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服務
摘?要: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是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至上理念的體現(xiàn)。文章分析了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存在的問題,探討了人工智能在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服務中的應用。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02-0033-02
1?背景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一個重要部門,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高校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文獻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使命[1]。為了激發(fā)讀者的閱讀熱情,提高館藏文獻的利用率,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在高校圖書館應運而生。藏借閱一體化是將原本分置于不同書庫的圖書、報刊和電子影像等文獻資源集中放置在同一空間,集文獻收藏、流通和開架閱覽為一體,供讀者自由借閱,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目前,高校圖書館的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書刊亂架、錯架及圖書損壞、遺失等問題[2],而解決上述問題需大量工作人員全天候進行整理和維護。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3]。2012年,深度學習算法在語音和視覺識別上實現(xiàn)突破,使人工智能的產業(yè)化和商業(yè)化成為可能。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應用領域有:①個人助理。如智能手機語音助理、家庭管家和陪護機器人等。②自動駕駛。③智能醫(yī)療監(jiān)測診斷設備。④電商和金融領域的智能導購和客服。⑤教育領域的智能個性化輔導和兒童陪伴設備。目前,人工智能在圖書館領域應用得不多,如能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高校圖書館的藏借閱一體化服務,則可有效解決書刊借閱和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2?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存在的問題
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高校圖書館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以江南大學圖書館為例,該館的藏借閱一體化借閱空間共有五層,分別設置有沙發(fā)、座椅及各種自助閱讀設備等供讀者閱讀和學習,館內Wi-Fi全覆蓋,讀者可自由獲取所需的數字文獻資源,同時設有查詢機供讀者檢索館藏文獻、查詢資料等。自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實施以來,該館日均讀者接待量達到6,500人次,日均借還圖書2,500冊,極大地提高了館藏文獻的流通率和利用率。但是,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也存在以下問題。
2.1?書籍亂架、錯架及損壞、遺失現(xiàn)象嚴重
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使高校圖書館讀者借閱書刊更為便捷,讀者在館內可任意取閱各類圖書、報刊等,但任意取閱的后果是書籍亂架、錯架,雖然亂架、錯架的圖書和報刊能夠在圖書館的檢索系統(tǒng)中查到,但讀者按照索書號卻無法在書架上找到。此外,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下的書籍會被頻繁抽取、翻閱、上架,易出現(xiàn)卷邊、掉頁、污損等問題,還有一些書刊被隨意勾畫和撕頁,造成損壞,而現(xiàn)有自助借還設備無法對圖書的壞損、缺頁、隨意批注等情況進行識別。高校圖書館現(xiàn)有的門禁系統(tǒng)是通過磁條進行識別的,若撕掉圖書中的磁條,門禁系統(tǒng)就無法識別而造成丟失。書籍的錯架、亂架及損壞、遺失會嚴重影響讀者的正常借閱,降低文獻的流通率和使用率。
2.2?增加圖書館員的工作量
在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下,高校圖書館文獻的流通量明顯加大。讀者在閱讀區(qū)閱覽后未將圖書放回書架,造成大量圖書留在閱讀區(qū),這些圖書來自不同的樓層和書架,還有些圖書被堆放在閱讀區(qū)域以外的角落,圖書館員需將這些書籍整理回收上架,極大地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
2.3?圖書館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秩序變差
在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下,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數量不斷增多,進而影響?zhàn)^內環(huán)境和秩序。如:有些讀者在圖書館吃東西,有些讀者在圖書館大聲喧嘩,還有些讀者因座位問題發(fā)生矛盾和沖突,這些不文明行為都破壞了圖書館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秩序,降低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3?人工智能在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服務中的應用
