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不單單是重點,而且是難點,初中寫作教學當下依然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如單一的教學方法,落后的教學理念,以及難以令學生對寫作教學感興趣等,不少同學基本上對寫作是“談虎色變”。所以,初中語文教要持續(xù)的調整寫作教學思路,令他們對寫作產生熱情,應對寫作教學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令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改進。本文主要就初中生語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分析,并在這一基礎上提出對策。
關鍵詞:初中 語文寫作 教學問題 分析
寫作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特別重要,對學生寫作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了比較關鍵的作用。在初中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地調整教學理念,在分析學生寫作存在問題和改進方法的基礎上,提出適宜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一、明確寫作思路
思路不清晰是寫作中存在的第一個問題。要保證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第一要對教學理念予以調整,積極的對寫作模式予以分析。在開展寫作教學的整個階段,教師必須以立意風格、章法結構、照應過渡等多個角度切入開展全面的講授。就寫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師要及時地告訴學生,讓他們在寫作的時候抓住重點,并且對全文進行整體上的把握,令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在具體開展寫作教學的整個階段,一些教師引入了落后的教學思路,對寫作教學的理解有偏差,難以讓學生對寫作教學產生足夠的興趣,導致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受到了較大的阻礙,所以,教師要把教學理念予以改進,提出新的教學方式,引發(fā)學生們對寫作產生足夠的熱情。
如“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中,就有關于三個題目的寫作,如“知足常樂”“懷疑與學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懷疑與學問”這一題目,教師就必須令學生們把觀點明確:對學問本身就要有懷疑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在標題和文章開頭,學生便要對自己的觀點予以表達,再安排整個文章的布局,注意文章要保持邏輯嚴密。而就“知足常樂”,教師應讓學生解釋自己對于“知足”予以理解,后續(xù)論證和觀點要結合自己的理解來證明。對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一種觀點,重點思路是就是要關注內因和外因對人們的影響,可以選擇一個較好的視角予以反駁。
總的來說,教師要持續(xù)的調整教學觀念,只有把觀念調整好了,才能更好地教會學生,提升教學質量,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細化寫作目標
目標模糊是寫作教學中的另一個問題。初中作文和小學作文有明顯的差異,然而初入初中的學生很可能會和小學階段的語文沒有什么差異,修辭手法很少使用,而且存在明顯的口語化現(xiàn)象。假如教師未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則會導致學生的壓力增加,難以對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予以培養(yǎng)。所以,在本文看來,教師要都作文的目標予以細化和訓練,引導學生學會講故事,在學生鎖定自己的寫作方向之后,有重點地開展寫作,寫作目標必然要細化,這樣才能讓學生們集中精力來寫作,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學寫讀后感”這一課的教學為實例,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有所明確:學會提煉教學中的觀點,而且以這些觀點來論證,保證有針對性的引用,聯(lián)想也有其重點。教師也要幫助學生歸納出讀后感的寫作手法、基本要求等。寫作思路詳細可以被劃分為兩個步驟,一是研讀原作,全面品味,提煉自己的觀點;二是按照讀后感的要求來寫作,教師應指導學生遵照“引、議、聯(lián)、結”的基本程序來執(zhí)行。在簡要地描述了文本大概內容和基本背景后,學生要把主要工作放在對閱讀的感受方面。鎖定寫作目標,細化要寫作的任務,在敘事手法、語言文學性等多個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學生才能高質量的寫作,并達到寫作的要求。
三、促進作文評價的體系化
評價體系不規(guī)范也是教學的突出問題。教師在對作文予以評價的時候,需要按照文本的基本特征實施。各類型、各文體可以采用不同的評分標準,教師要編制出比較統(tǒng)一而且可靠的評分細則。很多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分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認為內容單薄,對學生的寫作成果未能進行足夠的關注,這難以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此外,在作文批改的時候,教師不能出現(xiàn)落差太大的批改,要確保評價的公正,讓學生都認為教師的評價比較公正,進而令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
如“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語言要連貫”寫作訓練中,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關注遣詞用句的準確、流暢、優(yōu)美,不單單要肯定文筆優(yōu)美的文章,同時也要對不太流暢的文章給出比較詳細的,而且有針對性的評價,爭取讓學生的作文可以持續(xù)的得以改進,評論用語要以鼓勵為中心,先在句式完整度、用詞文學性上找到亮點,多用肯定的態(tài)度,少進行批評,幫助學生持續(xù)改進自我。
四、作文要求需體現(xiàn)差異化
最后,教師未能分層教學。實際上,教師要分層編制出寫作目標,展現(xiàn)出差異性。對寫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要讓他們多寫,教師傳授部分寫作技能令他們有所改進。對寫作能力不達標的學生,則要求一個種類的作文完成寫作,教師要批改和讓學生反復修改,最終把握住寫作方法。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寫人要分析人物的主要特點”,要求寫人。從教學目標來分析,教師要學會觀察和了解其中的特征,而且可以經由寫作技巧并把特征突出。就一些寫作能力較好的學生,主要是分析其寫作手法的應用能力,以及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引入相關行為方式;而對于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而不必要求其一次性的進行高質量的寫作,而是將寫作目標主義的進行拆分,分步進行,要求學生持續(xù)的予以改進,在反復修改和練習后,逐步的了解這些寫作方法。
結語
初中寫作教學當下的問題相對較多,并不只是可以采取上述方法。語文教師要對所有寫作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予以設計,對寫作能力存在差異的學生,要分層教學。優(yōu)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本身也是一個比較艱難的工作,要求語文教學精心的設計和探索,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
參考文獻
[1]張世應.淺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J].課外語文,2019(34):120+122.
[2]張艷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100-101.
[3]李新芳.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9(11):22.
作者簡介
李瑞利(1973.9—),女,蒙古族,本科學歷,中教一級職稱,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