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磊
摘要:探究能力作為當今時代背景中優(yōu)秀人才所需要具備的技能之一,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并培育學生的探究能力,充分落實我國素質(zhì)教育目標。隨著我國教育部門的不斷改革以及新課改的出臺,教育部門要求學校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落實素質(zhì)教學,并將學生作為主要的教學中心,積極完善以往的教學內(nèi)容,并設計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nèi)容,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具有較強實踐操作以及應用特點,該課程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勞動習慣、提高學生勞動品質(zhì)的同時,為學生的探究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平臺,促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探索掌握更多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 勞動與技術課程 培養(yǎng) 學生 探究能力
我國教育部門出臺的新課改明確指出,目前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中,缺乏培育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內(nèi)容,并以此提出培育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需求。勞動與技術教學作為培育學生勞動素質(zhì)和勞動意識的教學科目,也是我國充分落實素質(zhì)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小學教師在重視開展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的同時,還需要從根本上改進、優(yōu)化當前的教學活動模式以及方案,充分將培育學生探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所具有的探究能力以及學習熱情,充分落實貫徹我國素質(zhì)教育目標?;诖耍疚膶⒅饕芯啃W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相關策略,幫助更多的教師充分落實素質(zhì)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
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守循序漸進、逐層深入的教學原則,并在尊重學生學習規(guī)律以及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更好地開展相關學習[1]。此外,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入手,通過調(diào)動學生對勞動與技術課程產(chǎn)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最終實現(xiàn)教師的實踐教學與認知活動的統(tǒng)一教學目的。小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以及組織者,教師需要充分激發(fā)學生所具有的學習欲望,通過精心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對課堂探究產(chǎn)生的興趣,并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良好平臺。而情景教學作為當前有效的的輔助教學方法之一,小學教師通過使用情境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還能加大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制作萬花筒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景,教師為學生準備不同種類以及造型的萬花筒,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讓學生對萬花筒進行欣賞和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可以觀看到萬花筒中豐富多彩的圖案,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制作萬花筒的動力以及興趣。當學生對制作萬花筒產(chǎn)生較高的學習興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實踐操作相關內(nèi)容,促使學生在強烈探究興趣的驅(qū)動下,積極、主動的開展高效自主探究學習[2]。
二、注重課堂實踐體驗,探究樂趣
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內(nèi)容中,涉及到較多其他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而這些知識技能都是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后,才能充分掌握、牢記在心的。所以,教師想要提高學生掌握勞動知識以及技能的水準,就需要增加學生的探究體驗感,并為學生精心設計相關的探究實踐活動內(nèi)容,從而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轉(zhuǎn)化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操作的平臺。因此,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需要充分抓住課堂教學的相關規(guī)律,轉(zhuǎn)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方法以及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方法,積極引入更多具有探究性教學的模式,促使學生在參與課堂探究實踐活動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勞動與技術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感受,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例如,教師在教導彩塑小動物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部分優(yōu)秀的動物作品,讓學生對這些作品進行觀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動手實踐熱情以及學習動力[3]。并且,教師需要充分掌握這一機會,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操作時間以及良好的材料,使學生將課堂活動轉(zhuǎn)變?yōu)樽约禾剿鲗嵺`的平臺,充分發(fā)揮出自身所具有的探究能力以及探究思維,當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及實踐體驗后,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態(tài)。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由于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培育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水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部分,但如果教師只重視培育學生掌握機械性的理論知識,不僅無法讓學生將其靈活運用在實踐活動中,還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探究課程教育目的。因此,勞動與技術教師需要將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方面上,積極鼓勵學生靈活應用在課程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技能與實際生活中,從而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并且,讓學生使用探究性的學習方法,積極參與各項課外實踐活動,可以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開闊學生的眼界以及視野[4]。此外,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二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聯(lián)系,二者屬于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jù)二者這一特點,精心設計合理的課外實踐活動,以此來鞏固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并有效實現(xiàn)課外教學的延伸以及補充。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植樹節(jié)時進行義務植樹活動,使學生將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靈活應用到實際的植樹過程中,并在這一過程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鞏固學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素質(zhì),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發(fā)現(xiàn)、解決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推動整體學生的更好發(fā)展[5]。
四、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動手、動腦能力,還需要教授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促使學生在欣賞、合作、思考的同時,可以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教育目的。比如,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師在講解水果拼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組織一個班級水果聚會,從而對學生進行較好的教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水果拼盤的制作。而在進行水果聚會之前,教師需要先引導學生掌握水果的相關知識,像小學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水果聚會時,發(fā)現(xiàn)水果中存在雪梨、香蕉等。教師可以先將雪梨的相關內(nèi)容教授給學生,而雪梨更是富含著一個深刻的教育故事:孔融讓梨。當教師為學生講解故事之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雪梨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加仔細地觀察雪梨表皮以及顏色等內(nèi)容[6]。此外,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還可以詢問學生誰喜歡吃香蕉,然后讓喜歡吃香蕉的同學為大家介紹香蕉的相關知識,并把自己掌握的香蕉知識分享給其他同學。當教師對學生講解相關知識內(nèi)容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制作水果拼盤,最終對學生制作出來的水果拼盤進行合理的評價。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這一動手實踐操作,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合作意識以及合作技能,還促使學生掌握了更多具有意義的故事以及水果相關知識。因此,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教學課程還可以延伸出諸多的其他知識內(nèi)容,教師需要轉(zhuǎn)變自己當前的教學理念,擺脫傳統(tǒng)教材課本對教學所產(chǎn)生的束縛,促使學生通過實踐教學課堂,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有效擴展學生的視野面,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以及素養(yǎng)[7]。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并不只是單純的讓學生進行勞動,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學,使學生通過引導掌握動手以及動腦的相關能力,促使學生掌握并學習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并且,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還具有比較顯著的實踐特征,教師需充分融合該課程的這一特點,帶領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思考、解決問題以及發(fā)現(xiàn)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不僅可以提高實際教學課堂的質(zhì)量與效率,還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zhì)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葉麗.優(yōu)化勞動技術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技術思維能力[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0,(02):50-54.
[2]陳衛(wèi)東,何云.激趣探究生長——小學低年級勞動與技術有效教學策略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94.
[3]曾麗蔚.如何優(yōu)化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課堂結構[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229-230.
[4]曹官福.手腦結合,身心共建——勞動與技術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J].內(nèi)蒙古教育,2019,(17):22-23.
[5]張賽兒.引探究開思路重拓展——談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的引導[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7,(06):40-43.
[6]孫守忠.縣域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資源實踐開發(fā)的策略及途徑[J].寧夏教育,2019,(02):50-51.
[7]蔣燕媛.讓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開出絢爛之花[J].小學教學研究,2018,(12):42-44.
(作者單位:蘇州市虎丘教育集團金閶新城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