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健 耿建華 宋俊峰 王奕斌 于衛(wèi)軍 趙心明
目前,CT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已成為疾病醫(yī)療診治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使得CT設備的裝機量一直迅猛增長[1]。CT設備質量控制是保障CT圖像質量與輻射安全的前提,而許多醫(yī)療機構對設備質量控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忽視質量控制工作,有可能造成誤診漏診甚至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損害[2]。因此,CT質量控制工作在保障圖像質量與輻射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國外已有比較成熟的檢測規(guī)范和實踐,國內雖然出臺了相應的檢測規(guī)范,驗收檢測和狀態(tài)檢測得到了較好執(zhí)行,但穩(wěn)定性檢測尚未全面開展。為了及早發(fā)現(xiàn)不合格CT設備,保障圖像質量和輻射安全,穩(wěn)定性檢測的實施很有必要且刻不容緩。目前,國家雖然制定了通用的穩(wěn)定性檢測規(guī)范,但每臺CT設備的設備檔次、使用年限及工作負荷有差異,穩(wěn)定性檢測的檢測項目及相應周期是否應當適當調整[3]。由于各醫(yī)院CT設備的使用情況差別很大,需摸索適合自身的穩(wěn)定性檢測規(guī)范。為此,本研究對CT穩(wěn)定性檢測技術與實施方案進行研究,探討檢測規(guī)范中各檢測項目評價標準及檢測周期的合理性,同時探索適合自身醫(yī)院CT設備的穩(wěn)定性檢測方案。
(1)檢測設備。被檢測設備為醫(yī)院在用的5臺CT設備及1臺PET/CT設備,設備型號、檔次、使用年限及工作負荷有所差異,其基本情況見表1。
(2)檢測工具。輻射劑量測量使用DCT10筆形電離室。Barracuda X射線機多功能質量檢測儀。頭部劑量模體,由固體丙烯酸樹脂制成,厚度為15 cm,直徑為16 cm。體部劑量模體,由固體丙烯酸樹脂制成,厚度為15 cm,直徑為32 cm。
(3)模體與模塊。CT性能檢測使用Catphan600模體(美國模體實驗室),由5個測量模塊組成,包括CTP404模塊(CT值線性及較厚層厚模塊)、CTP591模塊(較薄層厚模塊)、CTP528模塊(高對比分辨力模塊)、CTP515模塊(低對比可探測能力模塊)和CTP486模塊(等效水CT值、均勻性及噪聲模塊);隨機水模(美國GE公司)進行純水CT值、均勻性及噪聲性能檢測,水模支架、直尺、膠帶曲別針等。
(1)測量CT設備劑量指數(shù)所用掃描條件。①頭部劑量模體: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200 mA,掃描時間為1.0 s,軸向掃描模式,層厚為5 mm×2,重建矩陣為512×512,視野(field of vision,F(xiàn)OV)為頭部,加權CT劑量指數(shù)(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W)<50 mGy;②體部劑量模體: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250 mA,掃描時間為1.0 s,軸向掃描模式,層厚為5 mm×2,重建矩陣為512×512,F(xiàn)OV為體部,CTDIW<30 mGy。
(2)CT設備性能檢測所用掃描條件。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200 mA,掃描時間分別為1.0 s、0.9 s和0.5 s(調整掃描時間,保證CTDIW<50 mGy),軸向掃描模式(僅圖像間一致性為螺旋掃描模式,螺距近似1),層厚分別為1.25 mm、5 mm和10 mm(根據(jù)檢測規(guī)范要求設置),重建矩陣為512×512,F(xiàn)OV為頭部。
利用檢測的掃描條件與方法,對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進行為期10個月的檢測,每月檢測1次,收集測量數(shù)據(jù),先以“間隔時間”為自變量,分析各檢測項目隨使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隨后討論各檢測項目與設備檔次、使用年限以及工作負荷(掃描人次、曝光劑量、曝光時間)的相關性,從而制定不同CT設備各檢測項目合理的檢測周期及評價標準,最后擬定適合自身醫(yī)院CT設備的穩(wěn)定性檢測方案,同時為完善CT設備穩(wěn)定性檢測規(guī)范提供參考。
(1)檢測項目。在國家標準“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質量保證檢測規(guī)范”(GB 17589-2011)[4]和“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質量控制檢測規(guī)范”(WS 519-2019)[5]中,有部分檢測項目未做穩(wěn)定性檢測要求,而本實驗旨在探索穩(wěn)定性檢測項目及其周期的合理性,因此將驗收檢測要求的檢測項目均進行了測量和分析,以求進行全面的評估。
