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平
摘 要: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校園文化是師生智慧的積淀,是學校內(nèi)涵、品質(zhì)、特色的重要標志。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滋潤師生心田,提振師生的精氣神。文章從把握師德精髓和突出德育首位兩個層次,對引領培訓基地校打造特色德文化的心路歷程作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立德樹人”;“舜風楚韻”;特色德文化
湖南省東安舜德學校是東安縣教師發(fā)展中心的培訓基地校,之所以將基地校命名為舜德學校,是因為東安是舜帝南巡駐蹕之地,舜帝乃華夏德耀千古之君,弘德興邦,立德樹人,舜德學校,因以得名!自東安舜德學校2015年9月成立以來,筆者作為東安縣教師發(fā)展中心分管師訓工作的副主任,應東安舜德學校蔣旭玲校長的聘請,并受東安縣教師發(fā)展中心的委派,擔任東安舜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顧問,為該校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建言獻策。四年以來,筆者與各位同人牽住“立德樹人”這個牛鼻子,打造“舜風楚韻”德文化,特色鮮明,成果豐碩,東安舜德學校業(yè)已成為享譽三湘的名校。
一、牽住“立德樹人”牛鼻子,把握師德的精髓
習總書記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绷⒌聵淙?,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核心所在,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zhì)要求。為了促進全校廣大教師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從抓師德文化研究入手,倡議全體教師從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把握師德的精髓。
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zhì),《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明確提出“師德為先”的理念。師德,顧名思義,是指教師的道德。師德的內(nèi)涵,需要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中深度解讀。我國是一個教育歷史悠久、教育制度和思想發(fā)達的文明古國,教師在古代受到尊重,竟成了一種重要的禮節(jié),即使在國君面前,也可以不受常禮的約束而享受特殊待遇。然而,我們必須要弄明白的一點是:師有道,才被尊!無道之師,何尊之有?
放眼歷史長河,堯帝和舜帝在位的時候,曾經(jīng)任命“契”這個人做“司徒”,“司徒”是掌管教育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教育部長,但實際上比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部長職位更高一些。選契做司徒,是因為他符合“敬敷五教”的標準。所謂“五教”,是指針對五種主要的社會人際關系來實施教育。古人認為,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是構成社會最重要的五種社會人際關系,稱為“五倫”?!拔鍌悺笔亲匀欢坏?,既是人的天性,又是自然的規(guī)律。后來孟子又進一步將“五教”表述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使之成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亦成為數(shù)千年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由此我們可以了解,中國教育的源頭活水是做人教育,是教人們?nèi)绾巫龊萌?,而非知識傳授。古代圣賢相信,只有教育學生學會理解和處理好這五種社會人際關系,學會做人,才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現(xiàn)個人人生幸福、家庭美滿、事業(yè)成功,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熬础薄胺蟆眱勺种档没匚?。“敬”是對教育者職業(yè)態(tài)度的要求,古語云:“圣賢進德修業(yè),不離一敬。”“敬”的反義詞是“肆”,就是隨意、放任、不負責任的意思,就是無法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胺蟆笔莻鞑ァ⒘鞑嫉囊馑?,教師要傳經(jīng)布道,不僅要懂得做人的道理,還要有以天下為己任、兼愛他人和誨人不倦的精神。關于“契”,《列女傳》稱“契之性聰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契的秉性是“聰明而仁”,“聰明”是天賦,是見識;“仁”是愛心,是品格。二者兼具,故能擔負起育人的責任,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或者叫作“德才兼?zhèn)洹薄V挥羞@樣的人,才有資格去做教師。契這個人,恐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為后世樹立起來的第一個師表風范,他身上體現(xiàn)出的“聰明而仁”的秉性,也可視為我國最早的教師職業(yè)道德標準。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被尊崇為“天縱之圣、萬世師表”的古代杰出教育家??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安荒苷渖?,如正人何?”孔子的學生子貢評價說:“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在孔子學生的眼中,“仁且智”是孔夫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鮮明特點,也是孔子被后人看作圣人的主要原因,這與前面談到的契的“聰明而仁”是一脈相承的。
宋朝大教育家朱熹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教條》:“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天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于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別如左: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右修身之要。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右處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右接物之要?!?/p>
