》組合起來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圍繞議題去探討作家筆下的人物特點及其描寫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在教材單元文本組合的時候,也可以不局限于某一單元,還可以跨單元選擇文本,甚至跨年級、跨版本選擇文本進行組合。
2.以一帶多,在比較閱讀中培養(yǎng)興趣
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如略讀課文《刷子李》的群文閱讀教學,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出現(xiàn)白點—黑衣上的小洞”的情節(jié)結構,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二、放眼課外,拓寬閱讀大舞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1.立足選文,拓展整本書及相關文章的閱讀
小學生的興趣廣泛,好奇心強,需要教師帶領他們學會有層次地閱讀。我們一直在做這樣的嘗試:學完《祖父的園子》,推薦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學完老舍的《草原》,推薦閱讀他的散文《內蒙風光》;學完魯迅的《少年閏土》,推薦閱讀《故鄉(xiāng)》;讀完安徒生的《丑小鴨》,推薦閱讀林清玄的《你心里的天鵝都去哪兒了》……這種延展性的閱讀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也讓他們學會了思考和比較。
2.誦讀經(jīng)典,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接觸經(jīng)典作品多的孩子,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一般都比較強。所以,我們精心挑選古詩詞、現(xiàn)代詩、優(yōu)美詞句等,讓學生每天一段進行積累背誦。每天下午,學校安排5~10分鐘的誦讀時間,讓學生誦讀《聲律啟蒙》《朱子家訓》《論語》《孟子》《史記》《漢書》等經(jīng)典。
三、內外結合,提升閱讀新空間
1.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為了讓學生達到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閱讀量,切實提高閱讀力,專靠閱讀教材內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致力于課外拓展閱讀。圍繞教材單元某一主題確定議題,再選擇一些相關的文章組合在一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如:在教學完三年級下冊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兩篇寓言故事后,又設計了一節(jié)《讀讀寓言故事》的群文閱讀課,以“怎樣讀寓言故事”為議題,圍繞議題從課外選取了《水珠的故事》《狐貍和鶴》《螞蟻和蟈蟈》《狐貍和烏鴉》四篇文章組合在一起,讓學生讀寓言,悟道理,發(fā)現(xiàn)寓言故事的共性,習得讀寓言故事的方法。
2. 有意識地滲透策略,讓群文功效綜合起來
習得方法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群文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從多篇文章閱讀中獲取豐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快速閱讀等群文閱讀的策略。
在群文閱讀中學會快速閱讀的策略。群文閱讀教學,學生一節(jié)課要閱讀多篇文章,用得比較多的是默讀和略讀、瀏覽,這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閱讀方式,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這些快速閱讀的策略。如教學略讀課文《祖父的園子》的群文閱讀,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快速默讀課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一目十行地讀,讀完課文后想一想這是一個怎么樣的園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詞語記錄在課題的旁邊;再讀課文時提出要求:我們知道了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生氣勃勃的園子,請大家用三分鐘時間瀏覽課文,可以跳讀、掃讀,把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句段畫下來讀一讀,爭取讀出自己的感受。
3.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內外閱讀興趣
為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結合閱讀議題,我們組織了許多有關讀書的活動,如,在學習“好書推薦”議題時,我們舉行了“向你推薦一本書”的比賽活動;在學習“四大民間故事”議題時,我們舉行了“民間故事大比拼”活動;在班級共讀《魯濱孫漂流記》時,結合魯濱孫的經(jīng)歷衍生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兩個辯題,并進行了激烈的辯論賽活動;為讓學生牢記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舉行了“民族節(jié)日”手抄報大賽。這些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閱讀的信心,使學生的閱讀學習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相得益彰。
語文學科的社會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應當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把課內教學和課外拓展融成一個整體。把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在課外得到有效的鞏固和應用。以課堂為核心進行適宜的拓展閱讀,不但能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發(fā)展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而且會讓課堂教學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傊?,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長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讓讀書伴隨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 滎陽市第三小學 張振敏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內外結合實施策略
[2] 新建小學 程燕萍 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