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華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慢性疾病[1]。高血壓患者可出現(xiàn)腎病、心臟病及腦出血等并發(fā)癥。中醫(yī)認為,高血壓屬于“眩暈”、“頭痛”的范疇,其多屬于氣虛血瘀證。臨床實踐證實,對氣虛血瘀型高血壓患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合通竅活血湯進行治療,可控制其病情的進展。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氣虛血瘀型高血壓患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合通竅活血湯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人民醫(yī)院進行治療的40例氣虛血瘀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甲組(n=20)和乙組(n=20)。在甲組患者中,有男11例,女9例;其年齡為46~85歲,平均年齡為(62.73±3.08)歲;其病程為7~19年,平均病程為(10.49±3.29)年。在乙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8例;其年齡為45~84歲,平均年齡為(62.75±3.59)歲;其病程為8~20年,平均病程為(10.91±3.7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高血壓的西醫(yī)診斷標準[2]:患者的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其存在眩暈、頭痛、心悸及頸項板緊等表現(xiàn)。氣虛血瘀型高血壓的中醫(yī)診斷標準[3]:患者存在眩暈、頭痛等主癥,其存在四肢無力、氣息輕淺、心慌氣短、舌淡暗及脈細弱等次癥。
1)患者對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2)患者存在肝臟、脾臟等器官的功能障礙。3)患者患有精神疾病。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進行治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產(chǎn)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國藥準字H10950224,規(guī)格:5 mg/片)的用法是:1片/次,1次/天,共服藥30天。在此基礎上,對乙組患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合通竅活血湯進行治療。補中益氣湯合通竅活血湯的藥物組成為:黃芪30 g,桃仁、紅花、赤芍、當歸、黨參、白術、陳皮各10 g,川芎、升麻、柴胡各6 g。將上述中藥用適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用1劑,分早、晚2次溫服,共服用30天。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及治療的效果。
顯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收縮壓恢復正常或下降≥30 mmHg,其舒張壓恢復正?;蛳陆怠?0 mmHg。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收縮壓下降<30 mmHg,其舒張壓下降<20 mmHg。無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收縮壓未下降,其舒張壓未下降。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甲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為(150.96±5.23)mmHg;乙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為(139.34±4.09)mmHg;乙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低于甲組患者,P<0.05。接受治療后,甲組患者的平均舒張壓為(77.88±4.34)mmHg;乙組患者的平均舒張壓為(75.41±3.79)mmHg;乙組患者的平均舒張壓低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和平均舒張壓(mmHg,)
表1 兩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和平均舒張壓(mmHg,)
組別 例數(shù) 平均收縮壓 平均舒張壓接受治療前 接受治療后 接受治療前 接受治療后甲組 20 158.75±11.09 150.96±5.23 82.51±8.57 77.88±4.34乙組 20 155.18±11.38 139.34±4.09 82.45±8.13 75.41±3.79 t值 1.00 7.82 0.02 4.24 P值 >0.05 <0.05 >0.05 <0.05
接受治療后,在甲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5例,為有效的患者有7例,為無效的患者有8例;在乙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10例,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慢性疾病。高血壓的發(fā)病與患者存在年齡因素、遺傳因素、生活習慣因素及生活環(huán)境因素等因素有關。高血壓患者可出現(xiàn)頭暈、頭痛及心悸等癥狀。苯磺酸氨氯地平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降壓藥。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可擴張其外周血管,降低其外周血管的阻力,改善其血壓[5]。但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高血壓患者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中醫(yī)認為,高血壓屬于“眩暈”、“頭痛”的范疇,其多屬于氣虛血瘀證。此病患者的年齡較大,可因中氣不足,血液流通受到阻礙,導致其因脈絡阻塞而出現(xiàn)眩暈、頭痛等癥狀。治療氣虛血瘀型高血壓應遵循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等原則[6]。對氣虛血瘀型高血壓患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合通竅活血湯進行治療,可控制其病情的進展。在此方中,黃芪具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等功效;黨參具有養(yǎng)血、降壓等功效;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等功效;白術具有補中益氣等功效,其與黨參、黃芪合用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升麻、柴胡具有發(fā)汗解毒等功效;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上述諸藥合用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等功效。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后,乙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139.34±4.09)mmHg〕和平均舒張壓〔(75.41±3.79)mmHg〕均低于甲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150.96±5.23)mmHg〕和平均舒張壓〔(77.88±4.34)mmHg〕,P<0.05;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0%(18/20)〕高于甲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60%(12/20)〕,P<0.05。這說明,對氣虛血瘀型高血壓患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合通竅活血湯進行治療,可改善其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