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良
【摘要】加強法制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也是在新時代下,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青少年歷來被視作“祖國的花朵”,在一定意義上,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是日后國民法律意識的根基。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尤為重要。其中,農(nóng)村法制教育環(huán)境相較于城市而言更為薄弱,應將其作為重點抓手,加強新時期下的農(nóng)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文從農(nóng)村小學的法制教育出發(fā),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淺析新時期下農(nóng)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關鍵詞】農(nóng)村青少年;法制教育;依法治國
一、農(nóng)村青少年法律意識現(xiàn)狀
從青少年自身角度看,大多數(shù)農(nóng)村青少年對于“法”的概念的把握是不準確的。他們認為,“法”是用來懲罰犯罪的人的,我們只要做了合乎道德、合乎倫理的事,就不會犯法,在這種觀念下,“法”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并無太大關聯(lián)。更有甚者,憑借自身對“法”的一知半解,以為《未成年人保護法》能縱容自己的所有行為,甚至是自己不法行為的保護傘;另一種極端是,對“法”的概念一無所知,對自己的行為將要產(chǎn)生什么結果沒有絲毫的預見。事實上,從法學概念出發(fā),大多數(shù)農(nóng)村青少年視角下的“法”,更加偏重于刑法的概念,這樣的理解,是不準確、有失偏頗的。在實踐中,大多數(shù)青少年不會觸犯到刑法,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向他們普及刑法知識的必要。此外,在一些具體問題中,例如,辱罵、侮辱同學,惡搞國歌,污名化英雄烈士,這些在中小學生看來玩笑性質的問題,以及自己去買東西收到假錢、假貨,甚至是家人的財產(chǎn)繼承將自己排除在外,遇到這些問題時,他們是否有意識、有能力地去保護自己呢?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觸犯了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利益呢?在偷竊、搶劫、強奸、打架斗毆等更為嚴重的案件中,青少年是否又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以及如果是自己遇上了這些麻煩,又該怎樣保護自己呢?
從家長角度看,農(nóng)村地區(qū)的家長大多認為政府的普法宣傳活動是在搞形式主義,都在覺得事不關己,所以高高掛起了。他們將“形象工程”的高帽子扣向普法宣傳活動,認為“法”提升不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脫貧致富等與生存、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并無太大關聯(lián),法律,此時只是作為一個次等需要的存在。對家長們自身如此,對孩子亦然。農(nóng)村家長們在孩子的法制教育上,可能僅做了“殺人償命,天經(jīng)地義”這般普遍觀念的啟蒙,在這種法制環(huán)境的影響下,雖然農(nóng)村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但總體來說,基礎是不牢固的,水平普遍處于較低水準,在一些復雜問題上,更是存在著錯誤、片面的認識。從學校角度看,小學初中九年義務教育,都是為了高中升學、高考在做準備,教育資源稀缺的農(nóng)村更是普遍地將知識教育作為重點抓手,而忽視了法制教育的存在。在“知識改變命運”的信條下,法制教育顯得如此孱弱無力,遑論有組織且有計劃的法制教育。從社會角度看,法治觀念的淡薄構成了法制教育缺失的莫比烏斯環(huán)。因為法治素養(yǎng)的缺失,讓村民們在處理糾紛時更多地寄希望于有身份的人身上,而不是通過法律訴訟途徑來解決。在鄰里關系盤根錯節(jié)的農(nóng)村,在裙帶風氣,蔭庇心態(tài)的影響下,尤為甚。
通過上述分析,加之整個中國農(nóng)村的教育背景,可以窺見,當下農(nóng)村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是淡薄的,這種法律意識的淡薄,是導致農(nóng)村財產(chǎn)犯罪和暴力犯罪居多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通過教育加以引導?!皫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睂W校應該擔當起師者之則,傳其道,解其惑,使其實踐于行。
二、加強農(nóng)村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分析
黨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對加強農(nóng)村的法制教育也作了相關的要求。文件提出,要通過農(nóng)村普法教育的深度進行,來增強農(nóng)民的法制觀念等。加強農(nóng)村法制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要舉措,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
