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婷 何香君
[摘 ? ? ? ? ? 要] ?以培養(yǎng)專業(yè)性強的護理人員為前提,針對高職護理專業(yè)心肺復蘇教學,闡述適時教學策略的應用。介紹適時教學策略,明確其在心肺復蘇說課中的作用,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拓展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重點分析該教學方法的應用,最后總結帶來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護理專業(yè)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關 ? ?鍵 ? 詞] ?適時教學策略;高職;護理專業(yè);心肺復蘇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41-0178-02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給高職教育帶來極大的沖擊,同時也掀起了護理專業(yè)教學變革的熱潮。通過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限制,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現(xiàn)如今專家也針對互聯(lián)網在高職護理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究,特別是心肺復蘇教學,為了獲得最佳教學效果,適時教學策略成為教師選擇的有效方法。以往心肺復蘇教學受時間、空間限制,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輸出也比較有限,所以下面圍繞適時教學策略的應用展開論述。
一、適時教學策略簡介
適時教學是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的新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在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心肺復蘇教學中,需要發(fā)揮出“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課堂”的交互作用,指導學生掌握更多關于心肺復蘇的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在實踐應用中,需要設置學生課外準備、課堂活動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課堂活動受課外準備影響,其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外學習時間,提升學生課堂活動效率,創(chuàng)建師生良好的互動關系,掌握專業(yè)知識[1]。
以網絡為前提開展學習任務,學生必須要在課前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預習,在網絡平臺中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正式上課之前將預習結果在互聯(lián)網中傳輸給教師。教師要提前設計好預習任務,上傳到網頁中,具體涉及新課程的資料、思考問題與練習題。當學生上交預習作業(yè)之后,教師要在課前在線檢查,了解學生對新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并且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設置問題,適當調整授課內容與進度,保證心肺復蘇教學能夠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與特征,達到學生的學習目標[2]。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是以學生的課前準備為前提,教師則需要充當指導者的角色,按照班級規(guī)模、教學設備、學生實際情況以及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心肺復蘇知識的了解,能夠在實踐中有效應用。與此同時,這種新型教學策略也可以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與活動中,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被動地位,從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心肺復蘇實踐能力。
二、高職護理專業(yè)心肺復蘇教學中適時教學策略的運用
心肺復蘇是護理專業(yè)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下面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版本的《護理學基礎》教材為例,重點探討適時教學策略在心肺復蘇說課中的運用。
(一)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
1.教師及時公布預習通知
教師需要提前在平臺中公布預習任務,大約提前1周左右,其中包括心肺復蘇案例、預習內容等,為了保證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將心肺復蘇定義、心肺復蘇的應用前提、心搏驟停的判斷方法、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實施方法、結束心肺復蘇時間等內容全部以問題的方式呈現(xiàn)。
2.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展開預習與適時反饋
學生可以下載學習軟件,通過手機隨時觀看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當預習結束后,學生需要繼續(xù)完成練習作業(yè),可以設置選擇題、問題等幾種不同的形式,站在臨床角度考查學生對心肺復蘇的掌握情況[3]。系統(tǒng)后臺設置“大數據分析”模塊,教師可以在該模塊中檢查學生的回答,同時模塊也會自動計算出提交率、正確率,監(jiān)督學生對心肺復蘇操作技術的預習情況。
3.根據預習結果調整教學方案
當學生完成預習之后,教師根據得到的反饋數據與其他教學人員展開討論,根據學生在預習階段展現(xiàn)出來的問題調整教學方案與內容。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CPR基本原理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操作的視頻,將教材中的知識具象化地展現(xiàn)出來,以便學生可以深入理解。關于CPR操作流程的預習,因為近幾年有較大的改變,考慮到學生知識的理解,教師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探究,隨后再整體闡述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及緣由,使學生能夠更加扎實地掌握這一操作技能。
(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心肺復蘇課堂教學主要有理論、實踐兩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流程如下:(1)理論教學。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例如心肺復蘇的臨床實例視頻,由一名學生扮演在醫(yī)院等候電梯并突然暈倒的患者,再由另一名學生扮演護士,立刻組織急救。隨后針對不同的預習任務在課堂上提問,期間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針對預習期間作業(yè)完成難度較高的題目;可以組織討論,必要時可以由教師進行講解,提高學生心肺復蘇學習的效率。(2)實踐教學。課堂上教師引入心肺復蘇相關案例,并且設置問題,如“如果在路邊發(fā)現(xiàn)一名失去意識的患者,你應該怎么做?”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商討解決方案,要求必須要在實踐中運用學習到的理論。實際操作過程中要使用反饋功能的高仿真模擬人,搶救過程中按照模擬人給出的反饋操作[4]。急救結束后教師作出評價,如果過程中存在錯誤行為,需要給出指導,學生再通過反復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
