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燕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遼寧 朝陽 122000)
孕婦于早孕時會產生食欲不振、輕度惡心嘔吐以及頭暈等臨床癥狀,其在臨床上稱作早孕反應,通常對孕婦的工作與生活沒有較大影響,不需要特殊的治療,通常在孕12周左右自行消失。但也有部分孕婦早孕反應十分嚴重,惡心嘔吐頻繁,不能進食,對孕婦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影響,還可能對孕婦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其也叫做妊娠劇吐[1]。臨床上通常采用對癥止吐與補充能量的方式治療,維生素B6在止吐治療中屬于常用藥物。但不同的用藥途徑,所得到的治療效果也存在較大差異[2]。為了探究維生素B6不同用藥途徑治療妊娠劇吐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妊娠劇吐患者,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一組予以維生素B6靜脈注射治療,另一組予以維生素B6穴位注射治療,并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住院時間進行分析,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妊娠劇吐患者,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甲組32例患者中,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41歲,平均年齡(28.26±1.02)歲;停經最短時間37 d,停經最長時間89 d,平均停經時間(62.54±2.32)d;最短病程6 d,最長病程13 d,平均病程(27.75±2.65)d。乙組32例患者中,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40歲,平均年齡(28.36±1.14)歲;停經最短時間38 d,停經最長時間91 d,平均停經時間(62.75±2.50)d;最短病程8天,最長病程14 d,平均病程(27.55±2.42)d。兩組患者在停經時間與病程長短等基本資料方面的對比(P>0.05)。
1.2 納入標準:①滿足《婦產科科學》(第5版)中對妊娠劇吐的診斷標準;②通過盆腔B超檢查,將葡萄胎與肝炎等相關疾病充分排除;沒有維生素B6過敏史;③體溫正常,沒有相關基礎性疾??;④孕周在4~12周范圍內,具有較好的依從性;⑤自愿參與此次研究。
1.3 排除標準:①合并內科疾病沒有得到合理控制的患者;②有其他引起相似癥狀的婦科疾病患者;③有嚴重心肝腎重要臟器疾病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與依從性不高者。
1.4 方法:所有患者都進行靜脈補液與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治療。基于此,甲組選擇注射器2.5 mL接2.85 cm長的6號針頭,抽取2 mL維生素B6,患者選擇仰臥位,選擇0.5%碘伏對內關穴局部皮膚進行消毒,利用無痛快速進針法于皮下組織垂直刺入10 mm左右,隨后慢慢推進或上下提插,存在酸脹等得氣感應后,回抽沒有回血情況時,將50%藥液注入,將針頭拔出,在針眼位置用棉簽按壓,避免有藥液溢出,剩下的50%藥液用相同方法在對側內關穴注射。每天1次,1個療程為3 d。乙組選擇200 mg的維生素B6與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混合進行靜滴滴注,每天1次。
1.5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3]: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統(tǒng)計與觀察。療效判定標準: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徹底消失,尿酮體轉陰,相關生活指標恢復到正常水平表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尿酮體降低,相關生活指標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表示有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尿酮體持續(xù)+++,相關生化指標沒有恢復,甚至有加重的顯像表示無效。
1.6 統(tǒng)計學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如治療效果與住院時間等表示用%,檢驗用χ2,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甲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100%,明顯高于乙組的87.50%(P<0.05)。
2.2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甲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乙組(P<0.05),見表1。
妊娠劇吐屬于妊娠期一種常見合并癥,現(xiàn)階段對此病沒有高效的止吐方法,通常進行對癥治療。妊娠劇吐的病因尚不清楚,認為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胃腸蠕動減弱等導致反射性嘔吐生物因素與心理因素具有相關性。中醫(yī)叫做妊娠惡阻,認為孕后陰血聚以養(yǎng)胎,脈沖之氣上逆犯胃,胃失和引發(fā)的[4-5]。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n(%)]
妊娠期女性維生素的需求量較大,能量消耗較多,妊娠劇吐患者因為長期較少進食,且頻繁嘔吐,導致機體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因為長期供能不足,導致動用機體脂肪組織供能,引發(fā)脂肪代謝中間產物酮體聚集,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的情況[6]。維生素B6主要是有多種物質集合組成的共同酵素,國外最新醫(yī)療研究顯示:維生素B6進到機體可轉變?yōu)檩o酶,于細胞中參與不同蛋白質與氨基酸的代謝與轉化,確保免疫系統(tǒng)功能能夠正常發(fā)揮出來。國內西醫(yī)借助補充維生素B1與B6對妊娠劇吐患者治療,獲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臨床治療時間相對較長,且藥物用量較大。本研究探究了維生素B6不同用藥途徑治療妊娠劇吐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甲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100%,明顯高于乙組的87.50%,住院時間明顯短于乙組,說明穴位注射維生素B6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靜脈注射。維生素B5在內關穴穴位注射的治療效果顯著,首先,內關穴穴位的局部刺激效果,也就是存在銀針對經穴位組織的機械性刺激同時,藥液注入穴位后對附近組織出現(xiàn)的壓力,刺激局部感受器出現(xiàn)酸脹等針感樣效果;其次,維生素B6固有的生物效應,即其具備特有的治療作用。
穴位注射療法和西醫(yī)的靜脈、穴位注射給藥途徑存在差異性,其主要是借助經穴體系注射給藥,提高藥物的臨床效果。其是針、藥、穴的共同協(xié)調作用在機體所產生的效果,不僅有中醫(yī)范疇的調和陰陽、疏通經絡以及扶正法邪的原理,也有現(xiàn)代藥物學借助對神經、免疫以及內分泌等系統(tǒng)影響,發(fā)揮的治療效果,最終實現(xiàn)止吐的目標。內關穴是一個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下膈絡三焦,借助陰脈為陰維交會穴。三焦內的脾胃為中焦,借助內關穴注射維生素B6,對中焦之氣產生激發(fā)效果,使上逆之胃氣平降實現(xiàn)止吐的效果。微微注射借助對內關穴針刺,實現(xiàn)清熱除煩、和胃降逆以及鎮(zhèn)靜安神的效果,針刺穴位后慢慢注入維生素B6藥液,可使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消除,慢慢恢復正常的飲食,確保胚胎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求,防止長期靜脈輸液治療[7]。
總而言之,與靜脈注射相比,穴位注射具有起效迅速、操作簡便、藥物劑量小、患者認可度較高以及經濟方便等多種優(yōu)勢,穴位注射維生素B6對妊娠劇吐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促使患者快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