(2)評價標準。對于檢測項目的評價標準,若檢測規(guī)范中有穩(wěn)定性檢測的評價標準,以此作為評價依據(jù);若檢測規(guī)范中無穩(wěn)定性檢測的評價標準而有狀態(tài)檢測的評價標準,以狀態(tài)檢測的評價標準作為評價依據(jù);若檢測規(guī)范中無穩(wěn)定性檢測和狀態(tài)檢測的評價標準,以驗收檢測的評價標準作為評價依據(jù)。此外,兩項規(guī)范中某些檢測項目的檢測方法及評價標準有不一致的地方,經(jīng)過專家咨詢和試驗探討,進行了適當選擇。檢測項目及其評價標準見表2。
表1 被檢測設備基本情況
表2 檢測項目及其評價標準
根據(jù)檢測方法,得到如下檢測結果,其中診斷床定位精度評價標準±2 mm,實測值均<1 mm,由于測量數(shù)據(jù)是通過肉眼觀察獲得,不能做到很精確,所有設備實驗期間的實測值均<1 mm;掃描架傾斜精度評價標準±2°內,實測值為(-0.06°,0.94°);掃描架傾斜精度的測量數(shù)據(jù)變化微乎其微(指所有設備實驗期間總的變化區(qū)間);高對比分辨力(常規(guī)算法,5 mm層厚)評價標準J±15%,實測值均為7 LP/cm。
定位光精度檢測評價標準為±3 mm,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0,0.5)、(0,1.0)、(0,0.5)、(0,1.0)、(-0.5,0.5)和(0,1.0),見圖1。
圖1 定位光精度檢測結果
CTDIW頭模和體模檢測評價標準為J±15%,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頭模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3.80%,0)(-1.57%,0)、(-3.93%,0)(-1.32%,1.71%)、(-4.07%,0)(-1.59%,1.03%)、(-7.02%,0)、(-3.68%,0)和(-2.11%,0.29%);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體模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3.42%,0.08%)(-2.74%,0)、(-3.00%,0.36%)(-3.91%,0)、(-4.69%,0)(-2.80%,0)、(-7.59%,0)、(-3.51%,0)和(0,3.93%),見圖2。
圖2 CTDIW頭模和體模檢測結果
CT值水及等效水檢測的評價標準為J±4 HU,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水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1.33,0.3)(-0.12,0.47)、(-0.2,0.3)(-0.6,0)、(-0.58,0)(0,0.56)、(-0.53,1.74)、(-1.26,0.05)和(0,0.73);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等效水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2.24,1.05)(-2.54,0.40)、(-0.3,0.6)(-3.2,0)、(-1.28,0)(-1.60,0.51)、(-2.04,1.75)、(-6.17,0.61)和(-0.77,1.67),見圖3。
圖3 CT值水及等效水檢測結果
均勻性水及等效水檢測評價標準為J±2 HU,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水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0.45,0.26)(-0.09,0.59)、(-0.5,0)(-0.2,0.1)、(-0.18,1.10)(-0.50,0.65)、(0,1.42)、(0,2.28)和(-0.68,0);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等效水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0.32,1.07)(-0.21,0.25)、(-0.9,0)(0,0.7)、(-0.77,0)(0,0.13)、(-0.31,1.11)、(-0.48,0.29)和(-0.72,0.07),見圖4。
圖4 均勻性水及等效水檢測結果
噪聲水及等效水檢測的評價標準為J±10%,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水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0,16.00%)(-3.33%,0)、(-7.89%,0)(0,2.86%)、(-11.54%,0)(0,8.70%)、(0,4.88%)、(-3.85%,0)和(-5.00%,0);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等效水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0,3.13%)(-18.18%,0)、(-3.85%,3.85%)(-3.85%,0)、(-9.68%,0)(-4.17%,12.50%)、(0,9.09%)、(0,0)和(0,3.23%)見圖5。
