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巧華
【摘要】“開場白”,也稱導入,作為一堂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一步。有效的導入能使學生對一堂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要能吸引學生,引導學生自然地步入探索新知識的“情感領域”,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就需要精心設計“開場白”。有效的“開場白”,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能煥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扣住學生的求知心弦,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順利地掌握新知,讓本來枯燥乏味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出彩出色,精彩紛呈。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開場白;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伴_場白”,也稱導入,作為一堂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一步。有效的導入能使學生對一堂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它內容枯燥乏味,理論性較強,“大道理”較多,對學生來講似乎缺少一種天然的魅力。因此,要能吸引學生,引導學生自然地步入探索新知的“情感領域”,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就需要精心設計“開場白”。有效的“開場白”,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能煥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扣住學生的求知心弦,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順利地掌握新知。怎樣才能使“開場白”有聲有色,深深地吸引住學生,抓住學生的心,煥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為一堂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呢?這是許多道德與法治教師都在苦苦追尋的。在學習眾人之長的基礎之上,筆者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場白”的藝術,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呈現(xiàn)不盡相同的“開場白”形式。
一、生活導入法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時事熱點和案例具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真實性的特點,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共鳴,進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一系列的課堂實踐表明,利用生活實例進行“開場白”,不僅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fā)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主動參與課堂的飽滿熱情,這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例如,筆者在講授《社會責任》一課時,一上來先展示課前準備的發(fā)生在2020年春節(jié)突如其來的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戰(zhàn)役中的一張張感人的照片:他們是用血肉之軀堅守崗位的醫(yī)務工作者,他們是為建醫(yī)院、制口罩而日以繼夜趕工的工人們,他們是冒著風雨堅守在高速路口的警察們,他們是日夜馳援運送物資的駕駛員,他們是深夜里錄制“釘釘課”的教師們……頓時,學生對照片中的“英雄們”肅然起敬?!霸谶@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他們的逆行詮釋了什么?”學生爭前恐后地回答“生命的意義”“大愛”“責任與擔當”……在學生們的回答中自然而然地導入“社會責任”這一新課主題。
用一個個活生生的真實生活實例導入新課,可以大大拉近書本理論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的活生生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使《道德與法治》課中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更加有趣,使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使原本深奧的內容變得更加顯淺,使原本死板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索新知的課堂熱情。
二、故事導入法
針對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有目的地查找相關的故事、典故等,在講授新課前給學生聲情并茂地講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中,讓學生在專心致志地聽講故事中,逐步領悟本堂課要講的內容,引人入勝。小故事,大道理,不言而喻了。
如,筆者在組織學生學習九年級第二單元第二框《依法治國》一課時,首先給學生講述了《國王的判案》這個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國王出巡,偶然遇到了羊群失竊案,調查了很久都還沒有結果。忽然,有人來告發(fā),使案件成功告破。于是,國王下令獎賞這個告發(fā)人。奇怪的是,這位告發(fā)人卻要求開恩,從輕處罰盜竊賊,因為那個賊是他的父親。國王聽了,氣憤地拍了一下桌子,怒道:“什么?你竟然敢告發(fā)你的父親?”“我認為你告發(fā)自己的父親即是不孝,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親,即犯國法,犯法則死!”國王說道。結果,可憐的告發(fā)人被拉出去殺了。在講完故事后,筆者問:“國王的判案是‘人治還是‘法治?”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道:“人治。”筆者接著問:“如何理解法治?”隨著問題的拋出,順理成章地導入了新課的主題——依法治國。由此可見,一則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故事使本來枯燥乏味的法治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大大引起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把學生帶入到故事情境中,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法治的內容。
三、音樂導入法
蘇聯(lián)著名現(xiàn)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影響青少年心靈的手段中,音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音樂是思維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發(fā)展。”音樂是最能引起全人類的情感共鳴的。筆者在講解《改革開放》內容時,播放廣為傳唱的《春天的故事》,它藝術地再現(xiàn)了鄧小平啟動改革進程的歷史以及深圳特區(qū)的發(fā)展簡史,這讓本來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起來了,學生很快就投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來。又如,在講《我和父母》一課時,首先請學生欣賞歌曲《真的愛你》,隨著歌聲旋律的播放,學生也不由自主地跟著音樂唱起了這首歌曲。頓時,整個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歌曲播放完畢后,筆者請學生說出歌名并提問這首歌是贊美誰的?學生說,是贊美媽媽的,進而筆者又問:“贊美媽媽的什么品質呢?”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
四、情境表演導入法
學生道德情感與法治觀念的建立,往往與學生的年齡差異和理解能力的強弱有關,這就使學生道德與法治認知形成具有一定的難度。要突破這一難關,我們可以采取讓學生親自表演情景的方法,通過學生扮演角色、小品、相聲、辯論等表演形式,讓學生的親身表演融入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情感,從中體會而領悟道理,從而加深學生對道德和法治的認識。
例如,在講授九年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課時,學生對于國家政治制度這些抽象的內容是難以理解的,于是,在導入時筆者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小品——學生代表大會(學生表演)。情景內容: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快到了,學生對于“如何歡度中秋佳節(jié)”的話題眾說紛紜,議論紛紛,如何把全校1300多人的意見收集起來呢?學生小君(扮演學生會主席)向全校廣播發(fā)出通知:各班級,為了迎接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學校決定于9月15日在會議室召開學生代表大會,要求每班選出1名學生代表出席參加會議。通知一出,小敏(扮演班長)立刻在班級組織選舉學生代表,全班學生(扮演)投入參與到此次的選舉代表中。接著,選出的代表出席參加學校的大會。小品演繹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投入到情景的扮演中,激發(fā)起高漲的學習熱情,小品結束后,筆者立即提出問題:“我國是一個擁有14多億人口的國家,人民是如何當家作主的呢?”學生從扮演小品的情景中聯(lián)系到國家進行思考探索新知,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學習。通過這樣的情景扮演,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經歷由小見大,從不知到已知,由淺知到深知的過程,從而達到理解學習新知的效果。
其實,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不同的學情,新課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還需要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不斷去發(fā)現(xiàn)、提煉、實踐和運用。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粋€人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實踐,并從中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應該針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不同,根據廣大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采取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開場白”,在課堂的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心,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迸發(fā)出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知欲,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精彩絕倫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愛軍.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初中政治課上的應用[J].成才之路,2008(14).
[2]薛鳳榮.談談初中政治課之教學藝術[J].成功·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