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
摘 要:鐵鉉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xiàn)是可歌可泣的,令后世長久銘記。這一人物形象的出現(xiàn),給那個時期風云變幻的政治格局注入了正義的力量,很好地詮釋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精忠報國的精神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鐵鉉;靖難;形象
提起“鐵”這個姓氏,估計許多人都想不起跟它有關(guān)的人和事。但是對于老沈陽人來說,卻是太熟悉不過了,尤其是鐵家人所開的回族飯店更是赫赫有名,那些美食記憶是很多沈陽人兒時最美好的懷念。現(xiàn)如今,如果你到沈陽的任意一家鐵家飯店,他們都會自豪地說自己是鐵鉉公的后代。從鐵鉉的故鄉(xiāng)鄧縣到山東、陜西、內(nèi)蒙等地都有鐵姓后人,他們紛紛在當?shù)囟ň印⑸?,形成了龐大的鐵氏族群。濟南大明湖畔的鐵公祠堂里至今還鑲嵌著一段激勵鐵氏后人的座右銘,嚴令自己的后人一定要忠于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鐵鉉的傳奇故事和經(jīng)歷更是影響著一代代的鐵氏后人,在祖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報效國家,書寫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鐵鉉(1366—1402),明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系元代色目人后裔。明洪武年間,他少時聰明敏捷,熟通經(jīng)史,成績優(yōu)異并且小有名氣。由于在功業(yè)上的突出才華,鐵鉉由國子生被“保送”到禮部給事中,又調(diào)任都督府斷事。鐵鉉靈活機智,很多疑難大案到了他的手里很快便真相大白,因此非常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朱元璋給他賜字“鼎石”。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這位年輕的皇帝剛剛即位不久,便籌劃著削奪幾位勢力強大的王爺?shù)臋?quán)力。在此背景下,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發(fā)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駐守濟南的山東布政使鐵鉉拼死抵杭燕軍南下。朱棣奪取帝位后,將36歲的鐵鉉殘酷殺害。
鐵鉉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xiàn)是可歌可泣的,令后世長久銘記。這一人物形象的出現(xiàn),給那個時期風云變幻的政治格局注入了正義的力量,很好地詮釋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精忠報國的精神品質(zhì)。
一、忠貞剛正
鐵鉉長得魁捂俊美,一表人材,并且擅長騎術(shù)和箭法,熟習用兵法,深得明太祖的器重。一出學就被委任為七品職的禮部給事中。因為他才干超人,秉性耿直,辦事干練,朱元璋有一次特派他去云南考察地方政事。他到了云南后,發(fā)現(xiàn)皇親國戚仗勢欺壓百姓、魚肉鄉(xiāng)里、聚斂民財,惡行累累,立即作了處理,該罷官的罷官,該刑罰的刑罰,有的還處以死刑。他的隨從人員也認為這下子闖下了大禍。但他卻慷慨激昂地說:當官一場就應當上盡忠于君,下效力于民!如此即生而無愧,死而無憾!當他返回京城將查辦情況向朱元璋察報后,不僅沒有受貴備,反而贈給他白銀數(shù)千兩,予以獎勵。接著,調(diào)任他擔任明朝最高軍事指揮機構(gòu)—五軍都督府管理刑獄的斷事官。因為他審理案件明確果斷,有條有理,常把一些錯綜復雜的案子交給他去處理。他對長期審不清的疑難案件,都一一詳細勘驗調(diào)查清楚,并作出公正判決。
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沒有忘記濟南失利的恥辱,回兵北上復攻濟南,并在山東多地展開瘋狂的大肆屠殺。到達濟南后,鐵鉉仍然不肯向其屈服,最終濟南城被攻破,鐵鉉也最終寡不敵眾在淮南被生擒活捉。朱棣想挫挫鐵鉉的骨氣,命人架起一口沸水大油鍋,將其骨架穿上讓其面北而跪拜,誰知油鍋一聲巨響,熱油飛濺出來,周圍的人都嗷嗷亂叫,鐵鉉仍然不轉(zhuǎn)身。傳說憤怒到了極點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置于他口中,問他味道如何?鐵鉉厲聲說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鐵鉉仍不屈服,遂受磔刑而死。
二、智勇雙全
建文初年,鐵鉉任山東參政。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發(fā)動了以驅(qū)除建文帝身邊的奸邪之人為口號的“靖難之役”。建文帝最終選派名家之后的李景隆負責北上征討,鐵鉉負責督運糧餉等后勤保障工作。李景隆連戰(zhàn)失利,一敗再敗,導致河北山東大部落入敵手,叛軍士氣大震,聲勢浩大。
