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祿
【摘要】? 在教學過程中,增強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習興趣;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感受學習樂趣;參與社會實踐,體驗學習成果;參加多彩活動,豐富教育內(nèi)容。
【關鍵詞】? 小學 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124-01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在整個小學教育階段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更為重要。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不光能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自覺抵制社會各式各樣不良誘惑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還使學生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為達成這一目標,作為新時期的品德教師,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樣,把它當作可有可無的術科進行教學,而是要正確地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運用現(xiàn)代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及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道德與法治實際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呢?我的教學策略如下:
一、增強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育,之前是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都不重視,甚至有厭學情緒,提不起興趣。在教學中,我會實施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習興趣。情感教育是從知到行的中介,它既是學生認識教師與社會,又是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的一種途徑,更是激發(fā)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興趣的催化劑。因此,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內(nèi)容,以講故事、材料閱讀、觀看視頻等情感體驗方式,將現(xiàn)實情感生活融入到教學中,有意識地把學生帶進我們平時的真實生活景象,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我們學習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是息息相關的。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為學好道德與法治奠定基礎,也就水到渠成的達到教者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感受學習樂趣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每個主題或每課的內(nèi)容,基本上沒有說教的東西,都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去體驗、去理解,而且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材特別關注兒童的真實生活,選取兒童當前正在進行的“生活事件”作為范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通過關注兒童當下、即刻的真實生活,在教材內(nèi)容與兒童生活之間建立一種“意義牽涉”、“利益”關聯(lián)的關系,一方面使兒童面對教材“生活”產(chǎn)生情感的觸動,使教材對于兒童而言是“價值有涉”的,另一方面,引導兒童對當前的真實生活進行觀察、思考、反省、體驗,并最終走向更好的生活實踐。因此,我們要為學生搭建由文本通向生活的橋梁,把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把他們帶回到真實的生活中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
三、參與社會實踐,體驗學習成果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從學生的生活原型出發(fā),重新融入兒童生活當中,積極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做人。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應從主陣地課堂生活拓展到學生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有機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使學校、家庭、社會都成為道德品質(zhì)教育的場所,使游戲、電視和網(wǎng)絡,使教師、家長、公眾以及兒童本人都成為品德教育者。所以,教師也應該把教學的課堂拓展到社會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同身受,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真正意義。
例如,在教學“感恩”這一主題內(nèi)容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本鄉(xiāng)鎮(zhèn)的敬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家梳梳頭、捶捶背、聊聊天、表演節(jié)目,做力所能及的事,這些小學生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都是“小太陽”,全家人圍著他們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都是別人服務他們。而通過這樣一種角色互換活動形式,讓他們真切感受一下天天照顧自己的父母或爺爺奶奶的艱辛與不易,進而懂得感恩,并努力去做一個孝順、陽光的好孩子。又例如,現(xiàn)在是信息化時代,電視、網(wǎng)絡、智能手機基本普及每一個家庭,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加上小學生心智不成熟,會認為吸煙喝酒、打架斗毆、賭博吸毒是一個非常酷的事情,模仿去做,熟不知,違法必究。所以,如果學校有條件的話,與少管所取得聯(lián)系,讓學生與那些曾經(jīng)失足的孩子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從而感受到遵紀守法,自由自在,違法犯罪,失去自由。通過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體驗學習成果,提高法律意識。
四、參加多彩活動,豐富教育內(nèi)容
我們在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精心組織和開展各項校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比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班隊會、集會,學校組織開展每月的法制、安全知識講座,以及開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這些活動做到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真實有用。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收看《今日說法》、《法治在線》等法制專欄節(jié)目,并對學生產(chǎn)生的焦點問題進行及時討論,隨時組織活動進行學習。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開展班級班會活動,而班會活動,它帶有很強的目的性、針對性、適時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了解班級學生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不同的年級召開不同的班會。堅持每周開展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感恩教育、遵師守紀、刻苦學習、實現(xiàn)理想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通過這一系列豐富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濃厚的教育環(huán)境中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fā)展。
新時代,作為一名光榮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我們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努力讓學生增強情感體驗,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參與社會實踐,參加多彩活動,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成長為知法、守法、用法的祖國好少年。
[ 參? 考? 文? 獻 ]
[1]王秋波.案例教學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山海經(jīng)(故事),2016(12).
[2]張雨虹.淺談法制啟蒙教育對規(guī)范小學生行為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