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供系統(tǒng)就像一棵樹,心臟就是樹根,大血管是樹干,小血管是樹枝、樹葉。腦小血管病就是指樹枝、樹葉出問題了,得病了。
腦小血管病,顧名思義,指的是腦部小血管病變所導致的疾患,為一類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腦內小動脈、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及小靜脈受累的疾病,其所造成的腦組織損害包括腔隙性腦梗塞(小梗死灶)、腦白質損害和微出血等。
有很多情況可以損害腦小血管,最常見是小動脈硬化,這和高血壓等血管危險因素有關。此外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疾病,比如淀粉樣腦血管病、一些遺傳性和炎性血管病也會導致腦小血管病。腦小血管受到損害后,它供應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血腦屏障損害還會導致腦組織受到一些毒性物質的破壞。
腦小血管病主要發(fā)生于老年人群,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危險因素沒有得到良好控制的人群。6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去做個腦MRI或CT,80%以上可以發(fā)現(xiàn)有腦白質變性和腔隙,這都是腦小血管病的影像學表現(xiàn);而80歲以上的人群,100%存在一定程度的腦小血管病的影像學改變。
不過也不用太緊張,這些影像學表現(xiàn)不一定有臨床表現(xiàn)。
腦小血管病早期,血管損害程度比較輕,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但隨著腦小血管病變加重,腦損害程度也逐步加重,這時就可以引起許多疾病狀態(tài),最常見的是血管性癡呆,其次還可以引起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震顫麻痹)、血管性抑郁等。
有時這些受損的小血管可以發(fā)生急性病變,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小血管閉塞,會引起腔隙性腦梗塞,這種梗死一般(體積)比較小,發(fā)生在大腦半球深部和腦干等解剖部位。
另外一種是小血管發(fā)生破裂,引起腦出血。腦卒中患者主要癥狀為偏癱、感覺障礙、失語,腦出血嚴重者可發(fā)生昏迷乃至喪失生命。
我們常常通過影像學檢查來發(fā)現(xiàn)腦小血管病的線索,頭顱MRI和CT是檢查腦小血管病的主要手段,尤其是腦MRI。根據(jù)影像學表現(xiàn),加上典型的臨床癥狀,比如認知功能下降、行走困難等,診斷腦小血管病并不難。
治療方面,首先是針對病因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腦小血管病患者的血壓控制很重要。我們建議腦小血管病患者采用長效降壓藥物減少血壓波動,對控制腦小血管病更有好處。
抗血小板藥能幫助防止腦梗塞的發(fā)生,但是部分腦小血管患者可能增加發(fā)生腦出血風險。他汀類藥物除了調脂,還可改善內皮功能、抗炎癥或保護神經,也可以用于腦小血管病的治療。有認知功能下降的患者可以選擇改善認知功能藥物。腦小血管病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個慢性過程,遏制這種慢性過程的進展,可使患者的神經組織得到保護。但是由于我們的腦組織再生和重建能力非常差,已發(fā)生的損害很難再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