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合
[摘 ?要] 分享理念引領下的課前預習,其實就是學生在教師的課堂教授之前進行教材內容的自主預習.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預習提綱的指引下準備好預習心得與疑問,并走進課堂,充分給予學生機會以促使其展示預習成果,使學生能夠在教師與學習同伴的不斷追問中獲得新的思考,并因此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分享理念;課前預習;興趣;方法;習慣
筆者學校近期的一次數學教學觀摩課令人印象深刻: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中交流互動、你問我答,基礎知識的教學與學生困惑的解決都令聽課的教師倍感愉悅. 筆者深深折服于執(zhí)教老師的高超教學藝術,并禁不住對其課堂教學展開了思索與研究. 最終發(fā)現,這一高效課堂教學的實現,絕大部分的作用來源于學生的課前深度預習. 分享理念下的這一課堂教學能取得如此令人愉悅的學習心境與教學效果,自然有其獨到的魅力,本文結合筆者的自身教學實踐和聽課感悟,主要談談分享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
分享理念下的課前預習所具備的深刻含義
與人共享歡樂、幸福、思想和經驗等,即為分享的含義. 分享這一理念可以說是一種接納、享用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同時,它又承載著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多種角色擔當. 分享的過程并不是個體單純地輸出,學會欣賞他人和欣賞自己是分享過程中都應該存在的. 不僅如此,分享者還應積極主動地將自己的成果和思想傳送給他人,并因此獲得與他人之間的心靈溝通與共鳴,以一種積極、悅納的姿態(tài)接納他人的優(yōu)點與可取之處.
分享理念引領下的課前預習,其實就是學生在教師的課堂教授之前進行教材內容的自主預習.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預習提綱的指引下準備好預習心得與疑問,并走進課堂,充分給予學生機會以促使其展示預習成果,使學生能夠在教師與學習同伴的不斷追問中獲得新的思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重難點形成更深層次的領悟,并因此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
分享理念下的課前預習
一般來講,分享理念引領下的數學課前預習包含激發(fā)預習興趣、掌握預習方法、養(yǎng)成預習習慣這三大步驟.
1. 激發(fā)預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名言個個都懂,但怎樣激發(fā)學生的課前預習興趣卻是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筆者以為,教師的引導示范是這一步驟中最為關鍵的要素. 比如,高年級學生的自主研討課堂往往中心明確,討論深刻而精彩,教師可以首先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了解這種自主研討的課堂,并使學生明白課堂討論的歡樂與成功皆來自具備一定深度的課前預習,課堂中所有的生動與快樂都必須建立在深度預習的基礎之上. 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領悟課中展示的內容與方法,使學生逐步明白課中研討的方法、內容和形式,使學生在親眼所見與領會的學習及接觸中明白什么是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應如何實施,如何在預習提綱的引領下開展自主預習,以及如何寫預習心得等.
這是兩個引導學生充分感受自主課堂魅力的過程,學生一旦能夠感受到自主課堂的魅力與生動,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產生自主學習意識.
2. 掌握預習方法
很多教師都知道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但一味地強調學生自主預習卻沒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法往往會令學生的課前預習流于形式.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充裕的預習空間,還應指導學生在預習提綱的引導下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點. 一般來說,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1)設計科學的預習提綱
①明確預習時間. 學生何時開始預習、預習時長應該為多少,這些都需要教師做出指導,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幫助學生限定預習時間.
②明確預習內容. 明確告知學生預習的范圍,甚至是教材中的具體頁碼,這樣能使學生明確當天預習的具體內容與范疇.
③明確預習方法. 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預習,并獲得有意義的思考甚至問題.
④明確預習要求. 教師應明確學生需要理解的知識點、需要背誦的內容,這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順利地參與討論與交流.
(2)掌握預習要領
教師應提前兩天將精心設計的預習提綱交給學生,并引導他們按步驟進行預習.
①初讀材料以促進學生初步理解知識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閱讀中學會發(fā)現有效信息,結合各種情境的閱讀與思考,嘗試回答教材中所設計的問題,幫助學生從自主閱讀與思考中對新知識形成整體上的了解,使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教材中所提出的結論并適當記錄自身的體會和感悟.
②細讀教材
細讀教材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對知識的來龍去脈、例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進行理解與把握,使學生明白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并主動進行知識的消化與吸收.
③精讀重難點
預習與自學是有差別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預習受阻時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分析,鼓勵學生努力理解知識并及時發(fā)現問題,把握好預習的度并及時記錄自身預習過程中的問題或思考.
④嘗試練習
嘗試練習其實是檢驗學生自主預習效果的有效手段. 學生在有效的課前預習中應該能初步理解、掌握新知識,一些簡單習題或問題的解決能幫助他們了解課前預習的效果,且學生能及時發(fā)現自身的不足. 此外,能令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獲得了解,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也會因此完全得到凸顯.
(3)寫預習反思
絕大部分的學生在課前預習之初是不會提問題的. 教師面對這種情況,需要耐心與恒心,并及時做出引導和示范,以點燃學生心中的思維火花,使學生在模仿、嘗試中學會寫出自己預習過程中的疑慮和不解,并將這些問題納入課前預習的主要任務之中,以獲得更好的預習效果.
比如,筆者曾引導學生在“同底數冪相乘”這一教學中進行預習成果的展示. 學生對于“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這一運算法則是掌握的,不過仍有學生會問:什么是冪、底數、指數呢?底數不變的情況下,為什么要將指數相加呢?底數不同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改變這種計算方法呢?同底數冪相加、同底數冪相除又應該如何計算呢?事實上,所有這些疑問的解決意味著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都得到了解決.
3. 養(yǎng)成預習習慣
學生學會自主擬定預習提綱并養(yǎng)成預習習慣,意味著學生已經真正學會預習了. 認真看書、認真思考以及認真概括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借助課外參考書的幫助,很多時候也是必需的,這對于擴大知識面與提升能力來說尤為重要. 不過,自擬預習提綱對于學生來說肯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因此,教師首先應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是什么”“為什么”“干什么”等問題,使學生掌握這種邏輯思維規(guī)律并學會概括新知識.
比如,有學生在“垂直”這一內容的預習中寫下了以下心得:
(1)我知道了垂直的含義、垂直的性質、垂直在生活中的應用、垂線段的性質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所表示的含義,還知道了畫垂線段的方法.
(2)我有疑問:畫直線的平行線可以利用方格紙來完成,那么,如果要畫某條直線的垂直線,我們又應該怎樣畫呢?線段、射線的垂線又應該怎樣畫呢?
學生在這樣的預習中接觸了新知識,并使探索欲望、自學能力得到了激發(fā)與提升.
分享理念引領下的預習成效
1. 更多的學生走上了講臺
展示預習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令更多的學生走上了講臺,他們在講述自身預習成果的過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其他學生及時的補充或追問會令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教師的適時點評會讓學生結合自身預習感悟展開新的、更加深入的思考.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討論與交流也能令質疑環(huán)節(jié)更具生命力.
2. 教師的備課更加充分
教師要預設學生預習中的困惑與難點,并進行針對性的備課,精心設計專項鞏固練習,并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對其備課環(huán)節(ji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課堂參與更廣
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充分的預習與課堂展示中都獲得了機會,都能在預習成果的展示中提出自身的疑惑,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明顯提升.
4. 問題貫穿課堂始終
整個課堂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生成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生的疑問、教師的追問、學生的提問都是學生思維碰撞發(fā)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