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萍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1
在京劇中,曹操的臉譜是白臉,而白臉代表的是陰鷙、詭詐、奸惡、多疑。這也正是幾百年來普羅大眾對曹操其人的刻板印象。曹操成為奸雄,《三國演義》“功不可沒”,《三國演義》的思想基調是“揚劉抑曹”,是“明辨忠奸”,是維護封建正統(tǒng)思想。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逆不道之舉是曹操最大的原罪。然而,貶抑似乎也只能從私德入手,難以將曹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光芒掩蓋。曹操形象最為復雜,最為豐滿立體,他有雄才大略、唯才是用、慷慨豪邁的一面,又有生性多疑、心狠手辣、狹隘自私的一面。正所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p>
一、亂世之奸雄
說到曹操,人們的一致意見就是“奸雄”。這個詞似乎已經(jīng)在眾人心中根深蒂固了,當提及劉備失敗,聽眾便痛哭流涕,但提及曹操失敗了,大家都拍手稱快。那么,為什么曹操不討人喜歡呢?他的罪狀大概有以下幾點:詭譎狡詐,玩弄權術,猜疑多變,心狠手辣,自私殘暴。
《三國演義》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場便呈現(xiàn)出作者對曹操的復雜態(tài)度,一方面贊他“一個好英雄”,“膽量過人、機謀出眾”,才干謀略超過“齊桓、晉文,趙高、王莽”,用兵可比肩“孫子、吳起”;另一方面又拿出幼時頑劣的事跡凸顯他的“奸”,他年幼時“好飛鷹走犬,喜歌舞吹彈”,“少機警,有權數(shù)”,“游蕩無度”——一個標準的不學無術不走正道的紈绔子弟。接著又舉了個具體事例,年幼的曹操詐病欺騙叔父,又欺騙父親,使父親不再聽信叔父說的關于自己的“壞話”。小小年紀便懂得運用權術謀求自己的利益,為此不惜引起父親對叔父的誤解,長大了怎不會是個奸邪之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倫理道德全然不顧!這就是曹操的處世哲學。至于討伐袁術時糧草不足,授意管糧官王垕缺斤短兩,引發(fā)眾怒后又殺掉王垕穩(wěn)定軍心,缺糧的危機用王垕一顆人頭就解決了。在曹操和藹地向無辜的王垕借人頭時,這個陰險奸詐之人真令人毛骨悚然。
曹操的殘暴嗜殺亦令人瞠目。潁川助戰(zhàn)時,曹操攔截張梁、張寶已吃了敗仗的黃巾軍,“大殺一陣,斬首萬余級”,一仗就斬首一萬余人之多,在數(shù)量上體現(xiàn)曹操殘暴嗜殺。而虐殺吉平這是在程度上體現(xiàn)曹操的冷酷,痛打想謀害自己的吉平,截去其九根手指,要割斷他的舌頭,死后又肢解其尸體。曹操的冷酷可見一斑。
曹操的“奸”還表現(xiàn)在他的猜疑多變?!皩幗涛邑撎煜氯耍萁烫煜氯素撐摇北闶遣懿俚淖毅?,終其一生,都在身體力行。因多疑而錯將呂伯奢一家滅門是對曹操這一處世哲學的絕佳詮釋。曹操行刺董卓失敗,逃難到呂家。呂家不顧危險,熱情款待,磨刀霍霍,準備將豬“縛而殺之”。但在曹操心目中,出門買酒的呂伯奢是要告發(fā)自己,呂家人要“縛而殺之”的正是自己。在他看來,呂家人要害自己既有邏輯,又有證據(jù),只好“先下手為強”,殺死呂家八口。路遇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也并未因錯殺其家人而有半分懺悔歉疚,反而為絕后患,殺了呂伯奢。當陳宮責備他“大不義”時,曹操拋出了兩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教萬代人罵”的兩句,精準概括其極端利己主義人生哲學的兩句。
對待敵人和疑似要謀害自己的人殘忍倒也還說得過去,但對自己手下的人也毫不留情,即便是譽滿天下的名士,也毫不顧忌悠悠物議,除之后快,這也是曹操“奸”的表現(xiàn)。從禰衡、孔融、華佗,到荀彧、崔琰、楊修,對自己稍有冒犯就痛下殺手,十分冷血,更坐實了他的反面形象。
二、治世之能臣
如果曹操僅僅只是上述那樣,那么,他堪比夏桀商紂,應該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受人唾棄,但《三國演義》中卻又反復指出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他機警多智,慷慨豪邁,求賢若渴又不得不受人贊嘆。
曹操具備卓越的治理才干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初入官場,曹操仿佛就變了一個人,幼時的游蕩無度已經(jīng)蕩然無存,給人的印象便是一個有膽識、魄力、威嚴且不畏權貴的年輕人。他二十歲被舉為孝廉,做了郎官,擔任洛陽北部尉,剛到任就在縣四門設置五色棒十條,對于犯禁者,即便是豪杰,也加以杖責。這雷厲風行的姿態(tài)正是其治理才干的體現(xiàn),但這似乎并不算什么過人之處,真正令人欽佩的是,他不止打犯禁的豪杰,還杖殺了一個人——蹇碩的叔父,只因他違反宵禁令,提刀夜行。蹇碩是漢靈帝寵愛的太監(jiān),十常侍之一,權傾一時。雖然曹操有所依靠,他的養(yǎng)祖父曹騰也是大太監(jiān),但一個乳臭未干、初入官場的毛頭小子上來就敢得罪得寵的宦官,也實在令人意外,所以此事的結果是曹操“威名頗震寰宇”。早期的曹操還是忠于漢室的,他力剿黃巾軍,刺殺董卓,聯(lián)合各路勢力力圖撥亂反正,但漢室衰微,難以為繼。既然不能拯救漢室,那就加速它的滅亡吧,認清現(xiàn)實的曹操開始由忠于漢室變?yōu)橹矣谧约骸?jīng)營自己的勢力。
曹操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曹操的軍事才能是不用贅言的,先后平定呂布、袁紹、袁術、張繡、劉表、馬超、張魯?shù)榷鄠€割據(jù)勢力,對于北方游牧民族也給予痛擊。官渡一戰(zhàn),以少勝多,成為經(jīng)典戰(zhàn)例。曹操戎馬一生,勝多敗少,正是軍事上的成功使他一統(tǒng)北方,為魏國肇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曹操還是一位軍事理論家,曾結合自己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注解《孫子》,備受后世兵家推崇。
曹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求賢若渴。曹操集團杰出的謀士和勇猛的武將云集,這與曹操尊重人才,求賢若渴是分不開的。相較于袁紹養(yǎng)謀士而不用,而且剛愎自用,曹操則對人才尊重得多,所以當許攸被迫背叛袁紹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會“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之”,自身形象都不顧了。愛惜人才、尊重人才、善用人才,這是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的必要素養(yǎng)。
總之,曹操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典型形象,我們不能片面地對其進行品評,要以唯物史觀為依據(jù)對其進行客觀評價,這樣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這一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