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篤華 王彩方
摘要:高等院校大學生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生力軍,高等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是高等院校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高等教育體系里的特殊人才,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在自我認知、生活習性和綜合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既豐富了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內容,也體現(xiàn)了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實質內涵,突出了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藝術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前言
藝術類大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個較為活躍的特殊群體,本身具有獨特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方式。追求獨特的藝術個性是藝術類大學生追求專業(yè)學習目的的特質屬性,但過于彰顯個性和自由散漫也恰恰是其心理健康產(chǎn)生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針對藝術類大學生具有感性認知、彰顯自我個性、情緒波動強烈不穩(wěn)定、務實精神欠缺、矛盾心理與自信追求并存等心理特征展開探討,并對藝術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提出針對性策略,以提高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性和成效性。
二、高等藝術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探析
(一)思想上,積極追求上進,偏向于感性認知
藝術類大學生普遍具有積極樂觀,追求上進,活潑開朗等綜合性表現(xiàn),由于藝術學習過程中需要具有豐富的情感和較強的表現(xiàn)能力,所以藝術類大學生對待事物普遍存在感性認識,看待問題不全面、較主觀,處理問題時易受到個人情緒影響和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造成不理性的認知,甚至錯誤的判斷。
(二)學習上,學習目標明確,缺乏拼搏務實精神
藝術類專業(yè)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有較明確的學習目的,即成為專業(yè)領域里的音樂家、舞蹈家、美術家等專門的復合型藝術人才。但他們在樹立目標時缺乏現(xiàn)實指導性和實踐性,他們的“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會出現(xiàn)脫離實際的情況,當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不少學生很難持之以恒的堅持,反而會出現(xiàn)心灰意冷的消極心理情緒,甚至出現(xiàn)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光說不行動,半途而廢的情況。
(三)生活上,崇尚自由與浪漫,易疏忽內在素質培養(yǎng)
藝術類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品性良好,修養(yǎng)較好,言行舉止得體,活潑好動,崇尚浪漫,樂于交往;但藝術專業(yè)不少學生整體文化素養(yǎng)水平不高,易養(yǎng)成自由散漫和我行我素的不良行為習慣。不少學生在日常生活習性里,相對注重自己的外表著裝和個人形象,也易產(chǎn)生浪漫主義的不理性消費心理,易導致正確人生價值觀、理性消費觀的缺失,易疏忽對自我內在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
(四)性情上,彰顯個性與自我,缺少成熟穩(wěn)定性
藝術院校的大學生自我獨立意識和自我表現(xiàn)欲望較強,往往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追求獨特與個性,敢于嘗試和冒險,甚至標新立異。加上藝術課程授課方式靈活多樣,易導致學生在生活上表現(xiàn)出時間觀念不強,集體意識淡薄,行為上也易出現(xiàn)散漫性和隨意性,使得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舉止有個性,個人情緒的反復和不穩(wěn)定性。
(五)心理上,矛盾心理與自信追求并存,亟待積極疏導指引
藝術類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藝術追求具有一定的自我認知理念。藝術類大學生常懷有強烈好奇心,容易被外界的新鮮事物所誘惑,內心依賴性強,承受心理有限,容易產(chǎn)生沖動、偏激、自卑、逃避、放棄等心理問題。但藝術類大學生對生活充滿熱情,在藝術學習過程中能夠勇于積極面對困難,不斷堅持追求理想。藝術類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這種矛盾心理與自信追求并存的情況,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時發(fā)現(xiàn)關注,并給予適當?shù)氖鑼Ш椭敢?/p>
三、加強藝術類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心理健康師資力量建設,提升心理健康教師團隊綜合能力
許多高校輔導員承擔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也兼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往往輔導員掌握的心理知識還不系統(tǒng)全面。第一、加強藝術類高校心理健康師資力量建設,壯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讓心理健康教師與學生師生比達到均衡配備。如:增加心理學相關教師人員,增加兼職心理健康教師人員,增加相關心理醫(yī)務人員等。第二、加強對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培訓,讓其學會正確處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便于調節(jié)自我的心理情緒,提升工作獲得感和成就感。第三、邀請相關高校心理健康專家進校園,對近年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教師進行心理學相關基礎理論的培訓,或舉行高校之間的心理健康交流活動,增進互動交流,分享有效經(jīng)驗。
(二)著力打造一支心理素質過硬的學生干部隊伍,充分發(fā)揮其榜樣作用
學生干部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中堅力量和先鋒隊伍,他們是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的接觸者和參與者,也是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波動和問題的第一人。第一、著力打造一支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干部隊伍,通過民主評議或集體推薦產(chǎn)生的學生干部思想素質好,擁有廣泛群眾基礎,接觸同學密切,反饋問題迅速及時。第二、組建學生干部心理健康聯(lián)絡員隊伍,可以協(xié)助老師和學校密切聯(lián)系同學,幫助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有利于強化形成校園聯(lián)防聯(lián)動機制。第三、注重表彰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他們綜合表現(xiàn)積極突出,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有利于帶動和影響周邊同學,具有很好的榜樣作用,可以直接或間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培養(yǎng)和滲透。
