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前蘇聯解體之后到如今的21世紀初期的這幾十余年的時間里,俄羅斯的近代戲劇創(chuàng)作相關的領域中產生出了一種獨樹一幟的文化現象—有一類群體的戲劇寫作家都喜歡通過“戲仿契訶夫”的戲劇經典作品來進行自己的所描繪的戲劇世界進行再創(chuàng)作。本文闡述了當代俄羅斯的“戲仿契訶夫”戲劇環(huán)境特點、人物形象特點和戲劇的精神特點,但求可以全方面多領域的進行論述其的獨特之處。希望此文可以對當今的俄羅斯的傳統(tǒng)戲劇發(fā)展注入新的力量,可以明晰俄羅斯傳統(tǒng)戲劇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方向。
關鍵詞:戲仿契訶夫;俄羅斯;戲劇概觀
眾所周知,俄羅斯的傳統(tǒng)戲劇藝術同中國傳統(tǒng)戲劇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俄羅斯當代劇作家們進行著同種方式的藝術寫作形式,深受當時十月革命的影響,現實主義、反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傳播較為廣泛。劇作家們根據自己所擅長的戲劇領域,遵循不盡相同的戲劇形式創(chuàng)作戲劇藝術,從而使這個時期的劇作家具有著復雜的多變不同形式變化-風格特色體裁,戲劇流派和思潮駁雜的紛呈。這個時期戲劇藝術作品從范圍上可以將其分為傳統(tǒng)派與非傳統(tǒng)派的戲劇,從流派可分屬于傳統(tǒng)派戲劇的有現實主義色彩、超現實主義色彩、感傷主義色彩等流派。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戲仿契訶夫”的藝術形式。
一、當代俄羅斯“戲仿契訶夫”戲劇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特點
20 世紀末的俄羅斯社會大背景的變化對俄羅斯傳統(tǒng)戲劇以及戲劇作品的藝術中的影響非常明顯,社會背景的多變性以此決定戲劇藝術的多元性的變化?!皯蚍缕踉X夫”的戲劇中對于主題和意蘊的變化將劇本作家們對當時政治形式的敏感、對社會現實的失望和對環(huán)境的變化所產生的不滿情緒都進行表現的淋漓盡致,展現出他們眼中的當下現實。[1]其他種類的文藝作品也有著戲仿契訶夫的藝術形式,俄羅斯九十年代所流行的戲劇作品從很多的側面旁敲側擊的反映著那個時期的時代特征。不過契科夫的戲劇特點不僅僅是反映劇中的背景并非是社會現實,進而勾勒出“戲臺中和這個舞臺上所演出的人們”的實際距離也非常遙遠,因為戲仿契訶夫的藝術表現形式生動地并且藝術的把普通大眾生存中所出現的荒謬之處編寫成寓言故事或者是深刻的隱喻。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俄羅斯傳統(tǒng)戲劇開始經歷著不平凡的年代。戲劇事業(yè)的改革已經有十幾個年頭,即便劇作家開始進行擺脫傳統(tǒng)斯大林模式的戲劇藝術的管理模式,但是劇作家和處理戲劇形式的各個部門間的收益分配,迄今為止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的規(guī)則。許多藝術劇院到目前都沒有自己的導演或者藝術總監(jiān),相應的職位卻是由行政方面的管理層引導劇作家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所以導致劇作家無法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個性的作品。因為合法權益不能得到相應的保證,以至于他們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很難被調節(jié)起來,最后甚至出現人才嚴重流失以及劇本存儲不足的危機。
二、當代俄羅斯“戲仿契訶夫”戲劇的人物特點
劇作家能對于人物的形象有著顛覆性的塑造,不妨可以主觀的認為劇作家是在不斷的進行完善自身傳統(tǒng)戲劇文學作品的現代意義的格式,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實則也展現了他們對于契訶夫戲劇理論的認可度存在模棱兩可的情緒[2]。契訶夫筆下的人物存在著一定的同質,他們都不是富有的人。這些傳統(tǒng)戲劇中主人公或憑借著辛苦的勞動勉強度日,或因天災人禍導致貧窮破產[3]。再者,就是中年或者老年人,社會身份要么是退休人員,或是早已到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齡。即使主人公們有年輕人的存在,他們也是沒有未來的悲苦命運。所以在九十年代俄戲劇作品的中心點大多是小人物,他們處于社會的邊緣,觀眾在觀劇時可以從他們身上發(fā)現自己在生活中的縮影。他們命運的好壞好像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任憑他們努力的工作,依然不能靠瘋狂的攢錢來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而劇作家與他們的主人公們應該是完全去贊同九十年代的俄羅斯文學是一個可以去安慰人的“神話”—富人看了之后也會哭泣,但是去憎恨他們也沒有什么用,劇作家表現一種幸福的感覺并非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但是如果金錢對于劇中的人物命運和自身性格有一定的影響的話,那也一定會是消極的影響。對于九十年代的俄羅斯“戲仿契訶夫”式的所有傳統(tǒng)戲劇形式來說,房屋、家族庇護以及親情才是根本的社會價值觀,這也恰恰體現了90年代的俄羅斯公民的價值觀念悲觀與變化。
三、當代俄羅斯“戲仿契訶夫”戲劇的精神特點
這些新時期產生的契訶夫的仿作多半是運用類似于契訶夫戲劇的手法,描繪相似的某類元素來體現出一種自帶反對諷刺社會現實風格的某種差異性。劇作家所書寫的作品會在社會現實的主題意義進行表達,使人物形象塑造和傳統(tǒng)戲劇精神的展現方面體現出一種與契訶夫時代相似,卻筆法不盡相同的書寫模式。戲仿的寫作模式在普遍劇作家不承認,甚至于排斥的態(tài)度上,特意對契訶夫的傳統(tǒng)戲劇精神的三種特色進行爆破重構式的極處理,抒情水準喪失,出現沖突與暴力行為是無意識的,文章中亦存在著空虛且麻木的黑色幽默,這些成為了用來反映社會背景現象以及個體生活現狀的重要因素,用這樣的方式來營造出一種尖銳的,具有沖突性的新的傳統(tǒng)戲劇表達形式。
四、討論
綜上論述,本文闡述了戲劇作為一門文學藝術和舞臺藝術進行相應的結合的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劇本文學的原創(chuàng)性在世界劇本文學創(chuàng)作人眼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進行倡揚新時代新思想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21世紀的俄羅斯,戲劇的創(chuàng)作探索的道路需要進行不斷開拓擴展,如何去進行書寫新的戲仿契訶夫的寫作形式,重拾當今傳統(tǒng)戲劇藝術的世界間榮耀,是21世紀的俄羅斯劇作家任重而道遠的奮斗道路。中國也應該進行深刻的探索戲劇文化之間交流的新方式,保持著中俄邊境地區(qū)原本的歷史文化的優(yōu)勢和俄語人才培養(yǎng)比較優(yōu)勢,為中俄兩國的戲劇文化發(fā)展做出中國力量,也讓中國戲劇可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本文對于戲仿契訶夫的藝術表達形式的概況,為中俄的戲劇發(fā)展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于欣.當代俄羅斯“戲仿契訶夫”戲劇概觀[J].學術交流,2018(08):188.
[2]唐可欣.當代俄羅斯“戲仿契訶夫”戲劇概觀[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04):92-96.
[3]王麗丹.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戲劇作品概觀[J].俄羅斯文藝,2012(01):85-90.
[4]皮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俄羅斯戲劇概觀[J].戲劇藝術,2004(05):62-66.
作者簡介:
王爽(1982—)女,中級職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