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梅
【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學校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對于德育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在當前的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德育滲透,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德育的滲透,有助于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啟蒙,幫助學生融入集體共同成長,符合新課標發(fā)展要求等。對于教師而言,德育本身也是對師德的呼喚,對教師個人素質(zhì)提升的要求。
【關鍵詞】德育? 小學? 班主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205-01
盡管我們一再強調(diào)在學校教育中滲透德育,加強德育建設,但是唯“分數(shù)論”、應試思想等的影響,在我國可謂根深蒂固,很多教師還會不自覺地弱化或者是未能主動關注到德育建設。事實上,德育工作的發(fā)展,對于新時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有著積極意義,能夠促成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成長,是當前學校教育應當關注到的。本文即針對德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的意義展開討論。
一、能夠幫助班主任教師提升素質(zhì)
對于班主任教師而言,加強班級的德育滲透,盡管對于自己的工作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卻也是自身成長的重要契機。首先,德育滲透本身就是新課標發(fā)展的重要課題所在,班主任教師主動滲透與探索,本身就是一個接收新理念的重要過程,推動著班主任教學及管理理念的更新[1]。其次,想要對學生有道德的要求,就要求教師必須行的端坐的正,真真正正發(fā)揮帶頭作用,由此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成長、知識發(fā)展。最后,在推進德育融入到日常班級建設及教學中的過程,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真正的找到實踐所在,如嘗試在課程目標制定中建設德育目標、嘗試以班級活動促成學生去感知道德品質(zhì),甚至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中去完善德育教育……每一次嘗試,對于班主任教師個人而言都是一次發(fā)展進步,都能與學生達成互動,共同成長,以完成教學任務。
二、能夠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
能夠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推動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德育工作本身不是硬性的教育,甚至沒有絕對的道理可講,世界本身也不是非黑即白,與其告訴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不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判斷是非的能力。德育是在師生互動中完成的,也必然反過來推動了師生間的互動發(fā)展。在日常德育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這本身就是一個互動發(fā)展的過程。作為班主任教師,應當與學生達成互動,做出交流,并且最終實現(xiàn)班級環(huán)境的整體優(yōu)化。在與學生交流談心的時候,學生能夠看到教師良師益友的一面,能夠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在對學生或批評、或鼓勵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給予的隱隱期盼,這些都是課堂中所難以達到的,德育,拓展了師生交流的面,擴寬了師生交流的方式、目的等,這些都是刻板的課堂教學所難以實現(xiàn)的。正是由于師生之間的這些交流互動,在完善了德育教育的同時,達成了師生的交流互動,促成了學生的學習成長[2]。
三、為學生做出道德思想的啟蒙
在小學階段,學生初步接觸社會,從家庭到校園,從自己的密閉空間,到了一個集體交流生活的空間,這個過程,一方面是學生感知社會的面的擴大,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學校的德育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是有引導和啟蒙的意義的[3]。如果說在家庭生活中,學生的性格有天生的痕跡、認知受到父母等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在校園中,在與他人接觸中,得到的是相對公正的一個引導,能夠逐漸克服掉“原生的”惡習,進一步向善向美。當?shù)掠c學校教育相結合之后,學生所看到的世界又不僅僅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間的一小方環(huán)境,而是能夠透過閱讀的素材、教師的講解,窺探到一絲更為廣闊的世界。在當前的小學階段,為學生做出道德的啟蒙,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發(fā)展,促成日常教學工作的發(fā)展與完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階段,此時學校給予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所具備的習慣等,可能會影響學生一生,就如同從幼兒園就學習到的用“謝謝”表示感謝,不能忽視小學階段的啟蒙。
四、鼓勵學生互幫互助
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促成集體的發(fā)展,也是小學滲透德育的一個重要意義所在。進入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就不再是家庭以及個人的一小方場所,而是進入到集體學習階段。在小學推進德育,幫助學生理解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能夠推動學生養(yǎng)成互幫互助,共同克服困難的習慣,并且在未來的學習與成長中逐漸成熟,成為重要的習慣。新課標發(fā)展主張學生主體,但是顯然受到思想桎梏多年的教學體系下,學生還未真正做到主導。鼓勵學生的互幫互助,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成長,正是在德育滲透中傳遞,輔助了教學發(fā)展。
五、引導學生認知社會的需求
引導學生認知社會,也是當前德育工作在小學階段推行的重要因素。小學階段,學生走出家門,進入校園;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知識,開始自主閱讀。這些,都意味著,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視野與渠道都在發(fā)生著變化,而這些變化正會影響到學生的判斷與未來發(fā)展。為學生及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念的啟蒙,在小學階段的生活細節(jié)瑣事引導學生去認知社會,展開德育教育,這些都是當前學校教育應當自覺承擔的責任。引導學生健康的認知社會,正是德育進入校園的重要意義。學生對社會認知的加強,也是自我保護,不在初次進入社會遭到危險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教育思路進一步開放,德育工作真正的走進課堂,滲透于課堂的各個方面。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作為班主任教師應當主動承擔責任,組織維護德育工作,將其滲透于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拓展思路,以期達成教學工作的全面發(fā)展及完善,實現(xiàn)學校育人功能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冰冰.關于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6):76-78.
[2]李娟.小學生安全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2014(2):89-90.
[3]王玉杰.構建小學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6(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