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保護學生合法權益,幫助學生依法維權是社會和學校共同的職責。在社會環(huán)境日益復雜的今天,充分了解學生的權益受害情況,探索在高職院校設立法律援助中心已經迫在眉睫。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突破普通高?,F(xiàn)有的法律援助模式,優(yōu)化高職院校法律援助模式,提高法律援助效率,同樣也是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在法律援助建設中的新要求。該文將主要分析高職院校學生權益受損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之上探索如何運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開展法律援助,幫助學生維護自身權益。
關鍵詞:法律援助? 高職院校? 現(xiàn)狀分析? 創(chuàng)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4(a)-0234-02
高職院校作為一個社會的縮影,學生和學校在法律面前具有平等對話的權利。隨著我國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能夠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也逐漸增加,隨之而來的有關學生權益受損和維護的問題也日益增加。根據調查,目前高職院校對在校學生所提供的法律援助較為有限甚至沒有,導致很大部分學生申訴無門。而校外的法律機構收費較高,學生往往不愿求助。因此,針對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需要社會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在校內,學校探索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模式;在社會,法院、律師事務所等各個社會援助團體可以探索為學生開辟綠色通道、適當減免費用等方法,幫助學生維權,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1? 高職院校學生權益受損現(xiàn)狀分析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權益受損,主要分為在校內的權益受損和校外的權益受損。學生在校內的權益受損包括以下方面。
1.1 學生的生命權、健康權受到侵犯
例如,學校在組織學生參加集會、旅游、參觀等活動時,未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監(jiān)督和管理,從而造成學生人身受到傷害;或是由于學校監(jiān)管力度不嚴,導致閑雜人員進入學校對學生造成意外傷害;學生因食物中毒而引起的人身傷害;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突發(fā)意外;學生在校的突發(fā)性疾病導致傷亡的、學生在校打架斗毆導致傷亡的等。
1.2 學生的隱私權和名譽權受到侵犯
在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中,為了激勵學生或者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學校經常會將學生的考試成績或者處分決定公開張貼在校園告示欄里。另一方面,個別學校對學生在校獲得的各種榮譽和獎勵,在學生并未犯有嚴重錯誤的情況下,未征得學生同意,隨意撤銷學生的榮譽或者獎勵。
1.3 學生的個人財產安全受到侵犯
在一些高職院校中,學校常以學生違紀、擾亂課堂為由,毀壞或沒收學生財產,如課外書、手機、電器等物品,造成學生財產損失。
學生在校外的民事權益遭到侵犯也時有發(fā)生。例如,高職院校學生在外兼職期間,因初出茅廬,社會經驗較少,因此常常被一些無良老板以各種原因和理由克扣工資。學生在畢業(yè)求職過程中的權益受損也時有發(fā)生。有些單位要求學生交納“保證金”“押金”“培訓費”等各種費用,騙取學生的錢財,或是利用大學生求職心切,誘騙他們陷入“高利貸”“校園貸”“非法傳銷”“裸聊”等,對學生的財產和人身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為了幫助學生維權,切實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近年來,很多高校都相繼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但在高職院校,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的還是少數(shù)。這與高職院校對法律援助的認識程度不夠、資金支持程度不夠、校內法律人士缺乏有一定關系。以陜西為例,很多高職院校認為學校相關案件較少,不需要成立法律援助中心;高職院校近幾年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期,資金有限,難以分出部分資金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為學生維權;高職學院大多沒有開設法律專業(yè),學校法律專業(yè)的教師較為缺乏,也沒有法律專業(yè)的學生,難以像普通高校一樣建立起一支以法律專業(yè)教師和學生為主的法律援助隊伍。此外,一件案件的跟進往往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由學校法律專業(yè)教師承擔法律援助,可能會與其正常教學等工作發(fā)生沖突,不利于學生權益的保護。