圖5 噪聲水及等效水檢測結果
重建厚度偏差檢測的評價標準為J±2 0%或J±1 mm,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10 mm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0,1.16%)(-1.04%,0.42%)、(-0.21%,1.05%)和(-1.04%,1.14%),有3臺設備無10 mm的重建層厚;5 mm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0,4.44%)(-1.45%,0.41%)、(-0.20%,1.18%)(0,1.78%)、(-2.23%,0)(-0.82%,0.20%)、(-6.15%,0)、(0,3.17%)和(-4.25%,0);1.25 mm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14.29%,0)(0,16.67%)、(-14.29%,14.29%)(-12.50%,0)、(-25.00%,0)(0,33.33%)、(0,33.33%)、(0,33.33%)和(-20.63%,58.73%),見圖6。
圖6 不同層厚的重建層厚偏差檢測結果
高對比分辨力檢測的評價標準為J±15%,5臺CT設備和1臺PET/CT設備的實測值范圍分別為(0,0)(-6.00%,6.00%)、(0,0)(-5.45%,0)、(0,10.00%)(-8.00%,0)、(-18.18%,0)、(-14.55%,0)和(-18.18%,0),見圖7。
圖7 高對比分辨力檢測結果
低對比探測能力檢測的評價標準為<3.0 mm,見圖8。
圖8 低對比探測能力檢測結果
CT值線性檢測的評價標準為±60 HU內,見圖9。
圖9 CT值線性檢測結果
圖像間一致性檢測的評價標準為<6.0 HU,見圖10。
圖10 圖像間一致性檢測結果
由于更換球管,2室、3室及4室CT設備分別以1月份和6月份的檢測數(shù)據(jù)作為基線值;5室及6室CT設備以2月份的檢測數(shù)據(jù)作為基線值;PET/CT的1室設備以5月份的檢測數(shù)據(jù)作為基線值;部分檢測項目以驗收檢測或狀態(tài)檢測評價標準作為參考,未設定基線值。括弧中的實測值范圍,是檢測值與基線值相比較所得,圖中用粗體標出了最大的變化區(qū)間,用紅色標出了超標的變化區(qū)間。結合原始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超標的原因大多是偶然測量誤差引起,還有一部分是主觀測量失誤、設備維修不及時及主觀判定概念模糊造成。排除這些因素后,在為期10個月的檢測批次里,各CT設備的檢測項目基本都符合穩(wěn)定性檢測的評價標準。
CT影像是輔助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的重要手段,國外出臺了物理師制度,配備了專業(yè)的物理師,專門從事CT設備的質量控制工作,很好的執(zhí)行了設備檢測規(guī)范。因此,國外在設備質量控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成熟的理論依據(jù)[6-8]。隨著CT技術發(fā)展及運用的日益廣泛,國外把研究重心轉移到如何兼顧圖像質量和射線劑量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射線劑量,以減輕CT檢查對患者的輻射傷害[9-12]。目前國內研究的熱點也集中在如何兼顧圖像質量和射線劑量上,但對CT指標連續(xù)多個時間點追蹤檢測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13-15]。對于CT設備,應夯實質量控制工作,一味追求射線劑量與圖像質量的兼顧,無異于空中樓閣。本研究對CT指標進行連續(xù)10個月的追蹤檢測,對CT穩(wěn)定性檢測技術方案與實施進行了研究,以填補國內CT設備質量控制的不足。
(1)實驗結果。國家檢測規(guī)范基本適合醫(yī)院CT設備的穩(wěn)定性檢測。在為期10個月的檢測時間里,各CT設備的檢測項目基本都符合穩(wěn)定性檢測的評價標準。偶有超標的情況發(fā)生,但大多是偶然測量誤差引起,還有一部分是主觀測量失誤、設備維修不及時及主觀判定概念模糊造成。如果經(jīng)過設備檢測的專業(yè)培訓,對原始測試圖像的分析采用客觀分析軟件進行,就能避免人為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既然各CT設備的穩(wěn)定性在整個實驗期間都符合評價標準,就無法再從工作負荷、設備檔次及使用年限的角度分析對檢測周期的影響,也沒有必要從不同角度去剖析工作負荷對檢測周期的影響。但是,對于使用年限較長的舊設備,雖然各檢測項目都符合評價標準,但有些檢測項目(CTDIW、重建層厚偏差、高對比分辨力及低對比可探測能力)與基線值的偏差幅度明顯較新設備大。