早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金澤某工科大學圖書館就使用34臺機器人為4,500名在校學生取放磁帶和錄像帶,這些機器人由中心計算機指揮,從磁帶和錄像庫中取出讀者需要的磁帶或錄像帶,并傳遞給錄音機或錄像機進行放映,讀者只需等候40秒左右即可欣賞到想看或想聽的內容[4]。2002年,美國猶他州威拉德·瑪里奧特圖書館利用碼垛機和機器人對200萬冊圖書進行自動存取[5]。受技術和成本的限制,這些機器人并沒有被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2016年,AlphaGo與李世石的人機大戰(zhàn)使人工智能再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AlphaGo采用了“深度神經網絡”和“鞏固學習”兩種人工智能技術,前者具有模仿人類大腦進行模式識別的能力,而后者能夠通過試錯制訂應對方案[6]。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高校圖書館將成為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
3.1?書籍整理
人工智能在高校圖書館書刊整理方面的應用主要涉及書籍收集、上架和整理排序等工作。如:具有人工智能技術的“收書機器人”可自動識別和收取散落在書桌或角落的圖書,“上架機器人”可將圖書、報刊等放置到相應樓層的相應書架上,而“排序機器人”則可自動識別書架上的索書號,將錯放的圖書和報刊按正確順序擺放。在藏借閱一體化流通模式下,這些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代替圖書館員完成繁重的錯架、亂架整理工作,提高圖書和報刊的上架速度,進而提高文獻的流通率。
3.2?智能借閱及文獻定位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自助借還設備僅能簡單掃描書刊條形碼,無法識別書籍的缺頁、壞損等情況。而智能圖書借閱系統(tǒng)可通過圖像識別技術進行借還書,讀者借書時,機器手快速翻閱書頁,利用圖像識別系統(tǒng)進行掃描并保存圖片;讀者還書時,智能系統(tǒng)對圖書重新掃描,對比之前保存的圖片,以判斷是否有缺頁和壞損,最終決定是否接受還書。智能圖書借還系統(tǒng)還會不斷更新圖像識別功能,以確保不出現(xiàn)誤判。此外,智能定位系統(tǒng)采用無線射頻技術或GPS定位,可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進行定位與查找,避免丟失,即使有些圖書被帶出圖書館,智能定位系統(tǒng)也能進行查找。
3.3?智能咨詢
語言能力是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蘋果的Siri、微軟的Cortana、亞馬遜的Alexa、IBM的Watson及三星的Bixby等人工智能語音技術已經被用作虛擬助手。如:蘋果的Siri能夠與手機或電腦用戶進行簡單的交流,IBM的Watson被英國某關節(jié)炎研究所用作虛擬助手,能夠回答病人關于關節(jié)疼痛的問題,并為患者提供緩解疼痛的建議[7]。隨著機器人語言功能、檢索功能、定位功能的發(fā)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可被應用于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咨詢服務。目前,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已嘗試使用基于人工智能語言標記的軟件與讀者進行聊天,為讀者提供文獻檢索、借閱提醒及學科導航等服務[8]。
3.4?環(huán)境與秩序維護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高校圖書館不僅可使用自助清掃機器人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還可使用具有語言溝通能力的機器人監(jiān)管圖書館秩序,勸阻讀者的不文明行為,維護圖書館的良好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黃筱瑾,唐成毅.高校圖書館融入教學科研主流工作探析[J].圖書情報導刊,2016(9):109-113.
[2] 梁美霞.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的利與弊[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10):111-112.
[3]百度百科.人工智能[EB/OL].[2019-12-10].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5%B7%A5%E6%99%BA%E8%83%BD/9180?fr=aladdin.
[4] 孫小煥.機器人用于圖書館[J].贛圖通訊,1983(2):53.
[5] 方建軍,張曄.圖書館圖書自動存取機器人的研究與應用[J].圖書館建設,2012(7):79-83.
[6] 年雙渡.AlphaGo熱潮過后人工智能還會帶來什么[N].中國商報,2016-03-22(04).
[7] Peter Sayer.人工智能戰(zhàn)斗正在升級:這是IT巨頭們的下一步行動[N].計算機世界,2017-06-26(12).
[8] 王展妮,張國亮.圖書館機器人應用研究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3):82-87.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