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娜 張娟 喬贊芳
(1.渭北中心醫(yī)院,陜西 渭南 715100;2.安康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備科,陜西 安康 725000)
急性腦梗死(ACI)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ACI患者具有高齡、合并疾病多、體弱等特點[1]。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療時急性腦梗死最為主要的兩種藥物治療手段。阿托伐他汀鈣時臨床常用的降脂藥物,其劑量方案較多[2]。本方案采用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聯(lián)合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方案選擇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0例,采用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聯(lián)合高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為高劑量組(48例),采用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聯(lián)合常規(guī)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為對照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45~75 歲,平均(65.43±6.59)歲;高血壓31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癥29例。觀察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46~74歲,平均(66.52±6.70)歲;高血壓33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癥3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診斷標準[3];(2)年齡18~75歲;(3)符合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指征;(4)認知功能正常;(5)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它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2)對本方案所用藥物過敏;(3)急性發(fā)作至就診時間≤24h;(4)妊娠期、哺乳期婦女;(5)臨床資料不全。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行急性腦梗死常規(guī)治療,如根據患者癥狀予以氧療、呼吸支持、血壓控制、調控血糖、營養(yǎng)支持、腦營養(yǎng)治療等。對照組: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口服,1次/d,硫酸氫氯吡格雷片75 mg口服,1次/d,阿托伐他汀鈣20 mg口服,1次/d。高劑量組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同對照組,阿托伐他汀鈣劑量為40 mg口服,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 由同一位超聲醫(yī)師進行頸動脈超聲掃查,測量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及斑塊面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MT、斑塊面積,NIHSS評分,根據兩組治療前后的NIHSS減分率判定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兩組不良反應或并發(fā)癥率。
2.1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愈5例,顯效11例,有效2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8.10%;高劑量組治愈10例,顯效17例,有效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83%。高劑量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IMT、斑塊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完成治療后,兩組患者IMT、斑塊面積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高劑量組低于對照組(t=3.536、5.73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比較
2.3NIHSS評分比較 對照組NIHSS評分治療前(7.87±2.25),治療后(4.47±1.15);高劑量組NIHSS評分治療前(7.92±2.31),治療后(2.56±1.02)。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完成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均較治療前下降,且高劑量組低于對照組(P<0.05)。
2.4藥物不良反應及心腦血管不良事件比較 治療觀察期間兩組患者均為收集到嚴重藥物反應及心腦血管不良事件。
ACI患者的腦血管狹窄或者阻塞,腦部供血供氧下降,腦組織缺血缺氧,無法提供其正常生產代謝所需能量,導致腦組織壞死,直接損害神經功能,導致所支配的運動、感覺發(fā)生障礙,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4]。顱內外及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頸動脈不穩(wěn)定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后聚集于在遠端腦血管,不穩(wěn)定斑塊中的脂肪粒子含量更多,且斑塊表面覆有一層纖維膜,其在血流經過時較易隨血流流向遠端血管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5]。臨床常采用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雙聯(lián)抗血小板方案通常采用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普拉格雷中的一種。雙重抗血小板能盡可能全地覆蓋各種過凝機制達到更強的抗血小板作用[6-7]。阿托伐他汀為新型他汀類藥物,可競爭性抑制膽固醇合成過程中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阻斷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降低膽固醇水平,同時可抑制巨噬細胞的酶作用和炎癥因子,穩(wěn)定粥樣斑塊[8]。臨床實踐還顯示[9],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炎癥狀態(tài)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降低血栓形成速率,改善腦部血氧供應,促進神經恢復[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IMT、斑塊面積、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高劑量組低于對照組(P<0.05);高劑量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均未收集到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及心腦血管不良事件。高劑量組患者在頸動脈粥樣斑塊硬化程度減輕、神經功能恢復方面更具優(yōu)勢,促進了患者的治療療效,且并未增加患者的出血風險。說明其為安全可靠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案。但有臨床研究顯示[11],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時間宜控制在1個月內,避免長期使用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增加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