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觀察組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而術中持續(xù)鎮(zhèn)痛時間長于對照組(P【關鍵詞】超聲;麻醉;神經阻滯;羅哌卡因【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
賴大勇
【摘要】目的:分析在超聲引導的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中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2019年5月擬行上肢手術治療76例患者并以數字法分組。兩組患者均于超聲輔助下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觀察組患者為0.5%羅哌卡因,對照組患者為0.3%羅哌卡因。結果:兩組患者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而術中持續(xù)鎮(zhèn)痛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結論:濃度為0.5%的羅哌卡因應用于超聲引導的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中可取得最優(yōu)的麻醉效果,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超聲;麻醉;神經阻滯;羅哌卡因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58-02
許多接受上肢手術的患者需要維持一定的上肢主動運動,因此在臂叢神經阻滯當中在確?;颊邿o痛的基礎上,還必須維持患者一定的上肢主動運動[1]。臨床中常用的臂叢神經阻滯是一種混合神經阻滯,在此麻醉過程中局麻藥物濃度會對麻醉起效時間和鎮(zhèn)痛維持時間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也影響患者神經阻滯的應用效果[2]。本文旨在探討應用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在超聲引導的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中的臨床麻醉效果。
1?資料及方法
1.1?常規(guī)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5月擬行上肢手術治療76例患者,以數字法隨機分組。觀察組:38例,男女性別比為18/20,年齡區(qū)間處于24~69歲,均值(42.4±0.3)歲。對照組:38例,男女性別比為21/17,年齡區(qū)間處于22~68歲,均值(41.9±0.5)歲。兩組線性資料比較,P均>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術前做好相應的麻醉準備,并對手術期間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jiān)測,應用超聲儀輔助下對患者肌間溝臂從神經實施掃描,成像之后實施麻醉藥物注射,之后以注射針頭、延長管于超聲探頭的外側進針,同時于超聲輔助下給予臂叢神經麻藥注射,觀察組患者為30ml的0.5%羅哌卡因,同期對照組患者為30ml的0.3%羅哌卡因。術中芬太尼備用,若術中出現了麻醉效果及止痛效果不良的情況則需要立即補充藥物,同時結合術中要求對麻醉方案合理調整。
1.3?評估標準[3]
對比兩組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時間、術中持續(xù)鎮(zhèn)痛時間以及運動阻滯的恢復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的相關數據均以軟件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通過(x±s)描述,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而術中持續(xù)鎮(zhèn)痛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是協(xié)助患者順利完成手術的關鍵所在,適宜的術中麻醉藥物選擇和劑量控制,均會對患者術中麻醉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局麻患者術中麻藥的選擇當中通常以羅哌卡因作為麻醉藥物,同時羅哌卡因也是外科手術中進行區(qū)域阻滯和硬膜外阻滯的常用麻醉藥物,可取得較為理想的麻醉效果,同時羅哌卡因還具有麻醉及鎮(zhèn)痛的雙重作用,在臨床應用當中也并不會受到患者腎上腺素水平的影響[4]。同時羅哌卡因的應用也符合線性藥動學,可實現患者的完全藥物吸收,同時將其應用于硬膜外麻醉藥物和靜脈用藥相比,具有相對更長的藥物半衰期,通過應用羅哌卡因可實現在患者機體中的良好代謝,且大部分藥物能夠經由尿液排出至體外[5]。然而現階段臨床中針對羅哌卡因應用劑量
和濃度仍存在一定爭議,通常臨床中的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會通過超聲輔助完成,通過運用超聲儀實現對患者更為精確的術中組織麻醉,同時在阻滯麻醉過程中通過應用濃度為0.5%的羅哌卡因,其麻醉效果優(yōu)于3%羅哌卡因,有利于發(fā)揮更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同時羅哌卡因應用中的安全性相對較高,可確?;颊甙踩樌耐瓿墒中g,有利于降低應用麻醉藥物期間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感和相關并發(fā)癥,有利于降低患者術中應用局麻藥物可能產生的中毒現象。并且從本次對比結果來看,觀察組通過應用0.5%羅哌卡因在麻醉期間可實現更快更有效的發(fā)揮麻醉效果,同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患者的阻滯,有助于延長其持續(xù)陣痛時間。并且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神經損傷和藥物中毒等不良反應,這也證實應用0.5%羅哌卡因有助于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時可確?;颊呱踩?/p>
綜上所述,濃度為0.5%的羅哌卡因應用于超聲引導的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中可取得最優(yōu)的麻醉效果,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朱彥,徐鵬,張俊繁,蔡雪峰.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3):125-126.
[2]?齊立杰,鈕絮,屈倩,張勇.超聲引導下同一容量不同低濃度羅哌卡因肌間溝臂叢阻滯麻醉效果的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13):225-226.
[3]?儀志立.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19):2700-2701.
[4]?何喜歡,黃丁丁,翁浩.三種濃度羅哌卡因腰叢神經阻滯加全身麻醉對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高齡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9,18(12):1336-1339.
[5]?梁剛,楊月琴,何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采取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程序化間斷硬膜外給藥分娩鎮(zhèn)痛的比較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9,22(06):61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