(2)檢測項目的評價標準值得探討。穩(wěn)定性檢測指的是為確定診斷設備在給定條件下獲得的數(shù)值相對于一個初始狀態(tài)的變化是否符合評價標準而定期進行的檢測,因此評價標準都應該包含這個初始狀態(tài)對應的基線值。在檢測規(guī)范中,診斷床定位精度的評價標準未包含基線值,值得商榷。此外,根據(jù)實驗所得的檢測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某些檢測項目與基線值的偏差較小,遠低于檢測規(guī)范中評價標準的偏差幅度,建議適當調整。
(3)實驗結果未達預期的原因。按照推理,設備工作負荷越大,對設備的損耗越大,設備的穩(wěn)定性越差,應該縮短設備的穩(wěn)定性檢測周期。檢測周期的設定視“工作負荷”而定,并受設備檔次及使用年限的影響,而不是單純的以“間隔時間”而定。但是,檢測結果并不支持這樣的實驗預期。究其原因,CT設備每日早上開機都會做快速校準,PET/CT設備每周都會做快速校準。即使設備因使用造成性能上的改變,都通過開機校準實現(xiàn)及時調試。如果CT設備都能每日做開機校準,規(guī)范的做好設備的維保工作,各檢測項目的穩(wěn)定性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均能達到合格。穩(wěn)定性檢測的意義在于監(jiān)測平時的維保工作是否到位。
結合檢測數(shù)據(jù),聯(lián)系臨床應用,各檢測項目檢測周期的修改方案如下。
(1)診斷床定位精度檢測結果很穩(wěn)定,但診斷床機械運動頻繁且容易刮碰;CT值及均勻性很穩(wěn)定,但對于組織定性和影像診斷很重要,因此按照檢測規(guī)范要求每月進行監(jiān)測是有必要的。
(2)噪聲穩(wěn)定性較好,但其變化往往先于其他指標且會對部分指標產(chǎn)生影響,應將每半年檢測一次改為每月檢測一次;高對比分辨力穩(wěn)定性很好,但對于影像清晰度很重要,將每半年檢測一次改為每季度檢測一次。
(3)定位光精度、掃描架傾斜精度、CT值線性穩(wěn)定性很好,檢測規(guī)范均未要求是合理的;低對比可探測能力的檢測受主觀因素影響很大,但對病灶(尤其是低對比病灶)的顯示很重要,建議每季度檢測一次。
(4)重建層厚偏差、CTDIW穩(wěn)定性較好,檢測規(guī)范要求的每年檢測一次與每年一次的狀態(tài)檢測重復,建議取消。
結合檢測數(shù)據(jù),通過對本結果分析,各檢測項目評價標準的修改方案如下。
(1)重建層厚偏差及CTDIW建議取消進行穩(wěn)定性檢測或對評價標準進行修改。對于重建層厚偏差,檢測規(guī)范中要求J±20%或J±1 mm,以較大者控制,建議按層厚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否則對于<2 mm的層厚無評價意義。因此,應s≥8 mm:J±5%,8 mm>s>2 mm:J±10%,s≤2 mm:J±50%;對于CTDIW,建議將J±15%改為J±10%。
(2)低對比可探測能力建議進行穩(wěn)定性檢測,評價標準為J±2.0 mm;診斷床定位精度建議增加基線值,由±2 mm改為J±2 mm。
(3)CT值(水)的評價標準J±4 HU,均勻性的評價標準J±2 HU,噪聲的評價標準J±10%,高對比分辨力的評價標準J±15%,建議保持不變。
(1)主觀測量誤差對測量數(shù)據(jù)準確性影響很大。建議采用客觀分析軟件對原始圖像進行評價,有文獻推薦使用國際標準化CTAutqALiteV3.0Rev5分析軟件進行計算機分析處理[16];檢測人員需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及一段時間的檢測實踐,方能勝任。
(2)為了避免主觀引起的失誤或偶然測量誤差,應重復測量2~3次。如果第2次測量結果與第1次接近,則將兩次測量結果取平均值;如果第2次測量結果與第1次相差較大,則進行第3次測量,將結果相近的兩次測量結果取平均值。
(3)如果檢測結果符合穩(wěn)定性檢測的評價標準,但不符合狀態(tài)檢測的評價標準,仍需對設備進行維修校準,使設備性能達到使用要求。
CT機穩(wěn)定性檢測項目與要求見表3。
表3 CT穩(wěn)定性檢測項目與要求
(1)PET/CT設備的檢測數(shù)據(jù)少,開機校準的頻率低,降低了與其他CT設備的可比性,與相似使用年限序號為4的CT設備相比,其工作負荷較低,相應校準頻率也低,但兩者各檢測項目在檢測期間都符合評價標準。如果將PET/CT設備開機校準的頻率提高,將檢測時間延長至10個月,其各檢測項目仍能符合穩(wěn)定性檢測的評價標準。
(2)實驗研究中有部分主觀測量的誤差甚至失誤,有部分偶然測量誤差,還有部分數(shù)據(jù)受大氣壓的影響沒有校正,導致部分數(shù)據(jù)準確度不高。
在定期開機校準的前提下,醫(yī)院CT設備的穩(wěn)定性檢測結果都能夠滿足現(xiàn)有檢測規(guī)范的要求,沒有達到實驗預期。但結合檢測數(shù)據(jù)和臨床應用,對CT設備穩(wěn)定性檢測的檢測項目、檢測周期、評價標準及檢測要求提出了修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