(三)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及時疏導化解潛在危機
為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減少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xiàn),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認知教育。第一,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其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對心理問題進行自我矯正,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第二,提前做好心理健康預防篩查工作,由于家庭原因、學業(yè)壓力、生活壓力等多種因素,學生有可能存在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三,深入學生群體,建立師生彼此間的信任感,便于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如:定期開展主題班會、走訪宿舍,舉辦集體性活動等。還可以與其他部門協(xié)調配合,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日常學生管理和課程教學之中。
(四)及時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庫,有效利用大數(shù)據(jù)共享信息
完善入學新生及在校生心理健康檔案庫,有助于及時掌握和監(jiān)測學生心理健康動態(tài)。第一、對大學新生進行建檔立卡辦理,建立“一人一卡”心理健康教育基礎數(shù)據(jù)庫;第二、對于新生,可根據(jù)入學前畢業(yè)中學提供的入學資料,充分掌握甄別第一手心理健康資訊信息。第三、針對在校生每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調查測試,根據(jù)問卷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研判。第四、跟進關注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有變化的學生,及時追蹤,并給予適當心理指導和幫助。
(五)建立健全校園心理健康協(xié)調機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良性循環(huán)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充分發(fā)揮各環(huán)節(jié)的積極作用,有利于更好的處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第一、學校領導需高度重視,由校領導、學工部、心理教學部等牽頭組成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小組,層層傳導,覆蓋面廣,延伸度深。第二、心理健康部門和工作者要積極配合,責任當擔,做好心里愛學生、有學生,多方出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細則和辦法。第三、積極與校內外知名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或機構進行交流溝通,積極與學生家長保持溝通交流,形成良好交流機制。第四、強化形成強有力的“個人-宿舍-班級-院系-學?!毙@心理健康教育的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加強各層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維護,便于及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進度和動態(tài)。
(六)積極開展校園心理健康文化活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可以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舉辦針對性的心理健康主題講座、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健康素質拓展活動,開設心理必修和選修課程,并結合藝術院校特色,可以排演心理情景劇,拍攝心理健康題材微電影,開展心理健康座談會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滲透與普及。幫助學生能夠科學理性看待問題,做出正確選擇,也可以學習到心理方面知識,對本身的情緒調節(jié)和抗壓能力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
(七)充分利用校園多渠道宣傳平臺,積極強化心理健康輿論導向
心理健康教育要積極利用校園宣傳平臺,強化心理健康輿論導向,為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思路。第一、搭建校園心理咨詢平臺,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媒介,與心理健康教師進行線上互動,既解除學生擔心面對面溝通的心理芥蒂,也改進了工作機制,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開展。第二、學校應通過校園電視屏幕、廣播、宣傳欄、期刊、心理驛站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chǎn)生認同感,遇到心理問題時愿意主動尋求幫助。第三、針對學校開展的心理教育活動,要正面積極宣傳報道,針對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注重深入挖掘先進典型,樹立先鋒模范。如:感動校園人物,優(yōu)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優(yōu)秀心理聯(lián)絡員,優(yōu)秀的心理情景劇等。
四、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加強專業(yè)的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學習,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合理分配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還要深入學生群體當中,積極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建議師生彼此的信任感,善于總結工作方法,統(tǒng)籌兼顧,為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呼靖.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北方美術.2009(1)
[2]李翠華.藝術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10(7)
[3]馮紹君.高等藝術院校班主任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10(7)
[4]陳旭梅.藝術類院校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導航.2017(2)
[5]苑翼.輔導員如何開展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7).
作者簡介:
趙篤華,(1984-07),男,漢族,籍貫:廣西全州,單位:廣西藝術學院學工部(處)輔導員,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作者)
王彩方,(1991-01),女,漢族,籍貫:廣西陸川,單位:南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9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