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闡述了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必要性,針對學校工會組織在服務職工過程中存在的不真實、不務實、不踏實等問題,提出了學校工會組織做好職工服務工作的具體路徑:要明確服務對象,找準服務定位,提升服務意識,拓寬服務內容,形成服務體系。
【關鍵詞】 學校;工會組織;服務職工;路徑
學校中的工會組織是聯(lián)系學校和教職工之間的紐帶和橋梁,為教職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是其職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職工中去,使工會工作更貼近基層、貼近職工群眾,更符合職工群眾意愿。中國工會十七大也提出:“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鼻袑嵃压章毠さ穆毮軘[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就要求工會組織既要圍繞中心工作搞好“公轉”,又要聚焦服務職工群眾搞好“自轉”,針對職工群眾的新期待、新訴求、新祈盼,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服務,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在職工訴求表達、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保障合法權益、困難職工救助等多個方面充當好“代言人”“發(fā)言人”的角色。
一、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必要性
1、服務職工是工會工作的本質要求
《中國工會章程》中指出:“服務職工是工會工作的本質要求。中國工會堅持群眾化、民主化,保持同會員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依靠會員群眾開展工會工作。各級工會領導機關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到基層,全心全意為基層、為職工服務,增強基層工會的活力,把工會建設成為‘職工之家”。由此可以看出學校中的工會組織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務職工群眾,維護職工利益。工會工作的對象是職工,干好工作的關鍵在職工,保持與廣大職工的密切聯(lián)系是工會工作的生命線。
2、服務職工是實現(xiàn)學校和教職工雙贏的內在需要
職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從職工的角度來講,工會組織只有把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才能贏得廣大職工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工會工作才會充滿活力。簡單的說,發(fā)揮好工會組織的服務職能既能維護好職工的利益,又符合管理者推動學校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需要。一個學校的成功與否,不僅要有一個高效的管理團隊,更多的還要有一支團結一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職工隊伍,如果把一個學校比作一條“龍舟”的話,那么管理者只是“龍舟”的“擊鼓者”,職工才是推動“龍舟”向前的“劃槳人”,只有不斷的強化對職工的服務,才能使“擊鼓者”和“劃槳人”同頻共振,推動學校不斷持續(xù)發(fā)展。
二、學校工會組織在服務職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一些學校中的工會組織,在對職工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把職工當成了 “配角”,往往不能站在職工的立場,暴露出敷衍應付、裝腔作勢、華而不實、變通走樣等態(tài)度不端正、用意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
1、工會工作不夠真實
虛情假意和形式主義太多,換句話來講就是沉不下去,不接地氣,缺少一些“泥土味”。比如一些學校在召開職代會的過程中,在涉及到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上繞圈子、玩捉迷藏,或者對職工提出的敏感問題“悶聲發(fā)大財”,而往往工作報告中各項工作都是蒸蒸日上、蓬勃發(fā)展,“張口閉口”將職工利益放在首位,落實起來卻輪子空轉。這樣一來,職代會本來是讓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維護自身利益的“群言堂”,變成了學校管理者自吹自擂的“獨角戲”。
2、工會工作不務實
有的工會打著服務職工的幌子沽名釣譽,不求職工拍手,只求領導點頭。動不動就搞大活動,重表面、撐場面、亮臉面,過分的追求外在包裝,要視覺形象,要舞臺效果,把服務職工的平臺搞成了宣傳學校形象、領導作秀的舞臺,宣傳工作固然重要,但作為服務職工的工會組織如果挖空心思,把精力都放在這上面,不僅違背了做事的初衷,同樣也會讓職工反感。職工運動會本是一項讓職工放松身心、熱愛運動、展示自我的活動,但有些學校在舉辦職工運動會時,鑼鼓喧天,鳴禮炮、放禮花、做彩車,人力、物力、財力耗資巨大,先不說這些錢從哪里來的,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把這些錢用在服務職工上效果又如何呢?