(三)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
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設置課后拓展練習題,通過心肺復蘇臨床案例開發(fā)學生思維。學生可以在課下搜集有關資料,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提高認知水平。學生完成課后拓展練習后,要將作業(yè)交給教師,教師通過檢驗了解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若存在問題可以及時解決[5]。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討論最新版的《心肺復蘇指南》有哪些內容發(fā)生改變,嘗試分析原因,或者讓學生在課下錄制心肺復蘇的操作視頻,通過互聯(lián)網上交給教師,教師可以真正了解學生操作的規(guī)范性,從而充分體現(xiàn)出適時教學策略的優(yōu)勢[6]。
三、適時教學策略的應用效果
(一)優(yōu)化心肺復蘇教學成效
以建構主義為前提的適時教學策略,在心肺復蘇教學中應用,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由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構建專業(yè)知識架構,教師在其中只是充當知識構建引導者的身份。通過這一教學策略,可以適時反饋與調整,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期間教師在網絡平臺中獲取學生提前預習的信息數據,分析預習基本情況,以便備課環(huán)節(jié)設置針對性的問題,將所有易錯知識點整理出來,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臨床案例,或者播放臨床視頻讓學生觀看,完善教學方案的同時也獲得了良好的循環(huán),降低心肺復蘇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
課堂上師生展開互動,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必要時可以引入教材外的知識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教學時間的利用率。在適時教學策略下,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運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技能,為今后參與工作打好基礎。由此可以證明,適時教學策略的運用對心肺復蘇臨床操作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心肺復蘇操作當中包含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這三個流程,操作規(guī)范性十分重要,與心肺復蘇操作的有效性有直接關系。這些內容也在理論教學中有所體現(xiàn),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這三個流程的操作步驟,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更加充分地掌握心肺復蘇理論與操作方法。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比,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建立完善的知識架構,使心肺復蘇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二)加強學生學習自主性
如今高職學校的護理專業(yè)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還存在比較大的缺失,與本科院校相比較差。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而言十分重要,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學習,若缺乏學習自主性,會直接影響心肺復蘇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所以在相關研究中肯定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價值。適時教學策略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今后護理專業(yè)心肺復蘇教學提供參考。
適時教學策略在實際應用中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其核心在于學生,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善于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鼓勵學生深入探究,鉆研心肺復蘇的相關知識,這對學生的知識建構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階段,創(chuàng)建心肺復蘇急救的教學情境,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在課堂上播放臨床視頻,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進入課堂情境。課后布置專業(yè)的練習作業(yè),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目標與動機三者之間為正相關,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三點,將建構主義基礎上的學習環(huán)境、合作討論、意義建構等因素全部融合進來,使心肺復蘇學習主題建構更加完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高職護理專業(yè)心肺復蘇教學中適時教學策略的應用,可以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究心肺復蘇知識與技能,同時也可以建立完善的學習主題,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情境,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在護理實踐中,從而成為經驗豐富、專業(yè)性強的護理人員。
參考文獻:
[1]唐麗玲,童斌,張衛(wèi).基于微信的適時教學模式在新入職護士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11(12):1-3.
[2]陳翠,周芳.適時教學(JITT)模式在ICU護生帶教中的應用初探[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0):1498-1499.
[3]周楠.依托于微信的適時教學模式在手術室護生帶教中的應用初探[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12):1561-1562.
[4]嚴大虎,陳露遙,費瑞偉.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適時教學: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7,27(1):35-41.
[5]殷彬燕,張軍花,蔡文智,等.基于微信的適時教學模式在手術室新入職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5):667-670.
[6]王永梅.基于微信的適時教學模式在本科護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12):1943-1945.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