《白鹿洞教條》這段文字,告訴人們:“五教”是什么?人們“學”什么?“怎么學”(窮理的過程)?學了有何用及怎樣用(篤行)?翻譯成現(xiàn)代文,意思是:父子之間有親情,君臣之間有恩義,夫婦之間有差別,長幼之間有順序,朋友之間有誠信。 以上是“五教”的科目。堯舜命契擔任司徒,認真施布的“五教”,即是針對這些而言的。所謂學,就是學“五教”。學習有先后順序,也分為五個方面,分別是:廣博地學習、詳盡地詢問、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切實地實行。 以上是學習的順序。學、問、思、辨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是窮理的過程。至于篤行這個環(huán)節(jié),則從修身直到處事接物,又各有要領,分別是:言論忠誠信實,做事勤勉認真,懲戒忿憤,抑制情欲,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以上是修身的要領。 使正義得以伸張,不謀求利益;使真理得以彰明,不計較功勞。以上是處事的要領。 自己所厭惡的事,不施加他人;行為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上是接物的要領。《白鹿洞教條》,更是被歷代教育家作為師德信條而奉持不渝。
清代群玉書院中專門設有“親師齋”,其銘曰:“主善為師德業(yè)所資,狎而敬之,畏而愛之,亦趨亦步,朝斯夕斯,熏陶既久,其益無涯?!便懳牡囊馑际钦f:教師要抱一顆慈愛之心,使不聽話的孩子能夠敬重你,膽怯的孩子能夠喜歡你,一天到晚都愿意追隨你、親近你,用你高尚的人格長時間地熏陶滋養(yǎng)著孩子們,將會使他們終身受到教益。
縱觀歷史,可以看出:師德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來概括。教師只有把握了師德的精髓,才能自覺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yǎng)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二、牽住“立德樹人”牛鼻子,突出德育首位
美麗東安,有座名山;巍巍舜皇山,美名四方傳。這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帝王的名字命名的山,可見世人對舜帝的愛戴!舜帝留給世人的不僅是他的豐功偉績,更重要的是美德。為把美德的種子深植莘莘學子的心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校內(nèi)幾棟樓都以“德”命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突出彰顯立德樹人的鮮明主題,例如:明德樓大廳里的燈謎、古扇文化,櫥窗里的學校簡介、德雅教師、德雅課堂、德雅活動,無不向每一位師生展示著修德求真、至雅至善的精神。樹德樓的德苑展廳和德文化墻用淺顯的語言和生動的圖片讓學生知舜帝、學舜帝,做到孝親、仁愛、明禮、和諧、友善;國學經(jīng)典墻的《詩經(jīng)》《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等國學經(jīng)典,讓學生了解國學的浩瀚如海。學生品讀經(jīng)典,能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廣闊胸襟,胸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抱負,運用“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人生大智慧,成為有夢想的厚德少年。運動場上用舜德形象天使勾畫的體育項目,處處閃爍著舜德學子崇德尚武的德育精髓,起到“潤物細無聲”絕妙作用。
舜德學校將德文化納入課程,進入課堂,編寫校本課程走近舜帝、朗朗舜德,開辟德育基地,通過知舜帝、說舜帝、演舜帝、學舜帝等形式,讓學生將德行根植于心,內(nèi)修為品,外化為行,從而明德、修德、尚德、崇德。
舜帝的孝親、仁愛、擔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學校創(chuàng)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韻律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學生用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來理解、詮釋,外化于行。每天的課間活動,學生都會盡情演繹。核心價值觀是民族文明與夢想的接力棒,是一個民族得以綿延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少年兒童是未來的主人,教育者一定要做科學的引路人,讓學生記得住,忘不了,做得到,用得上。只有在他們心中種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卓有成效地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筆者與蔣旭玲校長會同舜德學校同人創(chuàng)編了舜德學校校歌,要求全體師生牢記于心,并會深情演唱。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眰鞒兄腥A傳統(tǒng)文化,緊跟時代步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打造有深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底蘊而又富于鮮明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每一個教育人的神圣使命!筆者將不忘培訓者的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情系教育,砥礪前行,與培訓基地?!獤|安舜德學校的各位同人,通過環(huán)境熏陶、課程落實、活動促進、評價激勵等途徑,潛心培根鑄魂,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始終牽住“立德樹人”這個牛鼻子,傾心打造“舜風楚韻”特色德文化,讓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滋養(yǎng)每一位舜德師生,培養(yǎng)充滿仁愛、學識淵博、信念如磐、行為世范的教育筑夢人,培育厚德、純真、善雅、擔當?shù)闹袊蒙倌辏?/p>
參考文獻:
[1]李智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3]蔣篤君.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范式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3):43-45.
[4]蔡紅生,胡中月.中國特色大學文化建設的三個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0):4-6.
[5]鐘云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政德理念的時代價值[J].人民論壇,2019(33):134-135.
[6]王鶴巖,張志順.辯證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資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5):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