3、工會工作不踏實
有些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目的性不強,過于浮躁。一些喊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權益沒有得到根本的落實,服務工作做不到職工的心坎里去。比如在職工生病住院時,工會組織不去親自探望慰問,而采取讓職工自行買點營養(yǎng)品,然后到工會報銷。雖然這種行為能夠符合工會的財務制度,但卻不能體現(xiàn)工會組織的人本理念。生病的職工不僅要經(jīng)歷身體上的痛苦,往往心里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工會組織應該及時的幫助職工進行心里疏導,化解思想上的負擔,而不能只照本宣科,更應該以情感人。
三、學校工會組織做好職工服務工作的路徑
1、明確服務對象
學校中的工會組織要想充分的發(fā)揮服務職能,首先要有明確的服務對象。如果服務對象不明確,工作起來很可能是南轅北轍、事與愿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團工作中指出:“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要以群眾為中心,讓群眾當主角,而不能讓群眾當配角、當觀眾。”可以肯定的是學校中的工會組織的服務重點對象就是廣大的職工群眾,要切切實實的把職工群眾放在服務的主體位置,避免出現(xiàn)優(yōu)秀職工有人愛,困難職工有人疼,處在中間的大多數(shù)沒人管的局面,與此同時也要注重對職工的服務需求進行層次分類,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決要杜絕一刀切,不結合實際的做法。例如在學校從事治安保衛(wèi)的職工,他首先最需要的就是勞動保護方面的服務,而長期從事教育教學的老師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放松等。
2、找準服務定位
《工會法》規(guī)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這就決定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既是工會的基本職責,也是法律賦予工會組織的權利。因此工會組織的服務定位應突出關注職工權益的維護,要堅持把維權工作作為緊密聯(lián)系職工、維護職工隊伍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抓手,重點針對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通過民主管理的手段,如職代會、民管會、校務公開等方式讓職工真正的參與到學校發(fā)展的管理之中,切不可在涉及職工權益的問題上走過場,搞形式主義,剝奪職工正當?shù)暮戏嘁?,更不能“掩著、蓋著、護著”,無視職工的知情權。
3、提高服務意識
提高工會組織的服務意識是做好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重要任務,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工會組織思想境界不高,服務缺位比較嚴重,缺少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主動出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意識不強、效果不佳,特別是在開展各類技能競賽活動的時候,往往過于注重活動本身的效果,而忽略對職工個人素質的錘煉與提升。要深刻的認識到,這些問題不解決,在服務職工方面沒有新作為,就會使工會組織逐漸喪失它存在的根基,失掉在職工隊伍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所以,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對職工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了解掌握的最清楚,把服務意識體現(xiàn)在讓職工都能想到“有困難找工會”,厚值于職工的內心,在實際操作上更要“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4、拓寬服務領域
曾有人調侃國企工會只會做四件事:“吹拉彈唱、打球照相、生病慰問、扶貧濟困”。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工作領域不寬、服務內容不多。實際上工會要結合自身工作特點整合資源,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著力拓展服務職工的領域,延伸服務職工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凸顯工作特色,打造工會服務品牌,在服務對象上實現(xiàn)由困難職工向全體職工轉變,在服務內容上實現(xiàn)由生活救助向就醫(yī)、心理幫扶等全方位服務轉變,在服務手段上實現(xiàn)由工會向各級組織借助力量整合資源通力合作轉變,為職工群眾提供技能培訓、子女入學、醫(yī)療救助、法律咨詢等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因此,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下職工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訴求和服務需求,在滿足職工經(jīng)濟權利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工作領域,擴大服務職工內涵,解決職工實實在在的困難、有力地推動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
5、形成服務體系
形成服務體系是建設服務型工會的重要途徑,但它不是一個工會組織的單打獨斗,而是要將自身作為整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工會組織切實發(fā)揮“樞紐型”組織作用,樹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在主動爭取黨政重視支持的同時,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加強與外界的溝通。比如作為學校工會可以與同級、上級、下級工會共同搭建服務平臺,也可以與其他社會團體建立緊密聯(lián)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無縫隙服務體系,不斷擴充服務功能,形成一個層級清晰、結構合理、程序規(guī)范、運作有效的服務格局。這樣把自身置身于整個服務鏈條之中,將有利于進一步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更好的滿足職工各個層面的合理需求,有利于不斷的提高工會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總之,工會組織的服務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自身要加強服務建設,同時還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在服務職工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好 “穩(wěn)定劑”、“潤滑劑”、“強心劑”的作用,在當好廣大職工“娘家人”的同時,不斷的推動學校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鐘渝. 高校教職工的不同利益訴求與工會組織的協(xié)調作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4)162-164.
[2] 顏紅. 新形勢下高校工會做好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 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 2014(5).
【作者簡介】
任金彪(1986—)男,漢族,天津人,大學本科學歷,天津市公用技師學院中級政工師,研究方向: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