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
目前,很多基層中小學教師在職稱晉升方面存在極大困難:名額有限,有的學校幾年都沒有一個高級職稱名額;門檻太高,學歷、成績、論文等一系列要求讓老師們望而卻步。于是,學校中便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工作內(nèi)容相同,任務相同,工資卻大不相同,甚至上課多的、教學能力強的還沒有上課少而職稱高的工資高。
針對這些問題,有人建議弱化職稱在各項教師工資收入組成中的比重,提高工作量、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比重,按教齡、學歷、工作量及教學成績核定教師工資,以此解決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不過,這也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即教齡長、學歷高的教師與教齡短、學歷低的教師相比,仍然會“同工不同酬”。如此一來,仍然會有一些教師心理不平衡。
從目前國家對教師實施的評價制度看,取消教師職稱并不現(xiàn)實。職稱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和激勵,關系著教師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可否認,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素質不高,靠投機鉆營混得高級職稱,但這畢竟是少數(shù),大部分教師評職稱靠的是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績。倘若取消職稱制度,許多教師反而失去了工作目標和動力,單靠熬工作年限提高工資,工作積極性將更加難以調動。
一些老教師為教育事業(yè)奮斗了一輩子,幾十年如一日,為了學生殫精竭慮,兢兢業(yè)業(yè),為當?shù)亟逃聵I(yè)做出了貢獻,最后憑借自己的實力評上了高級教師,理應獲得較高的報酬。一些老教師評上高級后,由于身體和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學校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fā),適當給予照顧,減輕一點工作量,于情于理都說得過去。更何況有些高級教師仍然奮斗在教學一線,發(fā)揮余熱,青年教師不應與他們攀比工資報酬。
因此,應辯證地看待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高級教師工資高,是對其長期工作成績的肯定;青年教師工作量大、工資低,是因為工作時間短,還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所以,解決教師“同工不同酬”問題,取消職稱不是治本之策,甚至會造成教師隊伍混亂。筆者認為,可以在績效工資發(fā)放、職稱評審制度改革等方面尋求破解之道。
學校要科學制定績效工資發(fā)放標準??冃ЧべY是教師職稱工資以外的部分,屬于獎勵性工資。從目前各地績效工資發(fā)放情況看,由于學校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案,再加上有些校長害怕得罪人,績效工資的發(fā)放要么普降毛毛雨、人人有份,要么單純依據(jù)教職工考勤發(fā)放,彼此沒有拉開差距,難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績效工資既然是一種獎勵工資,就要打破平均主義,體現(xiàn)多勞多得、按績?nèi)〕甑脑瓌t,根據(jù)工作績效來拉開檔次。不上班的教師,當然不能享受績效工資;圖安逸、清閑,工作量少的教師,即使評上了高級,也不應多拿績效工資;教學成績差的教師,績效工資也應相應減少。這樣一來,學??稍谌齻€層面確定績效工資發(fā)放標準,即考勤、工作量、工作業(yè)績,其中工作量和工作業(yè)績應占較大比重,以此拉開差距,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孬一個樣”的難題,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同工同酬”。
此外,還應進一步改革職稱評價辦法,讓教師工作有目標、有奔頭。科學核定教師編制,增加高級教師名額,尤其要適當增加農(nóng)村高級教師名額。可以借鑒山東省為農(nóng)村基層教師設置“專屬”職稱的辦法,讓農(nóng)村教師單獨申報中小學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降低工作年限、學歷、論文在職稱評審中的權重,突出教師的實際工作業(yè)績和教育教學質量,讓那些工作量大、勇挑重擔、業(yè)績突出的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形成“以成績論英雄,以貢獻晉職稱”的評價制度。
同時,還應建立職稱破格晉升制度。對于一些在教育教學、教育科研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且教學質量優(yōu)異的中青年教師,經(jīng)評審組織考察認可后,可以破格晉升為中小學高級教師或正高級教師,從而造就一大批新生代名師,不斷激發(fā)優(yōu)秀人才從教的積極性。(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教育和體育局)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