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霞
內(nèi)容摘要: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彼晕覀冊谶M行語文課外活動教學時應把課外閱讀列為主要內(nèi)容之一,把課外閱讀作為語文知識的補充和延伸。本文旨在探索課外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使其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習慣。
關鍵詞:課外閱讀 培養(yǎng)興趣 指導讀書 成為習慣
課內(nèi)閱讀為我們大家所熟知,關于課外閱讀曾經(jīng)有人說過:“取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庇纱丝梢?,語文教學局限在課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應源于課外閱讀。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我們在進行語文課外活動教學時應把課外閱讀列為主要內(nèi)容之一,把課外閱讀作為語文知識的補充和延伸。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2019年【最新修訂版】《小學語文新課程》也對課外閱讀有明確的要求。在階段目標中,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這一款,第7條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這一款第9條提出: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這一款第8條指出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一.新版教材中課外閱讀能幫助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
新學期已經(jīng)開始了,這個九月,對于廣大中小學生來說,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教材被統(tǒng)一換成部編版的教材。那么部編版語文教材,究竟有哪些改動呢?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yōu)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jīng)》到清代的詩文,從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除了文言文,傳統(tǒng)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綜上所述,新的部編教材對于國學經(jīng)典的重視程度更有加深,內(nèi)容也趨向于多樣化。語文課本的“文學性”更強。
那么對于老師和學生,需要注意的點在哪呢?部編版語文教材統(tǒng)一之后,中高考中的語文將會出現(xiàn)3大變化:第一,古文古詩詞的考試內(nèi)容必然會增加。第二,卷面字數(shù)的增多代表題量的增多。第三,課外閱讀涉及更廣分值更大。由此可見,在對部編版教材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孩子有更多語文知識的積累。本學期,老師們都深有感受,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雖說單元縮減為八個,但每個單元的精讀、略讀課文少則三篇,多則四篇,有些文章的后面還有閱讀鏈接,第五單元為習作單元,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習作例文,古詩一課一般為三首,且課文的篇幅加長,難度加大,閱讀能力不強的學生,已經(jīng)力不從心了,閱讀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在未來,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分數(shù),如果閱讀能力不過關,連卷子都做不完,考試更是會吃大虧!這可不是危言聳聽,這是“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在公開演講中的原話,因此,大量閱讀對于語文成績的提升更加重要。大量閱讀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古文的意思;大量閱讀可以讓學生快速讀題加快做題速度;大量閱讀可以讓孩子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二.教師怎樣有效的指導課外閱讀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擴展學生課外的閱讀面,對各個年級的閱讀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我們應該指導學生掌握多種課外閱讀的方法。
(一)首先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激活學生讀書的欲望,盡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參與到讀書活動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故事或問題引趣。把一篇篇幅較大的讀物縮成一個故事講出來,或提出一個與原著有關的問題引出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去探究原著。如引導學生讀《西游記》,可以先把這本讀物縮成一個簡練的故事講出來,然后告訴學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細節(jié),那就請你自己來細細品味,再如引導學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提出問題,保爾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老師看誰讀書仔細,對保爾這個人物理解的透徹,老師將給你加兩顆星。
2.巧借課文激趣。例如:教過《跳水》一課,問:同學們還想了解托爾斯泰寫的其它有趣的故事嗎?那就請你看《列夫托爾斯泰文集》吧。再如教過《草船借箭》,問:同學們還想知道諸葛亮更多的故事嗎?請你看一看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好不好?
3.定期開展閱讀匯報課及利用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交流閱讀點滴。讓學生談課外閱讀情況、談體會,引入競爭機制,激勵情趣。如比一比誰讀的書多,誰了解的故事多,誰認識的人物多。在學習民間故事這一單元時,安排學生多讀其他的民間故事,并舉辦一個故事會,比比誰的故事講得好。
(二)課外讀物的選擇
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應以兒童文學為主,因為兒童文學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有自己較為明確的讀者對象定位,在內(nèi)容上比較適合兒童的口味,從而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小學低年級應以圖畫書作為學生閱讀的主體,小學中高年級可閱讀一些經(jīng)典的長篇作品。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教師在不同場合要指導學生正確地去選擇。首先,可以根據(jù)文體選擇課外讀物。例如:在進行《白鷺》這篇文章的教學時,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領悟散文的表達方式。接著推薦學生閱讀相同文體的《背影》、《小橘燈》等。即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進一步了解和鞏固散文的特點,又增長了見識。其次,可以根據(jù)作者選擇閱讀作品,在文章教學時讓學生抓住作者這一線索去查閱相關的文章進行閱讀,如學習了《麻雀》這篇文章,可以推薦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這本書;也可指導學生根據(jù)作者的時代背景去選擇并進行交換閱讀,這樣既可以增加閱讀量又加深對一個時代的認識,如讀了五年級教材中節(jié)選的梁曉聲先生的《慈母情深》這篇文章,可以安排學生課下讀他的短篇小說《父親》和長篇小說《母親》。
(三)教會學生如何讀書
(1)指導寫讀書筆記,可以記的內(nèi)容有:語文基礎知識、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辟的議論、寫作常識以及文章的結構提綱、歷史地理以及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或趣聞、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跡及豪言壯語等。
(2)指導記錄的方法:a.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用“△”或“○”等表示重點詞的符號表示重點詞句(這種方法只能用于自己的書籍上);b.寫讀書心得即讀后感,只要抓住原句的要點,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剪貼有價值的閱讀資料:剪貼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閱讀時,學生要學會把自己需要的、感興趣的內(nèi)容或圖畫剪下來,貼在課外閱讀本上,同時指導學生們貼時要認真保持本子干凈整齊,并鼓勵他們用彩筆畫上花邊。這樣一來學生的讀、剪、貼、畫的能力都得到鍛煉。未來的時間里不時欣賞欣賞,也是一種享受。
(4)學會閱讀評價:閱讀評價是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自身閱讀效果的評估與檢查,并通過這種評價結果反饋,促使閱讀者及時調(diào)整閱讀過程,有助于閱讀質量的優(yōu)化。閱讀評價包括讀者對文章中的人物、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想法或分析利弊。通過閱讀評價可以考察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對作品內(nèi)容的把握程度、對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的理解程度。這樣有助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為快速獲取信息打好基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辨別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質量有著積極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形成,則會成為一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因此在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要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反復觀察的好習慣,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種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通過反復細致的觀察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特點,在頭腦中形成生動、具體的形象;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每讀一本書一定要認真讀完,不要只翻主要情節(jié),還要提倡動筆,隨時摘錄,做好讀書筆記,寫好心得;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指導學生讀書要邊讀邊思考,觀察事物要注意分析;要培養(yǎng)學生愛護書報,注意用眼衛(wèi)生,對公共的或別人的書報更要注意保護,做到不撕頁、不卷角、不涂抹、不亂折亂卷;要注意閱讀姿勢,不要躺著或歪著頭讀書,不要在吃飯、走路、乘車、光線太強或太暗時讀書。
讀萬卷書才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課外閱讀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使自己先成為一個熱情的讀者,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這樣才有能力指導學生,為學生的課內(nèi)閱讀能力的拓展保駕護航。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諧發(fā)展是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它需要學校、社會、教師、家長的共同關注。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徜徉在書的海洋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讓課外閱讀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習慣!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