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 自然物具有較大的教育價值和獨特的美感,天然的物理特性以及結構的多樣性使得自然物成為幼兒美術活動的物。自然物的各異形態(tài)和自然美感能夠不斷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實現(xiàn)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自然物? 美術活動? 巧運用
幼兒園美術活動,是讓幼兒從中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后再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并且是提升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藝術修養(yǎng)的有力平臺。但是受到現(xiàn)有條件的制約,美術活動開展過程中,往往會缺少一定的活動素材,有些活動不好開展。自然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幼兒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術素材。
一、自然物在色彩活動中的巧運用
教師可以把“活的色彩”帶給幼兒,將大自然恩賜的物融合到幼兒的拓印、染色、色彩組合等活動中,讓幼兒充分與自然物互動。
(一)拓印
拓印是幼兒喜歡的美術活動之一。教師可以運用自然物的紋理,大膽借助色彩進行拓印。拓印形式新穎、操作簡單、成果顯著,不僅能滿足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而且在過程中容易獲得成功感,深受幼兒的喜愛。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幼兒一起收集樹葉、蔬菜等自然物,引導幼兒用這些物染上顏料印在畫紙上,感受打破常規(guī)的作畫方式所帶來的奇妙與精彩。例如,將卷心菜橫切,拓印成形象逼真的牡丹;將茭白縱向一切為二,拓印出活靈活現(xiàn)的鯉魚等。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幼兒可以盡情發(fā)揮想象,充分表現(xiàn)自我。
(二)染色
運用自然物開展染色活動是幼兒樂此不疲的游戲。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收集棉球、稻草、樹枝、種子、蘆花等物,用畫、浸、染等方法進行染色。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給棉球或蘆葦染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讓單色的自然物擁有絢麗的色彩。教師還可以和幼兒一起把染色后的自然物組合拼貼成作品,或把染好的物放到區(qū)域活動中開始插花藝術活動等。染色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在“玩色”的過程中親近自然,而且還能提高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三)石頭畫
石頭畫就是讓幼兒用蠟筆或者水粉顏料在大大小小、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上涂色。在石頭上畫畫、涂色是一種創(chuàng)意,新奇的物能夠吸引好奇的幼兒。石頭有大有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加上幼兒豐富的想象,便會呈現(xiàn)出風格迴異的作品。幼兒在石頭畫活動中能大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二、自然物在構圖活動中的巧運用
(一)葉貼畫
形狀各異的葉子只要加上幼兒的奇思妙想,隨意組合都將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例如,將玉蘭樹葉添畫成不同角色的臉譜;多種樹葉組合成金魚的一家;樹枝和樹葉組合成美麗的樹林等。幼兒在拼拼貼貼中借形想象,其構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和幼兒一起把“葉貼畫”作品裝裱制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豆貼畫
幼兒對于豆子再熟悉不過了,教師可以運用這些幼兒熟悉的自然物開展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如豆貼畫、豆飾品等。豆貼畫是用不同色彩的豆子來作畫、填色。豆飾品使用豆子裝飾花瓶、衣服等。一件件豆子藝術品不僅展現(xiàn)了幼兒對色彩和圖案的感知,也展現(xiàn)了幼兒們對藝術美的感受。幼兒最喜歡玩沙子,他們會用沙子筑城堡、堆小山、壘城墻等,但是從來沒有用沙子來畫畫。教師可以讓幼兒欣賞“沙畫”視頻,并引導幼兒嘗試用沙子來畫畫。首先,用膠棒隨意在紙上涂抹色塊。其次,將沙子撒在膠棒涂抹的色塊上,讓幼兒通過這個沙塊進行想象。最后,用牙簽刮畫出想象的圖案,一幅幅有趣的沙畫便出現(xiàn)在眼前。
三、自然物在造型活動中的巧運用。
對于幼兒來說,藝術是一種游戲。只有幼兒從中獲得歡樂和愉快的體驗時,藝術才能真正成為兒童的需要,自然物造型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活動
(一)泥塑活動
在泥塑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自然物,如樹枝、樹葉、蘆葦?shù)?,讓充滿想象力的幼兒將樹葉嵌在泥中做“會飛的汽車”,還有“能移動的房子”“機器人”等。幼兒豐富的想象力會使我們成人感到驚訝。
(二)蔬果造型
日常生活中的蔬菜、水果也可以成為幼兒進行造型活動的素材。教師可提供南瓜、土豆、胡蘿卜等各種蔬菜與水果讓幼兒進行造型活動。例如,蔬菜娃娃的制作,幼兒可以對蔬菜進行切、刻、劃、畫、插等。
自然物以其獨特性、開放性為幼兒打開了創(chuàng)意美術的想象空間,讓幼兒愛上美術活動??傊龑в變哼\用自然物進行創(chuàng)作是永無止境的。教師只有解放幼兒的雙手,才能讓幼兒更加熱愛美術活動。只要教師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晴和善于創(chuàng)造的雙手,一切物都可以開展美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