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毅素
摘 要:數(shù)學的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解問題能力。為了改變學生不懂提、不會提、不敢提、不善于提的現(xiàn)狀,我結合自己多年數(shù)學教學的經(jīng)驗,就“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作了深入探究,得出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敢問;善問;會問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苯鉀Q問題是技巧,提出問題是創(chuàng)造。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但要會解決問題,還要會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課堂教學應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善問、會問。
一、現(xiàn)狀分析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問題意識,不善于提問。比如講完一個問題,會接著問:“同學們,你們聽懂了嗎?”“懂了!”“還有沒有問題???”學生們總會異口同聲地說“沒問題!”其實,學生真的都聽懂了嗎?真的沒問題了嗎?每一個老師都知道,學生沒有提出問題,不等于就沒有問題。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很多學生是不懂裝懂,有的是似懂非懂。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課時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深入的思考,只停留在表面的認識,老師講課時,學生只做忠實的“觀眾”。老師的教變成了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腦袋充其量是一個容器。所以導致有的學生遇到難一點的問題就“投降”了。
2、怕說錯,怕被老師批評,所以不會的也不敢吭聲了。有的學生心中有疑問,但是擔心提出來后老師批評他沒認真聽課,所以干脆不出聲。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就沒有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只會完成一些基礎題,如果遇到稍微靈活一點的題目也不會隨機應變,更加談不上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了。
二、問題的解決
為了改變學生不懂提問、不會提問、不敢提問、不善于提問的現(xiàn)狀,我嘗試了多種方法,總結出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說、敢問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夫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笨梢?,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無間道,學生才會敞開心扉和老師大膽地交流,親近老師,對老師的課感興趣。當學生對老師感興趣了,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才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和質疑。為此,老師必須做到:
1、尊重學生
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個人內在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老師尊重學生更是要求老師要有平等相待學生的心態(tài)。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要求學生要尊重老師,卻常常忽略了學生。其實,學生也應該得到老師的尊重。
老師對學生的尊重不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溝通,而且對于那些自卑、不夠自信的同學,老師的尊重往往會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在迷茫中看到希望。每一個老師都要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的,也只有被老師尊重,學生學習的動力才會最大限度激發(fā)出來,學生的潛能才能得到更好地發(fā)揮。
2、多鼓勵,少批評
表揚是學生進步的動力,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學生回答得對與錯,老師都應該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特別是后進生更加膽怯。對于后進生,他能站起來回答問題的行為就應該得到鼓勵。老師的鼓勵會讓他們更加愿意說,說得多了,也就敢說、敢問了。
有一次,我在別班上一節(jié)數(shù)學公開課在提問的時候,我叫了最后的一個男生上臺展示。他膽怯地不敢抬頭,我一直鼓勵他,他終于走上了講臺!只見他站定之后,一邊展示,一邊講解,講得條理清晰,答案非常準確。結果,他的展示迎來了一片掌聲!最后,我也做了總結:“同學們,我們要大膽地回答問題,哪怕說錯了,也沒關系,我們正是因為不懂才需要學習的,對不對?”同學們聽了我的話,都頻頻點頭。后來,那位學生看到我總會彬彬有禮地跟我打招呼,還跟他老師說:“嚴老師很喜歡我,下學期我要去她那個班?!倍嗵煺娴暮⒆影?!老師一次小小的鼓勵就讓他有了這樣的變化!據(jù)他班主任說,他成績不太好,上課很少發(fā)言的。這一次能得到老師的鼓勵和同學的贊許,大大增強了他的自信心。故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多關注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給他們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多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3、不做負面的評價
數(shù)學課上,在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有時是中肯的,有時會讓人難堪,有時讓人啼笑皆非……不管哪種情況,老師都要持鼓勵和支持的態(tài)度,不做負面評價。更不要打擊、諷刺、挖苦學生。
小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單純的,我們老師要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他們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問。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善問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在教學中“少一些‘不準,多一些‘允許”,允許說錯,允許補充,允許重答,允許提出一些富有個性化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校創(chuàng)立了“趣活合示”的善水課堂教學模式,對課堂常規(guī)作了詳細的要求,其中有一點:在學生出來展示,回答完畢之后,要補充一句:“我的回答完畢,你們還有什么疑問的嗎?”通過這個模式,讓學生大膽的質疑,這就考驗學生是否善于發(fā)問。
例如我在上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分數(shù)混合運算(二)時,有道例題是這樣的:第十屆運動車展,第一天成交50輛,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成交量是多少?通過畫圖后學生出來展示50+50×1/5=60(輛),馬上有同學質問:50×1/5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怎樣列式?接著就會有學生出來展示第二種方法:50×(1-1/5)=60(輛)。有的學生又會問:1是什么意思?1減1/5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乘呢?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提到了點子上,學生和學生之間通過一問一答,弄清了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通過這種模式的教學,鍛煉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善問。
(三)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讓學生會問
提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但對于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中肯或根本無從下手,提不出問題。這時就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了,要教給學生一些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知道是如何著手提問的。我常用的方法有:
1、發(fā)散法: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分析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例如我在上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數(shù)據(jù)處理》時,常常會問: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練習后引導學生總結,其實回答此類問題有幾種方法:
(1)可以把每一個數(shù)據(jù)一一羅列出來。
(2)可以進行比較,找出數(shù)據(jù)中最大和最小的數(shù),還有相同的數(shù),差不多的數(shù)……
(3)分析數(shù)據(jù)的變化趨勢,你能看出什么問題?當然,這個要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才可以做到。
2、模仿法
對于一些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我引導他們模仿別人提問的方法進行提問。這個方法常常在學習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時用到。例如有道題:
2000年至2005年某小學近視人數(shù)情況統(tǒng)計表
(1)2001年比2000年近視的人數(shù)增加了百分之幾?
(2)你可以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對于這道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模仿的方法進行提問:只要把2001和2000換一個年份就可以了,或者把“增加”變?yōu)椤皽p少”,只要把原題中的字稍作變動就變成了你的問題了。通過這么提示,學生們覺得提問題不再是什么難事了。當然,這個方法可不是什么高明的方法,對于思維敏捷的學生,老師要培養(yǎng)他們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提出有個性、有水平、有新意、有挑戰(zhàn)的問題。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說、敢問、善問、會問,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我們的課改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最新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9.01.30
[2]高青芳《引導學生提出問題》2018.09.26
[3]國敬華《問鼎教育—解讀未來人才》2018.01.04
[4]《老師,學生沒有提出問題,不等于沒有問題》中國教育報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