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玲
【摘 要】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淵源留長,其歷史底蘊非常深厚,因此我國的歷史教育也非常重要,不僅需要學生理解傳承我國的文化,還要將其發(fā)揚光大。因此,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歷史課程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國目前的歷史課程內涵是以人文主義為內涵的。目前在我國高中歷史教學要慢慢滲透國學文化,下面文章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 國學文化? 高中歷史教學? 價值觀教育? 學生教育
在最近幾年中,我國范圍內開始興起了“國學熱”,所有的教育部門都非常重視歷史教學與價值觀的互相融合,期望學生在學習中提升學生本身的道德素質,下面文章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一、國學對現如今學生的意義
1. 對學生思想品質的教育意義
儒家的思想是我國思想中的精華,在我國國學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現在學生的思想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舍己為人即為“仁”,克己復禮,對學生的核心作用就是塑造他們的性格與品質。儒家思想中有一句非常出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勉強別人來完成,在間接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高中生正處于一個青春叛逆的時期,這個時候的高中生思想行為都是非常幼稚的,甚至是不理智的。因此,在學校中開設的歷史課程中可以或多或少的引入國學教學來引導學生思想進入一個正確的方向,在高中生浮躁的心靈中注入一縷清泉撫平他們浮躁的心靈。
2. 對高中生歷史教學的積極意義
國學是一個貫穿歷史的概念與內容,學生為了更好地理解歷史,所以就需要有良好國學教育的支撐。在教學高中歷史時,學生要學習的是運用辯證主義的思想來看待問題,對歷史的學習,可以看到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的脈絡,對歷史發(fā)展中的教學與經驗進行吸收。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將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光大,因為這不僅是對中國五千年文化的一種傳承,同時也是國學在新一代高中生中的延續(xù)。
3. 對高中歷史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新課程改革下,逐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已經開始變得主動,他們漸漸掌握了課堂,主動學習知識和技能,老師的意義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引導,找尋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因為這種教學模式的大力推行,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就要發(fā)生改變,所以教師的政策就要化講解為鼓勵,這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素養(yǎng)。恰恰國學能為教師提供這種教學素養(yǎng)上提升的內容上的支持。在春秋時期的孔子桃李滿天下,這不僅僅是因為孔子的學識淵博,更重要的是孔子本身的魅力。孔子本身的德行非常高尚,并且也非常嚴于要求門下弟子的言行舉止。他認為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學生要做到“學而不厭”。例如韓愈的名篇《師說》就是描寫學生求學與教師為師道的文章,對如今的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將國學與高中歷史的教學巧妙結合的具體
1. 將國學小典故不經意間穿插進高中歷史課堂
在高中歷史的教材中,最重要的幾點就是事件、人物與時間。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關注歷史人物,深入挖掘歷史典故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英雄的形象,喚醒學生心中對英雄精神的渴望,進而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單純地進行人物的歷史生平與事件的講解,而是要建立精確的教學計劃,在思想層面上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例如教師在講解三國時期的歷史時,可以將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等一些典故穿插在歷史課堂中。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在潛移默化中將國學帶給現代的高中生,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評價歷史人物的過程中要秉持著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2. 吸取歷史事件中的經驗教訓,培養(yǎng)高中生的民族精神
高中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發(fā)展的希望,培養(yǎng)對國家有用的人,愛國的人是國家繁榮發(fā)展的根本。國學是國家的基礎,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列舉歷史人物與事件體現出對國學文化的繼承與重視。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時,學生可以真切體會到先進人士為新中國的未來而奮斗的艱辛過程,讓學生總結出歷史經驗的教訓,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先進人士的嘗試與失敗,才有了如今國學淵博的組成。
3. 國學與歷史相結合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在高中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素材,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將這些融入進去。教師要注重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對人文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例如,學??梢葬槍W生對國學知識的進行知識競賽,也可以針對儒家、道家的相關知識組織針對性的學習;學生也可以進行國學方面的系統(tǒng)性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結語
結合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國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國學,是中華文化中非常精髓的部分,有著非常大的智慧與借鑒意義?,F如今,一大部分教育機構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也要積極將國學融入進高中歷史的教學中,也要實時地將國學內容進行更新,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國學文化與高中歷史兩者間的結合,不僅可以起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作用,更加能做到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達到一個非常好的傳承與發(fā)揚。
參考文獻
[1] 趙春海.新課改背景下國學教育優(yōu)化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21):271-273.
[2] 龍威.歷史課程及高中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6(06):117-118.
[3] 李慧.試論國學經典在文明校園建設中的作用[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6(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