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的全面推出對當下的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戰(zhàn)。在此情況之下,教師就必須要對當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現狀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充分的掌握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引導教師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科學的對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這樣才能使實際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能夠得到飛躍性提高。
關鍵詞:更新;教學理念;改進;道德與法治教學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對實際的課程教學結構進行優(yōu)化調整,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和練習,利用科學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要及時的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和總結,參考成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案例和經驗,不斷的對現有的課堂教學體系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同時也能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一、在道德與法治過程當中更新教學理念
為了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過程當中的重分數,輕綜合素質、重理論,輕實踐等的問題,教師就必須要樹立全新的素質教育理念,在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道德法治理論知識情況之下,為學生設計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多樣性的實踐合作活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情況之下,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將相關的知識內化為能力和素養(yǎng)。教師可以樹立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個性化理念、主體性理念,充分的將學生作為實踐活動學習的主體,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來進行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設計。也可以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因材施教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此外,教師必須要樹立開放性教學理念,為學生設置開放性的教學目標,引入開放式教學元素,科學組織開放性的時間探究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內容僵化和封閉的現狀,同時也能使實際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更具包容性、新穎性、生動性、開放性。
二、改進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科學整合教學內容
在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材進行全面研究分析,充分的掌握教學重難點和教學主題,全面挖掘教學當中的一些具有教育價值和德育性的教學素材。從學生的思維點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和分析。另外,教師也可以充分的把握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之間銜接點,有效的引入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案例或者事件;或利用互聯網獲取一些具有較強的區(qū)域性、特色性、多樣性、人文性的教學素材,結合教學主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篩選。然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層次和維度入手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實際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當中。
(二)有效構建教學情境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和弊端,在此情況之下,教師就需要以全縣教學理念為指導,利用先進多媒體教學技術來轉化復雜枯燥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利用直觀的音頻、圖片、動畫、視頻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學習。也可以在充分的考慮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情況之下,為學生構建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娛樂性、多元性、代入感的教學情境,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和研究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在具體氛圍之下來進行學習和探討。在全面激活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維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利用辯證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進行“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地震救災的場景,讓學生思考“救災過程中,哪些人承擔了什么責任?為什么要承擔這些責任?”引導學生從道德與法治的角度入手來分析消防員滅火、醫(yī)生做手術、民政部門運送物資、上級領導親臨現場指揮、部隊戰(zhàn)士搜尋幸存人員等的行為,嘗試利用自己的話來定義責任。另外,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責任的來源是什么?”“人們?yōu)槭裁匆袚熑??”“角色變化時,責任是否也會發(fā)生變化?”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教學學習,參考情境內容來進行分析和探討,全面加深學生對責任和角色的理解,利用PPT課件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掌握責任和角色之間的關系,以及承擔責任的方法。
(三)開展合作實踐教學
實踐是驗證知識和論證猜想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關鍵所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溝通與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特性和共性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小組的學生人數在6~8人左右。充分的尊重小組當中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難度適中的這些目標,并為學生安排螺旋遞進式的課堂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發(fā)揮最聰明才智來進行探討和學習。也可以根據實際的課程教學進度和教學主題,也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具有多元性和趣味性的實踐活動,引導和動員每個學生參與的活動當中,鼓勵學生不斷進行嘗試和實踐。或引導學生借助教師、小組成員的力量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并積極的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實踐心得。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和科技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之下,教師必須要充分的掌握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發(fā)展的主流方向和趨勢,結合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和綜合教育要求,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以此為依據來制定科學可行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案,有效的指導和引導后續(xù)課堂教學的開展。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要巧妙的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利用直觀有效的方式來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講解,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的互動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發(fā)展的空間。這樣才能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深入開展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麗麗.試論網絡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68.
[2]陳惠如.以核心素養(yǎng)為視角,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3]張文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讓學引思”理念的融入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68-69.
作者簡介:馬子?。?986-),男,回族,甘肅廣河人,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廣河縣回民第六中學(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