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菲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采取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揮各自的特長,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本文結合具體實例對基于課堂觀察的小學英語“小組合作”高效課堂展開研究。
【關鍵詞】課堂觀察;小學英語;小組合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研究逐漸興起,人們越來越注重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嘗試利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觀察作為研究課堂的一種新方法,開始受到學界的關注與小學教師的青睞。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了解這堂課的課堂教學效率。課堂觀察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適當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善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合作交流、梳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的思想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內(nèi)的每位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發(fā)表觀點,從而滿足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心理需求,促進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fā)展。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奠定英語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學生搭建英語交流平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應如何構建基于課堂觀察的小學英語“小組合作”高效課堂呢?
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小組劃分
小組合作學習指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展開學習,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留心觀察學生,了解其學習情況及性格特征等,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
在劃分學習小組時,教師需要遵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如有的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強、思維比較活躍,但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善于表達和交流;而有的學生雖然學習能力相對較弱,但性格比較開朗,比較善于表達自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這些學生安排在同一個小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為其他學生提供一些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其他學生找到更加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而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可以帶動整個小組的學習和討論氛圍,鼓勵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積極交流和表達。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學習到一些更加實用的學習方法,進而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一套合理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而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也可以在其他學生的鼓勵下大膽表達和交流,不斷強化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學生便能夠共同提高,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訓練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技能包括聽、說、看、讀、寫五個方面的技能以及對這五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尤其需要重視對口語的訓練,注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長期發(fā)展。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仍有不少小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盲目地追求或只在乎取得高分,不愿意開口說英語,英語表達能力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段的變化,這些“高分低能”的學生會越發(fā)感到不適,曾經(jīng)因英語成績優(yōu)秀而積攢下來學習信心和興趣也會蕩然無存。小學英語教師應在課堂觀察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要求,創(chuàng)設一些合理的課堂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學習、自主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英語口語訓練。
例如,在教學PEP人教版(三年級起點)三下的Unit 3 At the zoo時,在了解本單元討論的主要內(nèi)容是動物,包括其名稱、外貌特征等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先讓學生聽音說出幾種動物的名稱,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問題“Where are they?”引出“At the zoo”的單元主題,并播放一首膾炙人口的英文童謠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將學生不知不覺地帶入多彩快樂的動物園里。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發(fā)揮想象力,通過小組合作方式交流“What other animals can you see at the zoo?”讓學生說說可能還會看到哪些動物?可能會說些什么呢?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為了更準確地表達自身想法,會主動查找、學習一些關于動物的英語詞匯和句子。同時,在學生英語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教室里內(nèi)走動,觀察每位學生參與小組話題討論的積極性,了解每個小組的交流情況,針對學生在英語發(fā)音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并實時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上述教學方式有利于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
三、以比賽的方式激勵學生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之間進行一定的競爭和比賽。在這一過程中,小組成員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為小組爭取更好的成績。
例如,在教學PEP人教版(三年級起點)三下的Unit 2 My family復習課時,教師在處理單詞環(huán)節(jié)上,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站到底”的PK比賽。首先,各小組利用課前準備好的記號筆在大卡上用氣泡圖的方式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記錄下本組所學的關于人物稱呼的單詞。然后,時間一到,各組派一位發(fā)言人上臺,輪流說單詞,一次說一個,一個加一分(每組準備一個加分牌),說得數(shù)量多的一組繼續(xù)留下,等待下一組學生上臺挑戰(zhàn)。持續(xù)挑戰(zhàn)時,教師應要求雙方不允許出現(xiàn)重復的單詞,堅持站到最后的、答題數(shù)量最多的組為獲勝組。最后,獲勝組另派兩名代表上臺舉卡展示其氣泡圖,其余各組派代表分別從書寫規(guī)范、正確、整潔三個角度為獲勝組加1至3分。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提升自身交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能夠在組與組之間的相互競爭中取長補短,提高自身創(chuàng)造力,拓展自己的開放性思維。
四、合作學習,合理評價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因此,合理的評價可以幫助其樹立自信心,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嘗試新內(nèi)容,不斷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豐富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都是片面的,我們可以從他人的角度看到自己身上隱藏的一些優(yōu)點和缺點,從而幫助自己更全面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評價活動,采用多種形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教師對學生評價、個人評價、小組內(nèi)部評價與組間互評相結合,從而全面、靈活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可以采取其他教學評價方式,通過評價機制不斷引導小組成員向更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并不斷校正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偏差。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仔細觀察學生,留心每位學生在課堂中付出的努力。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需要肯定學生的努力,鼓勵其進步,讓學生繼續(xù)保持這種精神,不斷學習、不斷提升。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提高自身能力。
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也是當代教師的一項專業(yè)活動。課堂觀察不是為了獲得結論,而是為了促進課堂的改變,最終構建高效課堂。上課前,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需求制訂課堂觀察量表,并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設計學生小組活動任務。學生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整理分析,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途徑、方法,從而真正地習得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培養(yǎng)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成員,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英語口語訓練活動,還可以以比賽的方式激勵學生學習,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張春華.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9(10):88.
2.關錦.小學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xiàn)象的反思——以廣州版小學五年級英語教學為例[J].新課程·中旬,2016(05):456-457.
3.潘麗琴.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4.常樂.小學英語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證研究——以石家莊A小學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基金項目】本文系柳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自籌經(jīng)費課題(C類)“基于課堂觀察小學英語‘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研究”(課題編號:2019C08)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