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效率,對于學生而言,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教學水平,根據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進行合理教學設計,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探究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現狀以及具體的構成。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數學教師;設計能力
一、 引言
教學設計能力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也能夠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各項業(yè)務水平,屬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潛在性影響因素。教師設計能力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中的重中之重,教師設計能力決定著教師教學水平以及課堂教學質量,小學數學學科要求教師必須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應當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學活動,設計應具備的知識點和相關技能,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才能夠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 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現狀
根據當前我國的教學設計理論研究表明理論并未發(fā)展完善,處于引進和消化國外研究成果階段,并沒有與具體學科進行有效結合,也難以實現大面積的推廣。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打好基礎的重要開端,數學屬于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應當引起我們的廣泛重視,但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并不樂觀,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在講解新知識點時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過于追求課堂教學形式,卻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夠對所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在應試教育理念下,教師過于重視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過于重視開展小組合作互動,卻忽略了課堂秩序的組織以及引導,教師盲目地憑借教學經驗設置教學活動,卻忽略了教學設置的系統性以及科學性,甚至有的教師并未了解什么是教學設計,便盲目地進行教學引導。由于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利用新課程教學標準作為教學的依托在課堂授課時通過與課本教材內容相互結合。為了滿足當前小學教師在實踐教學當中的需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綜合素質。教師通過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全面性的了解,通過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掌握更多的學習內容,有效地促進學生更快地適應校園活動,豐富學生學習思維,拓寬學生學習思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 當前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yè)素質較低
在數學教學實踐之中,大部分教師學歷偏低,對于教學科學化設計推進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小學數學教師大部分并未接觸過專業(yè)的數學學習專業(yè),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對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會產生一定的推動阻礙。
(二)缺乏系統性培訓
根據當前的教學情況,能夠看出學校對于教學培訓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學校盲目地認為教師某一方面知識匱乏,便會針對此方面進行重點培訓,但是導致培訓過程的單一化和片面化,嚴重影響著教學設計培訓的整體性與系統性,導致培訓效果較差。在當前數學教學設計培訓活動中,由于對教學設計認識存在不足之處,導致大部分培訓趨于表面,卻并未從本質上改善這一問題,在培訓力度上存在培訓力度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教學方法較為滯后
教師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過程當中,要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設計,通過將靜態(tài)和動態(tài)教學模式相互結合,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拓展,使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夠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觀點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也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通過設計科學的教學內容將教學重點進行逐步地完善。教師也要在知識灌輸的過程當中,忽略了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型設計,導致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采用滯后性的教學方法,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所以對于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提升有著負面性的影響。
(四)思維模式固化
教師受的傳統思維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導致學生在教學創(chuàng)新當中的目的性不夠強烈。教師運用不夠科學的教學觀點,難以合理化地設計教學內容,與此同時教師在實踐教學當中缺乏理性的認知,所以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存在單一性,學生的綜合能力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和提升。
四、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構成
由于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能力,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探索當中積極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所以教師要提高教學的重難點,通過技能和態(tài)度的轉變,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一)授課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要具備足夠的數學教學知識,在實踐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同時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的授課,了解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踐行數學概念的拓展。教師通過課前導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地吸引小學生學習注意力,將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學事物直觀地呈現到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學習的相關概念。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探究的意識,讓學生樂于接受新鮮的事物,并且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相應的問題,教師通過課前導入利用,直截了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課程學習的趣味性。教師通過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同時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贏得學生的認可。教師也可以在以長度為單位的課堂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探究思維,通過豐富學生的課堂探究欲望,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投入意識。教師也可以通過以身高為主題開展數學測量活動,讓學生學會測量自身的身高,并且通過測量身高掌握長度的單位。教師通過將數學知識結合實際性的教學活動來進行教育的融合,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加深,學生學習意義上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也可以通過知識體系和教學概念進行有機的引導,使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設計得更加科學和合理,使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的同時樹立科學學習的數學學習心態(tài)。
(二)技能方面
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存在一定的技能方面問題,教師要根據當前小學教學實際狀況歸納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通過提升學生的知識總結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教師在設計教學評估內容時,要充分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基礎性的教學要求,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內容,將足夠的技能和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從而保證在執(zhí)行的過程當中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思路。教師可以在小學課堂當中為學生建立一定的教學情景,通過情景的渲染結合數學知識,可以將教材當中復雜難懂的知識點更好地呈現到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方便地學習數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情景融入性。教師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探究積極性,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激情的同時,利用情景劇來與實際生活進行教學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效率。由于情景教學可以迅速地帶動學生的學習氣氛,將學生引入到課堂環(huán)節(jié)當中,使學生喜歡上數學學習,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科學性,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與情景劇相結合,讓學生自導自演在超市購物的場景,通過提升學生在超市當中購買和交談的能力,引導學生應用2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從而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增強學生的知識探究熱情,豐富學生的學習思路。
(三)教學態(tài)度
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當中提升教學的高效性,就要端正自身的教學態(tài)度,教師要具備熱愛數學,并且積極探究數學教材的良好教學心態(tài),提高自身的教學責任感,以小學生為主體,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了解當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通過探索教學內容,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了解教學當中的關鍵性意義,從而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對于學生的知識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引導。教師通過在課堂當中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引導,并且在課堂開始之前形成系統性的引導視頻下培育學生,一定的鼓勵和支持,讓學生樹立科學學習的良好學習態(tài)度,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投入意識。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活動之前,為了有效地滿足當前課程的實際需求,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給予學生綜合性的評價和引導,有助于調整教學狀態(tài),使教學內容達到優(yōu)化豐富學生學習思路。教師也可以通過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和引導,找到教學設計當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成果不斷地進行改善和創(chuàng)新,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動態(tài)化的教學引導,促進學生主動地融入學習環(huán)境當中。教師也要通過引導學生共享交換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理念和良好的學習思維。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在課堂當中的表現,給予恰當的評價和鼓勵,在學習活動當中要針對學生的突發(fā)狀況采取及時的反應和補救,并且根據數學課堂當中學生學習的成效來進行教學調整,根據新興的問題來進行教育的引導,設計出良好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相關內容。
五、 結束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總結得出,當前我國數學教學工作,深入發(fā)展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一項循序漸進,并且逐步吸收內化的動態(tài)過程,需要教師能夠保持不斷學習的心態(tài),更新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理念,能夠積極踴躍地進行學習與實踐,切實提高教學能力,才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亞穎.針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及其構成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420.
[2]王大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及其構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62.
[3]王建峰.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及其構成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7(21):37.
[4]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及其構成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97-101.
作者簡介:
張青山,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渭源縣祁家廟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