2? 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法律援助模式
在對高職院校法律援助模式優(yōu)化之前,首先要提高學生對自己合法權益的認識,并且學會自我維權。在初期階段的維權中,由于受知識范圍的影響,學生對事件本身的了解不多,因此可以求助相關代課老師,了解事件的主要性質,還要了解基本的處理過程和流程,對維權有一個整體、清楚的認識。
其次是尋求校內法律援助。校內的法律援助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成立法律咨詢中心或法律援助中心。對于校內法律專業(yè)師資充足、經費充足的情況,可以成立法律援助中心,設定專門的法律援助崗位,引進專門人才,為學生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代理案件等服務。對于校內法律專業(yè)師資不足、經費不足的情況,可以先成立法律咨詢中心,由法律專業(yè)教師或外聘專業(yè)人士為學生提供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意見等服務,適當縮小服務范圍,主要幫助學生理清頭緒、為其依法維權提供建議和意見。
由于現(xiàn)代信息化的發(fā)展,在校內的法律援助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援助方式,建立專門的學校微信公眾號,學生在尋求援助時,首先進行案件性質的分類,而后進入后臺選擇想要咨詢的老師或者專家,從而得到自己需要的幫助,達到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目的。就學校而言,在對學生的法律援助過程中,需要盡量簡化程序,減少中間過程。在為學生援助的過程中,詳細記錄案件的進展,便于下一位援助人接手時能夠快速地了解案情發(fā)展情況。優(yōu)化高職院校法律援助模式,簡化援助流程,以保證每一位學生的合法權益都能夠得到保護。
最后是尋求社會法律援助。學生在校內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和幫助時,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鏈接到相關部門或人員,尋求社會的幫助。在社會援助方面,學校需要對學生提供積極的幫助。例如,建立大學生法律援助基金。以此來減少學生在合法權益的維護過程中,由于經濟原因而導致求助無門的情況。另外,也可以由學校出面,聯(lián)系當?shù)胤ㄔ?、律師事務所等進行協(xié)商,在學校為學生開展普法教育、免費法律咨詢,為大學生維權提供綠色通道,適當減免困難學生的費用,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在目前信息化背景下,法律援助中心除了使用微信公眾號外,也可以嘗試自主開發(fā)法律援助APP,開創(chuàng)數(shù)據受理、登記,在線法律咨詢、電話咨詢、開設法律講堂、法律小知識,法律小案例等專欄,將法律咨詢和普法教育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另外,也可以將當?shù)胤ü?、檢察官、援助律師和案件當事人相互關聯(lián),通過音視頻鏈接,開設線上法庭,對簡單案件可以突破傳統(tǒng)庭審(會見)模式的空間局限性,采取網上審判的方式,使維權更加便捷,實現(xiàn)全網絡化、信息化、現(xiàn)代化,提高高職院校法律援助案件辦理的效率和質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變遷,高職學生面臨的法律問題越來越多,學生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信息化的發(fā)展為高職院校學生維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高職院校要盡快建立法律援助體系,探索更多的途徑,及時優(yōu)化,與時俱進,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法律援助,幫助學生的依法維權,保護學生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胡勤志.我國高校法律援助制度探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9.
[2] 劉亦峰,嚴若冰.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的運行與發(fā)展模式[J].天津法學,2019,35(2):73-79.
[3] 姜皎.學生法律援助現(xiàn)狀分析及其發(fā)展的探討[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4(3):26-29.
[4] 奚慶.高校學生法律援助機制的價值與完善[J].江蘇政協(xié),2010(12):52-54.
[5] 張潔.高校法律援助中的法律診所建設[J].法制博覽,2017(10):140-141.
[6] 段啟俊.我國大學生民事權益維護中的法律援助[J].法學雜志,2013(12):67-74.
基金項目:陜西省規(guī)劃辦課題《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與高職院校法律援助體系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SGH18V018)。
作者簡介:吳娟(1980—),女,漢族,陜西韓城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法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