(二)重要性分析
從農(nóng)村青少年自身角度看,幫助他們形成初步的法律觀與權利觀。加強農(nóng)村法制教育,可以讓他們知道,除了殺人放火之外,聚眾斗毆、教唆犯罪、奸淫婦女等也會造成嚴重后果,也會給他們自身留下難以抹去的污點;也可以讓他們知道,在自己權利受到侵犯時,該如何去尋求保護,更進一步地,去理解維護集體、國家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維護。這些最為基礎的法律知識,在法制教育薄弱的農(nóng)村,是最先需要普及的,毫無疑問,這不僅是對青少年的一種保護,更對青少年的理性思維培養(yǎng),客觀看待、分析問題大有裨益,讓他們筑牢法制意識的根基,為日后成為具有法治觀念、全局意識的人做鋪墊。學校作為普法教育格局的核心,更應擔此大任。
三、加強農(nóng)村法制教育的方式探討
(一)領導班子明確目標
學校領導班子作為教育改革推進的關鍵性推力,必須認識到農(nóng)村法制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指令的發(fā)布、傳達者,要從自身情況出發(fā),實事求是,制定中長期法制教育培養(yǎng)計劃;校長(或者分管校長)負責學校區(qū)域,把法制教育落到教育教學的實處。
(二)分級分部,循序漸進
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法制教育方案。對于低年級學生,如,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可以進行初步的啟蒙教育,讓他們了解社會生活中有規(guī)則,法律是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強制性的規(guī)則,樹立起法律的權威,可以適當?shù)仄占半[私權、生命健康權的知識,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向危險、誘惑說“不”。對于中年級學生,如,小學三、四年級,可以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體會法律代表公平正義,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權利,任何人的權利不可隨意剝奪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僅要保護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對于高年級學生,如,小學五、六年級,由于逐漸進入青春期,這一階段的青少年在誘惑面前難以保持自制,顯得更易沖動,不容易辨別是非。因此,可以讓他們了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關內(nèi)容,知道違法和犯罪的含義,認識它的危害,知道何種不良行為容易導致違法犯罪,并將受到法律的懲罰。還可以通過法制教育與品德教育相結合,教授他們?nèi)绾蔚钟涣颊T惑,循序漸進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要學會見義智為而不是單憑一腔熱血見義勇為,適當?shù)仄占罢敺佬l(wèi)、防衛(wèi)過當?shù)闹R,讓他們懂得如何在法律框架內(nèi)保護自己。
此外,由于高年級學生即將步入初中,在一小部分的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貧困因素,或者學生自身對學習失去興趣等內(nèi)外因,容易發(fā)生輟學的行為,此時,學校可以適當?shù)剡M行受教育權的普及,讓學生明白,受教育是權利與義務的一種結合。總而言之,通過教育資源的整合,我們要盡可能地在小學階段,幫助農(nóng)村青少年們筑牢法律意識的根基。
(三)具體實施途徑
農(nóng)村法制教育的具體實施,要回到課堂上。一方面,可以通過法制教育與品德課、班會課等銜接,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根據(jù)地區(qū)實際情況,增加適量的法制教育課(如每周一節(jié)、單雙周輪換等)。更為重要的是,要加強教師的法制思維培育,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但對于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農(nóng)村地區(qū)而言,老師之間跨科目教學的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在教學上,很可能沒有足夠專業(yè)的老師,更有甚者是沒有足夠的老師,去具體進行法制教學。因此,市、縣教育局可以組織專業(yè)的教師,法學學者,以形象易懂地方式,錄制課程,再提供給學校,亦不失為一種方法。在教學視頻的播放上,一定要落到實處,為了保證其施行效率,可以進行相關的教學評價考核。
另外,學校應該開展差別化的輔導。該項工作由班主任領導,針對班上出現(xiàn)違法違紀行為的同學,或者思想認識極端的同學,要多加關注與呵護,要從生活、道德、法律多層面進行引導 ,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認知,讓老師成為星辰大海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06/s7053/201410/t20141021_178447.html.
[2]中國政府網(wǎng).深化基礎教育改革 教育部連發(fā)三箭[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12/01/content_545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