于是鐵鉉就和都指揮盛庸共同鎮(zhèn)守濟南這座孤城。朱棣曾令人用箭將一封勸降書射進城內(nèi),意在擾亂軍心,消磨意志。鐵鉉見信后隨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興沖沖一看,見是《周公輔成王論》一文。原來,鐵鉉意欲借此奉勸朱棣要效法輔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輔佐侄子朱允炆。見勸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而鐵鉉督眾,矢志固守。勞而無功,只能將濟南團團圍住。鐵鉉展示了他這樣一位文弱書生所具有的大智慧,有勇有謀,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天賦。
首先,使用詐降計策。朱棣在圍攻濟南三個月無果后,惱羞成怒,意欲絕黃河水淹濟南城池。這個計劃被鐵鉉知曉后,他準備采用詐降計策,誘殺朱棣。先派人在城門安裝了一個重達千金的巨大千斤頂,同時撤去一切守城的器具;隨后讓士兵在城里不時發(fā)出濟南被淹的痛苦呻吟聲,又派了一個可憐巴巴的老頭做使者,到朱棣的大營請降。這個老頭說的涕淚俱下,十分感人。言外之意就是我們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和臣民,你們誰做皇帝都無所謂,只要我們百姓生活安穩(wěn)就可以了。我們在城內(nèi)做內(nèi)應,你一人進入城門就可以了。朱棣忘乎所以,竟然同意了,樂呵呵的單人騎馬接受投降,沒想到城門中伏,幸好朱棣躲得快,可惜了那匹好馬,要不然朱棣身死此地,鐵鉉可以名垂青史了。
其次,經(jīng)歷了上次的暗算,這下朱棣更加憤怒了,他沒想到鐵鉉竟然不顧自己主子下的命令,敢對自己下手。鐵鉉也不是無能之輩,站在城頭斥責朱棣反賊。氣急敗壞的朱棣使出殺手锏即大炮,沖著濟南城就開轟。胳膊擰不過大腿,這下眼見濟南城硝煙彌漫,血流成河,危墻岌岌,朝不保夕了。
危難時刻,英雄本色立顯。這個鐵鉉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大家想得到嗎?反正筆者給他三天三夜也想不出的。鐵鉉居然命人將朱棣他爸爸——朱元璋的畫像高高掛于城墻之上,又親自書寫了很多數(shù)以百計的朱元璋靈牌,分置各垛口。話說這朱棣再怎么兇殘,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總不能沖著他爸爸的靈位和畫像開炮吧?他起兵本來就沒有正當理由,千方百計找出個“清君側(cè)”的借口。如果再炮轟了自己的“老子”,那就太目無法紀、有失人心了。朱棣做賊心虛,是不會做這種唾棄的齷齪之事情的。鐵鉉洞察心理,曉以利害,成功地守住了濟南城。
三、光耀千古
鐵鉉與其他靖難之死節(jié)大臣不同的是他在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忠義。作為一介文弱書生,只是一個負責押運糧草的后勤官員,他毅然絕然地挑起了扶危濟困的國家重擔,承擔起了本不屬于他的主將職責,可謂是“不務正業(yè)”。
其他靖難之役的建文帝一方的忠臣呢?先來看建文帝所依靠的主要謀臣,其東宮老師齊泰、黃子澄等人。齊黃“二人本書生,兵事非其所長。”當建文帝向黃子蹬請教削藩方略時,子澄說:“諸王雖有護衛(wèi)之兵,僅足自守,朝廷軍衛(wèi)犬牙相制,若有事以天下之眾臨之,其能當乎?漢七國非不強大,而卒底滅之者,蓋以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由此可見,遷闊儒生,不可能在軍事上有什么高見。他們兩個人都犯了錯誤,黃子澄對敵形勢估計和判斷一錯再錯,而齊泰則錯在對李景隆這個草包將領(lǐng)的任用上。方孝儒呢?在建文帝即位后當翰林學士,常對朱允炆灌輸孔孟儒學,頗有“顏、孟、程、朱復出”的名聲,并且國家大政事輒咨之。但是,他對民生利病一無所知,津津樂道地就是如何復古。在他看來,“古者之世,古庶勝于今,風俗美于今,上下親洽過于今,國之盛強且久過于今?!闭紊?,指素朱元璋“為政以猛”,極力宣場孔孟“仁政”。經(jīng)濟上,更愚蠢地提出恢復井田制。
鐵鉉這一形象很好地反襯了建文帝的仁柔少斷和朱棣的殘暴無道。他本人很優(yōu)柔寡斷,銳意復古;將不力,臣寡謀,賞罰不明,將士離心。建文帝這種仁柔孝友的思想正是其致命弱點,這使他囿于尊尊親親之義而無法擺脫。猶豫不決,又使其坐失良機。另外,建文帝生長于宮掖之中,從小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可為典型的一個書生,在軍政方面沒有什么實際經(jīng)臉。繼位之后,他召用方孝孺等,走上追懷古代文化的道路。復古成為統(tǒng)治集團施政的指導思想。
鐵鉉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可謂影響深遠。他堅持王道,忠君愛國,堅貞不屈,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公正和正義的優(yōu)秀品質(zhì),真是人如其名,鐵骨錚錚。
[參考文獻]
[1]陳學霖.明代人物與傳記[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7.
[2]余勁東.從“奸臣”到“地方神”[J].濟南大學學報.2015(1).
[3]孫志江?何榮芝.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失利探因[J].渤海學刊.1991(3).
[4]鐵大君.?鐵鉉生平紀略[J].回族研究.2001(1).
(作者單位: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河南?三門峽?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