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玲
摘要:在民族小學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寄宿制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管理模式,做好寄宿制民族小學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夠為廣大小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以及成長環(huán)境,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民族小學的教學管理質量。因此,在寄宿制民族小學的教學管理過程中,應該運用科學的安全管理策略,綜合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與成效。
關鍵詞:寄宿制;民族小學;安全管理;管理策略
在寄宿制學校中,寄宿學生的食宿、衛(wèi)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都是由學校及教師全權負責的。但在經(jīng)濟相對落后的少數(shù)民族農(nóng)村地區(qū),寄宿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基礎設備簡陋,對寄宿學生的管理很難達到寄宿制學校應有的標準。對于寄宿制民族小學而言,它們的生源分布范圍是相對比較廣的,部分學生可能來自偏遠的山區(qū),一部分學生為留守兒童。當他們將不良的生活習慣帶到學校后,本身容易給民族學校帶來較大的管理難度,也容易滋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因此,對于寄宿制民族小學而言,在做好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更要采用科學的安全管理策略,以此來全面保障安全管理成效。
一、寄宿制對于民族小學學生的重要作用
民族小學的生源分布比較廣,也比較雜,部分小學生可能長期居住在偏遠的山區(qū),他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缺乏相應的教學條件,甚至在上學的過程中需要翻山越嶺。寄宿制對于民族小學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民族小學中,采用寄宿制的方式,能夠將廣大小學生進行集中化的管理,除完成正常的教學工作外,還可以引導廣大小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意識品質以及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對于部分留守兒童,他們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隔代教育又很難兼顧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習慣,使他們普遍存在衛(wèi)生差、習慣差等問題。寄宿制管理,能夠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以及成長環(huán)境,同時也能夠在教師以及學生的監(jiān)督下,逐步引導他們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在民族小學中,采用寄宿制的管理方式,還能夠有效解決家長以及學生的個體難題。比如部分家長可能外出打工,無法照料子女,部分學生可能需要漫長的路程才能趕到學校。寄宿制管理,既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優(yōu),也解決了學生的燃眉之急。
二、寄宿制民族小學學生安全管理
在寄宿制的民族小學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關鍵的首要任務。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為教學管理奠定夯實的基礎、全面促進廣大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在寄宿制民族小學里,安全隱患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這主要是因為民族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數(shù)量不足,再加上小學生的自我認知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高等。為整體提升安全管理成效,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應該充分做好以下方面的安全管理內容: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寄宿制民族小學的安全管理中,學生既是安全管理的客體,同時也是安全管理的直接參與者以及受益者。在安全管理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明確學生的認知特點。事實上,大部分住宿學生的年紀都比較小,他們缺乏自我管控的能力以及意識,甚至缺乏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因此,在安全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積極構建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教師要積極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主動關懷每一個住宿的學生,積極和學生交朋友,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以及情緒波動。這樣的方式,便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學生的極端情緒,同時也便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另一方面,在安全管理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逐步培育他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如某學生調皮搗蛋,教師可以將其單獨叫到一處,通過摸摸頭、拍拍肩膀等方式和他深入交流溝通,有效排解他的負面情緒,充分尊重和重視他。這樣的方式能夠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
(二)加強基本生活管理,實施半軍事化管理
在寄宿制民族小學的安全管理過程中,基本的生活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為整體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與質量,應該做好這方面的管理工作,以明確的制度以及管理流程來提升生活管理的安全效益。比如在住宿安排的過程中,教師將關系比較親近的高齡學生同低齡學生組合起來,形成一對一的互助管理模式,讓年齡偏大的學生針對性地幫助年齡偏小的學生。寢室內涉及高低床,就可以讓年齡大的學生住在上鋪,年齡小的學生住在下鋪。這樣的管理不僅能幫助那些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低齡學生解決生活困難,教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還分擔教師在教學工作外承擔的生活管理工作,整體提升安全管理成效。同時,在寄宿制民族小學的安全管理過程中,還應該采用半軍事化的管理制度。這樣的管理方式,既能夠培育學生良好的生活以及作息習慣,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安全管理質量。比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派具備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作為組長,同時選擇積極性較高的學生作為副組長,由他們來協(xié)作完成本組成員的安全管理。如在就餐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小組要圍坐在一起,合理有序地進行排隊取飯,互相督促養(yǎng)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學生人身安全
對于寄宿制民族小學而言,學生的人身安全才是最關鍵的。在安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制定明確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具體劃分每個宿舍管理教師的安全管理任務以及目標,督促和引導廣大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充分關注安全管理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安全管理實踐中,借鑒網(wǎng)格化安全管理的模式,將安全管理的任務具體分工到每一位參與者身上,同時,還應該做好必要的安全監(jiān)管工作,確保教師真正履職到位,整體提升安全管理成效。此外,在安全管理實踐中,應該以突出學生人身安全為管理目標,不斷加強安全隱患的排查。比如加強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從源頭上排查安全漏洞,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以及成長環(huán)境。
三、結語
對于民族小學而言,寄宿制是普遍的管理模式。為充分發(fā)揮寄宿制的作用,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成效,積極營造安全管理氛圍,應該運用科學的安全管理策略,從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健康、行為習慣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綜合性提升安全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永禎.寄宿制民族小學安全管理探究[A].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二)[C].2019(2).
[2]張馬平.淺談寄宿制學校的宿舍管理[J].課程教育研究,2015(4).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